仔豬早期斷奶是國內外集約化養豬生產中普遍關注的先進技術,能提高母豬的繁殖率,減少由母豬向仔豬的疾病傳播,并能提高生長期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我國傳統的仔豬斷奶時間在8周齡左右,而我國飼養水平較高的地區和豬場都采取早期斷奶的飼養制度,一般在3-5周齡時斷奶,目前養豬業發達的國家已經開始推廣應用14日齡超早期斷奶技術。然而,對仔豬進行早期斷奶也會給仔豬的生長發育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造成仔豬斷奶后生理機能紊亂,表現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現腹瀉和水腫等病理現象。其中腹瀉是最普遍的現象,輕度腹瀉會導致仔豬營養不良及生長受阻,嚴重腹瀉則導致仔豬脫水,成為僵豬甚至死亡。據報道,在美國,斷奶仔豬腹瀉病發生率為57%,所造成的死亡率達10.8%,給養豬生產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在實行仔豬早期斷奶以提高養豬生產效率的同時,保證仔豬有較高的生長速度,防止仔豬早期斷奶腹瀉病的發生,便成為當代養豬生產中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Funderburke等曾研究了心理、環境、營養這三種應激對28日齡斷奶仔豬生理和生長的影響,結果發現斷奶應激以營養應激影響最大,而心理和環境應激的影響則較小。故早期斷奶仔豬料的配制,直接關系到斷奶仔豬生長及今后生產性能的發揮。
1 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發生的原因
1.1 消化器官功能不發達
仔豬胃腸重量輕、體積小,運動機能微弱,與營養物質消化吸收有密切關系的小腸絨毛長度、小腸上皮凹陷深度、絨毛面積和淋巴細胞等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小腸絨毛很容易被病菌和正常的斷奶措施所破壞而縮小小腸對養分的吸收面積。尤其是在斷奶后,日糧中含有大量禾本科谷物時,在干物質的磨損作用下,腸絨毛很快劇烈縮短,絨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狀變為平舌狀,隱窩加深,腸道的消化、吸收面積暫時變小,而且由于仔豬胃排空速度快,缺乏反射性胃液分泌,因此食糜中的營養物質不能很好地得到消化、吸收,而以腹瀉的形式排出。
1.2 消化酶活性降低
研究表明,在仔豬0~4周齡期間,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長,但4周齡斷奶后一周內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經兩周后才能恢復并超過斷奶前水平(胰脂肪酶除外)。此外,仔豬早期斷奶后,由于乳糖的消失,乳酸來源終止,而此時鹽酸分泌量少,且缺乏游離鹽酸,再加上飼料中蛋白質和無機鹽陽離子與酸結合,更使酸度下降,胃pH值上升到5.5以上,直接影響到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淀粉酶、脂肪酶、麥芽糖酶等的功能。因此早期斷奶仔豬酶活性不足,特別是在斷奶后一周,仔豬胃腸道對非乳飼料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利用率較差,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飼料蛋白、適應固體飼料,這就會造成仔豬早期斷奶后1~2周期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1.3 免疫功能不健全
母豬初乳中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含量高達7%,初生仔豬由于腸壁通透性很大,可以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獲得被動免疫。而此后,由于常乳中的乳球蛋白含量僅為0.5%以及腸壁的封閉作用,仔豬從常乳中獲得的免疫球蛋白就很少了。仔豬通過吮吸初乳而獲的被動免疫在出生后第一周效價最高,到第三周降到最低水平。仔豬主動免疫一般在10日齡以后開始形成,但在30~35日齡前自身合成的抗體數量很少,至6周齡才主要依靠自身合成抗體。2~6周齡期為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的過渡期。由于早期斷奶正處在此過渡期,而且與自然吮乳仔豬相比,早期斷奶仔豬表現出顯著的免疫抑制,因此此期仔豬抵抗力極弱,易發生腹瀉及疫病。此外,來自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豆粕中的球蛋白、β-聚球蛋白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復合物是造成仔豬胃腸道發生異常的免疫反應的主要抗原物質,飼喂斷奶仔豬可引起遲發性過敏反應,造成腸道絨毛高度降低、絨毛萎縮脫落、吸收不良而導致腹瀉。
