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母牛繁殖管理,就是要求繁殖管理規范化,配套技術要到位,掌握母牛發情規律,提高人工授精技術。
一、衡量繁殖力的指標。⑴年受胎率:90%以上;⑵情期受胎率:65%以上;⑶年繁殖率:85%以上;⑷產犢間隔:12-13月;⑸初配年齡:15-16個月(體重達成年的70%)。
二、提高繁殖力的綜合措施
1、重視種公牛的繁殖力選擇。要對種公牛的血統來源、體形外貌以及繁殖性能進行考察。
2、掌握母牛發情規律。對配種前的母牛要了解發情的特征和間隔發情的時間;每天要保持3-5次觀察發情時間,每次觀察的時間要不低于30分鐘。尤其在早6點晚8點之前觀察發情檢出率較高。
3、正確掌握發情鑒定和適時配種。一般母牛發情經過半天多時間,由興奮轉入靜立接受爬跨,從陰道流出的粘液由多量透明而變成量少粘性強時,直腸檢查卵泡發育狀況處于成熟期,此時為正適宜配種階段。配種后經30天左右時間進行直腸檢查,判定是否受孕。
4、科學地分析和處理繁殖障礙牛只。如母牛發情間隔不到17天或超過24天以上者,年齡已過14月未發情或產后60天不發情者,輸精三次情期未孕牛,產后非季節原因而有5個月未孕牛,或者未孕而又長期不發情的牛只,都要及時地科學地分析原因,采取對癥措施:
⑴營養失調。母牛的營養狀況對其繁殖力的影響十分密切。一般奶牛場都有不同階段飼料配合,按飼養標準供應日糧,但在實踐中往往存在干奶期間的母牛膘情過肥,產后牛或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膘情又過瘦,其原因都是營養失衡,因此要在牛的每一個飼養階段進行體況評分,如按五級評分制,干奶期母牛的膘情要維持在3.5-3.75,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要維持在3-3.5之間。
⑵熱應激影響。當氣溫上升到26℃時,奶牛個體散熱受阻,對泌乳和繁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高溫階段要做好牛舍通風排氣和用自來水噴霧降溫措施,緩解熱應激的影響。
⑶圍產期感染。做好母牛圍產期的保健工作,對預防早產、死胎、母牛產前產后感染而誘發的母牛繁殖障礙和不孕癥具有重要作用。實踐中往往發現因接產手臂消毒不嚴而引起的產前感染,產后因子宮復歸遲緩惡露腐敗、胎衣不下而繼發的感染,導致子宮內膜炎而延長產后受孕時間或造成不孕癥,甚至引起全身敗血癥而造成母牛死亡。
必須著重強調,對于繁殖障礙牛只只有正確診斷,必要時結合血液內分泌診斷,才能正確地使用生殖激素或藥物治療,不可盲目亂用生殖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