1.4 斷奶應激
早期斷奶是應激性的。斷奶后,仔豬不僅要面對與母豬分離和斷奶后環境變化帶來的應激,還要適應由溫熱的液體母乳轉變成冷而干燥的固體顆粒料。研究表明,由于母仔分離所造成的心理應激以及由于仔豬從分娩欄到保育欄所造成的環境應激對早期斷奶仔豬的生長和生理的影響不大,然而,由母乳轉向干飼料的營養應激則使仔豬失重,血糖、胰島素、生長激素及肝糖原等水平均降低,胃pH值、氫化可的松、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在臨床上表現為采食量減少,飼料利用率降低,增重緩慢甚至體重減輕,并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的發生。
1.5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仔豬早期斷奶腹瀉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病原性大腸桿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它在豬腸道中生長繁殖所需的最適pH值為6~8,pH 4以下才能使其失活。早期斷奶仔豬由于胃酸分泌不足,采食固體飼料后,胃腸pH會上升到5.5以上甚至更高。同時,斷奶應激還會使循環抗體水平降低,抑制細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豬抗病力弱。這就為大腸桿菌等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了較為適宜的環境。大腸桿菌可以分泌腸毒素,腸毒素可以與腸粘膜上受體結合,從而導致小腸粘膜不可逆的高液體分泌,形成腹瀉,腸毒素還可進一步作用使腸上皮組織受損,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2 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營養調控措施
解決斷奶仔豬腹瀉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根據早期斷奶仔豬的生理特點和腹瀉原因配制仔豬易消化的飼料,下面就從飼料配制方面介紹預防仔豬腹瀉的營養調控措施。
2.1 選擇合適的蛋白質原料、確定適宜的蛋白質水平及考慮添加蘇氨酸
目前絕大部分仔豬料中的豆粕用量均超過20%。而大豆蛋白質中的抗原成分是引起仔豬腸道損傷,導致仔豬斷奶后腹瀉的主要原因。解決的方法,一是通過豆粕或飼糧加工來部分降低蛋白中的抗原成分,如通過飼糧膨化、或豆粕或大豆的濕膨化加工、或熱乙醇浸提豆粕或大豆等。二是限制大豆產品的用量,一般推薦斷奶仔豬日糧中大豆產品的用量以不超過20%為宜,然后通過添加其它蛋白原料來滿足仔豬蛋白質的需要,如在日糧中可適當添加噴霧干燥血粉、噴霧干燥血漿蛋白粉、奶粉、魚粉、面筋粉等。張振斌等的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血漿蛋白粉不僅提高斷奶仔豬生產性能,還可增強斷奶仔豬細胞免疫功能。
目前大部分廠家仔豬料的蛋白質含量偏高。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仔豬的腹瀉與日糧高蛋白水平有關。Papdopoulos將5周齡斷奶、體重9.4kg仔豬日糧蛋白水平從22%下降至19%,添加賴AA,結果表明,仔豬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顯著提高(P<0.01=,仔豬腹瀉率下降40%;董國忠,等的研究表明,低蛋白(18%與17%)氨基酸平衡日糧可顯著降低仔豬斷奶后腹瀉和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其中復合蛋白型氨基酸平衡日糧的飼養效果優于全植物蛋白型氨基酸平衡日糧,飼料中適當使用一些魚粉及奶制品,可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綜合來看,5~10kg和10~20kg仔豬粗蛋白水平保證在18%~20%和16%~18%較好,但必須充分保證幾種限制性氨基酸如賴、蛋、蘇、色氨酸的供給。
仔豬飼料中氨基酸,目前以賴、蛋氨酸的添加為普遍,而蘇、色氨酸相對較少。實際上,以玉米/豆粕為主的谷物型豬日糧中添加賴、蛋氨酸后,蘇氨酸已成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過添加上述四種氨基酸使仔豬日糧氨基酸平衡,使日糧蛋白質水平比現在生產中通用的降低2%~4%,從而改善飼料中氮的利用率,提高仔豬生產性能,降低仔豬腹瀉率應該是可行的。丁發源研究表明,通過添加合成蘇、色氨酸,低蛋白含量組(18%與16%)在試豬日增重、飼料轉化率、采食量、腹瀉頻率方面均比高蛋白組(20%)有所改善。董國忠研究表明,平衡氨基酸使蛋白質水平降低可減少仔豬結腸內蛋白質的腐敗和仔豬斷奶后腹瀉。但最合理的仔豬料應該是通過添加合成氨基酸,并以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來配制仔豬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飼糧,即涉及到豬理想蛋白質的應用。
2.2 采用高能值的日糧
長期以來,已經認識到斷奶后7~10天內,限制仔豬采食量可以降低斷奶后拉痢的例數和嚴重程度,可能是由于仔豬增強了消化效率,并且減少用于細菌繁殖的底物。另一方面,豬的自由采食量隨日糧消化能的增加而線性降低,若采用高能值日糧(如日糧含消化能15MJ/kg)也可起到限飼的作用。
配制高能日糧可通過添加脂肪來配制。大量的試驗也表明,仔豬飼料中添加脂肪可改善適口性、提高仔豬的增重及飼料利用率。但日糧加脂效果與脂肪特性有關。仔豬對含8~14個碳原子的中長鏈脂肪酸的脂肪消化率高于含長鏈脂肪酸的脂肪;不飽和脂肪利用率高于飽和脂肪。一般來講,仔豬對植物性油脂如椰子油、玉米油、大豆油的利用率比動物性油脂如牛油、豬油要好。隨仔豬年齡增長,這種優劣差異逐漸減少。
2.3 適當提高日糧粗纖維的水平
適當提高日糧粗纖維的水平可以減緩仔豬斷奶后腹瀉。陳代文認為,斷奶仔豬胃腸蠕動機能弱,為加快排空速度,飼糧中有一定的粗纖維是必要的。而愈國喬認為,飼糧中有一定量的粗纖維,可降低日糧養分濃度和提高飽感,使養分攝入量與仔豬的消化能力平衡,并可促進胃腸蠕動和食糜流動,增加大腸桿菌及其毒素的排除,提高糞便成形度,減低腹瀉的嚴重程度。
2.4 適當添加某些添加劑
2.4.1 添加助消化制劑
一是有機酸制劑,日糧中適當添加有機酸制劑可以提高仔豬生長性能。一方面哺乳動物本身能夠代謝和分解這些酸類;另一方面,有機酸可降低飼料的pH值,從而可降低胃內pH值,有利于胃蛋白酶活性增強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大腸桿菌的生長與繁殖,因此可提高仔豬對日糧養分尤其是蛋白質的消化率,降低仔豬的腹瀉。目前,檸檬酸、富馬酸(延胡索酸)、甲酸、甲酸鈣等酸化劑在早期斷奶仔豬日糧中的作用效果已得到肯定,其適宜添加量分別為1%~2%、1%~2%、0.6%~1.2%、1.2%~1.5%。一般說來,酸化劑在玉米豆粕日糧中應用效果明顯,可以顯著提高蛋白質消化率,并可顯著降低腹瀉病的發生率。二是在日糧中添加乳酸菌、酵母等益生素及寡糖等化學益生素可以改善腸道微生物生存環境,抑制病原菌生長,促進有益菌的繁殖及活性而防止斷奶仔豬腹瀉。三是仔豬用的復合酶制劑,在仔豬日糧中聯合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不僅可以減輕或消除飼料抗營養因子的影響,彌補內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進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降低消化道內容物的粘度,提高飼料利用率,消除消化不良,減少腹瀉的發生,而且還可以刺激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促進內源性酶的分泌。鄧躍林的試驗表明,進口和國產的多酶制劑,都對斷奶仔豬具有促生長及提高飼料轉化率的作用;張利民用復合酶添加到斷奶仔豬日糧中,日增重提高11.82%,飼料轉化率提高了1.25%,下痢發病率下降21.92%。
2.4.2 添加一些免疫增強劑
通過添加維生素E、免疫球蛋白、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等來增強仔豬的免疫力。近10多年來有不少的研究報道指出,高水平的維生素E可提高豬雞免疫力。還沒有證據證明維生素E對豬的毒性,給生長豬飼喂高達550mg維生素E/kg日糧,沒有見到毒性反應。新近,美國蛋白質科技公司已生產出專用于早期斷奶仔豬的免疫球蛋白,可通過飼料和飲水給仔豬補充抗體,增強其免疫力和抗病力。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是動物血液和母豬乳汁中一種含量非常豐富的氨基酸, 在促進受損腸道的修復以及維持正常的局部免疫功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Alverdy(1990)試驗認為,谷氨酰胺是免疫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重要能量來源,補充谷氨酰胺可為這些免疫細胞提供呼吸的底物和合成核苷酸的前體,試驗中未加入谷氨酰胺的全腸外營養組動物CD4+、CD8+細胞在應激后急劇下降,而谷氨酰胺組動物的B、T淋巴細胞與正常動物無差別。而且谷氨酰胺與腸道粘膜免疫系統的主要活性物質--分泌型IgA(S-IgA)有直接關系,谷氨酰胺能增加產生S-IgA的細胞。Souba等(1998)建議在應激條件下,應將谷氨酰胺作為保護腸道代謝、結構和功能的日量必需成分。仔豬斷奶后不再吮食 母乳且短期內采食量低,可能會引起 Gln的缺乏,從而導致斷奶后腸道的應激以及生產性能的下降。在多種應激下,精氨酸具有營養和免疫調節雙重作用。精氨酸一方面可以促進生長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分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應激后單核細胞和血漿IL-1受體的濃度,增強機體抗感染的能力(Chuntrasakul等,1998)。
2.4.3 添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鋅參與體內多種酶的合成以加速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促進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維持上皮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高鋅可促進舌粘膜、味蕾細胞迅速再生,調節食欲,抑制消化道某些有害細菌的生長,延長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保證營養物質在腸道的消化吸收,減少大腸微生物的發酵,從而有效地控制仔豬腹瀉的發生。試驗表明,以ZnO的形式在日糧中添加2000 mg/kg的鋅,能顯著降低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發生率并可提高飼料轉化率。
維生素PP、泛酸對維持消化腺的正常分泌功能、維持消化道粘膜正常功能和抗病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每公斤分別添加30毫克維生素PP、20毫克泛酸亦可有效地防止仔豬腹瀉的發生。
早期斷奶仔豬腹瀉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且很復雜,只有利用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早期斷奶仔豬的腹瀉。利用營養性調控手段是預防斷奶仔豬腹瀉的關鍵。另外,加強飼養管理(如分階段飼養、提供舒適清潔的飼養環境等)和適當的藥物治療(如抗生素,并適時進行補液),也是必不可缺少的。
1 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發生的原因
1.1 消化器官功能不發達
仔豬胃腸重量輕、體積小,運動機能微弱,與營養物質消化吸收有密切關系的小腸絨毛長度、小腸上皮凹陷深度、絨毛面積和淋巴細胞等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小腸絨毛很容易被病菌和正常的斷奶措施所破壞而縮小小腸對養分的吸收面積。尤其是在斷奶后,日糧中含有大量禾本科谷物時,在干物質的磨損作用下,腸絨毛很快劇烈縮短,絨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狀變為平舌狀,隱窩加深,腸道的消化、吸收面積暫時變小,而且由于仔豬胃排空速度快,缺乏反射性胃液分泌,因此食糜中的營養物質不能很好地得到消化、吸收,而以腹瀉的形式排出。
1.2 消化酶活性降低
研究表明,在仔豬0~4周齡期間,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長,但4周齡斷奶后一周內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經兩周后才能恢復并超過斷奶前水平(胰脂肪酶除外)。此外,仔豬早期斷奶后,由于乳糖的消失,乳酸來源終止,而此時鹽酸分泌量少,且缺乏游離鹽酸,再加上飼料中蛋白質和無機鹽陽離子與酸結合,更使酸度下降,胃pH值上升到5.5以上,直接影響到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淀粉酶、脂肪酶、麥芽糖酶等的功能。因此早期斷奶仔豬酶活性不足,特別是在斷奶后一周,仔豬胃腸道對非乳飼料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利用率較差,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飼料蛋白、適應固體飼料,這就會造成仔豬早期斷奶后1~2周期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1.3 免疫功能不健全
母豬初乳中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含量高達7%,初生仔豬由于腸壁通透性很大,可以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獲得被動免疫。而此后,由于常乳中的乳球蛋白含量僅為0.5%以及腸壁的封閉作用,仔豬從常乳中獲得的免疫球蛋白就很少了。仔豬通過吮吸初乳而獲的被動免疫在出生后第一周效價最高,到第三周降到最低水平。仔豬主動免疫一般在10日齡以后開始形成,但在30~35日齡前自身合成的抗體數量很少,至6周齡才主要依靠自身合成抗體。2~6周齡期為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的過渡期。由于早期斷奶正處在此過渡期,而且與自然吮乳仔豬相比,早期斷奶仔豬表現出顯著的免疫抑制,因此此期仔豬抵抗力極弱,易發生腹瀉及疫病。此外,來自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豆粕中的球蛋白、β-聚球蛋白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復合物是造成仔豬胃腸道發生異常的免疫反應的主要抗原物質,飼喂斷奶仔豬可引起遲發性過敏反應,造成腸道絨毛高度降低、絨毛萎縮脫落、吸收不良而導致腹瀉。
1.4 斷奶應激
早期斷奶是應激性的。斷奶后,仔豬不僅要面對與母豬分離和斷奶后環境變化帶來的應激,還要適應由溫熱的液體母乳轉變成冷而干燥的固體顆粒料。研究表明,由于母仔分離所造成的心理應激以及由于仔豬從分娩欄到保育欄所造成的環境應激對早期斷奶仔豬的生長和生理的影響不大,然而,由母乳轉向干飼料的營養應激則使仔豬失重,血糖、胰島素、生長激素及肝糖原等水平均降低,胃pH值、氫化可的松、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在臨床上表現為采食量減少,飼料利用率降低,增重緩慢甚至體重減輕,并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的發生。
1.5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仔豬早期斷奶腹瀉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病原性大腸桿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它在豬腸道中生長繁殖所需的最適pH值為6~8,pH 4以下才能使其失活。早期斷奶仔豬由于胃酸分泌不足,采食固體飼料后,胃腸pH會上升到5.5以上甚至更高。同時,斷奶應激還會使循環抗體水平降低,抑制細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豬抗病力弱。這就為大腸桿菌等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了較為適宜的環境。大腸桿菌可以分泌腸毒素,腸毒素可以與腸粘膜上受體結合,從而導致小腸粘膜不可逆的高液體分泌,形成腹瀉,腸毒素還可進一步作用使腸上皮組織受損,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2 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營養調控措施
解決斷奶仔豬腹瀉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根據早期斷奶仔豬的生理特點和腹瀉原因配制仔豬易消化的飼料,下面就從飼料配制方面介紹預防仔豬腹瀉的營養調控措施。
2.1 選擇合適的蛋白質原料、確定適宜的蛋白質水平及考慮添加蘇氨酸
目前絕大部分仔豬料中的豆粕用量均超過20%。而大豆蛋白質中的抗原成分是引起仔豬腸道損傷,導致仔豬斷奶后腹瀉的主要原因。解決的方法,一是通過豆粕或飼糧加工來部分降低蛋白中的抗原成分,如通過飼糧膨化、或豆粕或大豆的濕膨化加工、或熱乙醇浸提豆粕或大豆等。二是限制大豆產品的用量,一般推薦斷奶仔豬日糧中大豆產品的用量以不超過20%為宜,然后通過添加其它蛋白原料來滿足仔豬蛋白質的需要,如在日糧中可適當添加噴霧干燥血粉、噴霧干燥血漿蛋白粉、奶粉、魚粉、面筋粉等。張振斌等的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血漿蛋白粉不僅提高斷奶仔豬生產性能,還可增強斷奶仔豬細胞免疫功能。
目前大部分廠家仔豬料的蛋白質含量偏高。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仔豬的腹瀉與日糧高蛋白水平有關。Papdopoulos將5周齡斷奶、體重9.4kg仔豬日糧蛋白水平從22%下降至19%,添加賴AA,結果表明,仔豬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顯著提高(P<0.01=,仔豬腹瀉率下降40%;董國忠,等的研究表明,低蛋白(18%與17%)氨基酸平衡日糧可顯著降低仔豬斷奶后腹瀉和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其中復合蛋白型氨基酸平衡日糧的飼養效果優于全植物蛋白型氨基酸平衡日糧,飼料中適當使用一些魚粉及奶制品,可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綜合來看,5~10kg和10~20kg仔豬粗蛋白水平保證在18%~20%和16%~18%較好,但必須充分保證幾種限制性氨基酸如賴、蛋、蘇、色氨酸的供給。
仔豬飼料中氨基酸,目前以賴、蛋氨酸的添加為普遍,而蘇、色氨酸相對較少。實際上,以玉米/豆粕為主的谷物型豬日糧中添加賴、蛋氨酸后,蘇氨酸已成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過添加上述四種氨基酸使仔豬日糧氨基酸平衡,使日糧蛋白質水平比現在生產中通用的降低2%~4%,從而改善飼料中氮的利用率,提高仔豬生產性能,降低仔豬腹瀉率應該是可行的。丁發源研究表明,通過添加合成蘇、色氨酸,低蛋白含量組(18%與16%)在試豬日增重、飼料轉化率、采食量、腹瀉頻率方面均比高蛋白組(20%)有所改善。董國忠研究表明,平衡氨基酸使蛋白質水平降低可減少仔豬結腸內蛋白質的腐敗和仔豬斷奶后腹瀉。但最合理的仔豬料應該是通過添加合成氨基酸,并以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來配制仔豬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飼糧,即涉及到豬理想蛋白質的應用。
2.2 采用高能值的日糧
長期以來,已經認識到斷奶后7~10天內,限制仔豬采食量可以降低斷奶后拉痢的例數和嚴重程度,可能是由于仔豬增強了消化效率,并且減少用于細菌繁殖的底物。另一方面,豬的自由采食量隨日糧消化能的增加而線性降低,若采用高能值日糧(如日糧含消化能15MJ/kg)也可起到限飼的作用。
配制高能日糧可通過添加脂肪來配制。大量的試驗也表明,仔豬飼料中添加脂肪可改善適口性、提高仔豬的增重及飼料利用率。但日糧加脂效果與脂肪特性有關。仔豬對含8~14個碳原子的中長鏈脂肪酸的脂肪消化率高于含長鏈脂肪酸的脂肪;不飽和脂肪利用率高于飽和脂肪。一般來講,仔豬對植物性油脂如椰子油、玉米油、大豆油的利用率比動物性油脂如牛油、豬油要好。隨仔豬年齡增長,這種優劣差異逐漸減少。
2.3 適當提高日糧粗纖維的水平
適當提高日糧粗纖維的水平可以減緩仔豬斷奶后腹瀉。陳代文認為,斷奶仔豬胃腸蠕動機能弱,為加快排空速度,飼糧中有一定的粗纖維是必要的。而愈國喬認為,飼糧中有一定量的粗纖維,可降低日糧養分濃度和提高飽感,使養分攝入量與仔豬的消化能力平衡,并可促進胃腸蠕動和食糜流動,增加大腸桿菌及其毒素的排除,提高糞便成形度,減低腹瀉的嚴重程度。
2.4 適當添加某些添加劑
2.4.1 添加助消化制劑
一是有機酸制劑,日糧中適當添加有機酸制劑可以提高仔豬生長性能。一方面哺乳動物本身能夠代謝和分解這些酸類;另一方面,有機酸可降低飼料的pH值,從而可降低胃內pH值,有利于胃蛋白酶活性增強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大腸桿菌的生長與繁殖,因此可提高仔豬對日糧養分尤其是蛋白質的消化率,降低仔豬的腹瀉。目前,檸檬酸、富馬酸(延胡索酸)、甲酸、甲酸鈣等酸化劑在早期斷奶仔豬日糧中的作用效果已得到肯定,其適宜添加量分別為1%~2%、1%~2%、0.6%~1.2%、1.2%~1.5%。一般說來,酸化劑在玉米豆粕日糧中應用效果明顯,可以顯著提高蛋白質消化率,并可顯著降低腹瀉病的發生率。二是在日糧中添加乳酸菌、酵母等益生素及寡糖等化學益生素可以改善腸道微生物生存環境,抑制病原菌生長,促進有益菌的繁殖及活性而防止斷奶仔豬腹瀉。三是仔豬用的復合酶制劑,在仔豬日糧中聯合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不僅可以減輕或消除飼料抗營養因子的影響,彌補內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進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降低消化道內容物的粘度,提高飼料利用率,消除消化不良,減少腹瀉的發生,而且還可以刺激仔豬消化系統的發育,促進內源性酶的分泌。鄧躍林的試驗表明,進口和國產的多酶制劑,都對斷奶仔豬具有促生長及提高飼料轉化率的作用;張利民用復合酶添加到斷奶仔豬日糧中,日增重提高11.82%,飼料轉化率提高了1.25%,下痢發病率下降21.92%。
2.4.2 添加一些免疫增強劑
通過添加維生素E、免疫球蛋白、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等來增強仔豬的免疫力。近10多年來有不少的研究報道指出,高水平的維生素E可提高豬雞免疫力。還沒有證據證明維生素E對豬的毒性,給生長豬飼喂高達550mg維生素E/kg日糧,沒有見到毒性反應。新近,美國蛋白質科技公司已生產出專用于早期斷奶仔豬的免疫球蛋白,可通過飼料和飲水給仔豬補充抗體,增強其免疫力和抗病力。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是動物血液和母豬乳汁中一種含量非常豐富的氨基酸, 在促進受損腸道的修復以及維持正常的局部免疫功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Alverdy(1990)試驗認為,谷氨酰胺是免疫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重要能量來源,補充谷氨酰胺可為這些免疫細胞提供呼吸的底物和合成核苷酸的前體,試驗中未加入谷氨酰胺的全腸外營養組動物CD4+、CD8+細胞在應激后急劇下降,而谷氨酰胺組動物的B、T淋巴細胞與正常動物無差別。而且谷氨酰胺與腸道粘膜免疫系統的主要活性物質--分泌型IgA(S-IgA)有直接關系,谷氨酰胺能增加產生S-IgA的細胞。Souba等(1998)建議在應激條件下,應將谷氨酰胺作為保護腸道代謝、結構和功能的日量必需成分。仔豬斷奶后不再吮食 母乳且短期內采食量低,可能會引起 Gln的缺乏,從而導致斷奶后腸道的應激以及生產性能的下降。在多種應激下,精氨酸具有營養和免疫調節雙重作用。精氨酸一方面可以促進生長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分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應激后單核細胞和血漿IL-1受體的濃度,增強機體抗感染的能力(Chuntrasakul等,1998)。
2.4.3 添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鋅參與體內多種酶的合成以加速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促進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維持上皮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高鋅可促進舌粘膜、味蕾細胞迅速再生,調節食欲,抑制消化道某些有害細菌的生長,延長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保證營養物質在腸道的消化吸收,減少大腸微生物的發酵,從而有效地控制仔豬腹瀉的發生。試驗表明,以ZnO的形式在日糧中添加2000 mg/kg的鋅,能顯著降低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發生率并可提高飼料轉化率。
維生素PP、泛酸對維持消化腺的正常分泌功能、維持消化道粘膜正常功能和抗病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每公斤分別添加30毫克維生素PP、20毫克泛酸亦可有效地防止仔豬腹瀉的發生。
早期斷奶仔豬腹瀉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且很復雜,只有利用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早期斷奶仔豬的腹瀉。利用營養性調控手段是預防斷奶仔豬腹瀉的關鍵。另外,加強飼養管理(如分階段飼養、提供舒適清潔的飼養環境等)和適當的藥物治療(如抗生素,并適時進行補液),也是必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