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豬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弱,易發生下痢。為控制仔豬下痢,必須摸清和掌握仔豬下痢的發病規律和其易發的三個階段。
仔豬下痢的發病規律 在仔豬初生時期和斷奶時期,易遭受3次大的下痢侵害。
第1次下痢 多為仔豬黃痢期,常發生在仔豬新生后的3日齡前后,即早發性大腸桿菌下痢。發病和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嚴寒的冬季和早春發病較多。臨床上以拉黃色稀糞為主要病癥,多是由于圈舍污染,消毒不徹底,陰冷潮濕,氣候劇變,受寒冷和吃初乳不足所致。為此必須及早吃上初乳,從初乳中獲得母源抗體。
第2次下痢 為仔豬易發白痢期,2—4周齡時暴發,尤其出生10—20天的仔豬發病最多,占發病總數的35%以上。這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哺乳仟豬傳染病。病癥是排出乳白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糞便,黏稠粥樣,有難聞的腥臭味。寒冷或保溫措施跟不上,賊風侵襲,糞便污染潮濕,產后2周的仔豬,雖然還在吃奶,但母乳中的抗體已經開始下降,抗病力低,是仔豬白痢病暴發的根本原因。
第3次下痢 即斷奶仔豬的下痢。仔豬一下子離開母豬的呵護,突然遭受環境和營養應激變化,導致仔豬消化不良、腹瀉和抵抗力下降;仔豬斷奶后胃腸生理環境發生根本變化,再加上母子分居,以及營養應激等等,致使仔豬抗病力下降,生長發育受阻,造成仔豬斷奶后1—2周內,尤其是斷奶后2—10天內,是仔豬下痢死亡的第3次高峰。病死率一般為10—20%,如出現脫水,病死率可高達40%以上。
仔豬下痢的早期預防
抓好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1)給母豬飼喂全價料,蛋白質水平不要過高。保持飼料的相對穩定性,不喂發霉、糟渣飼料,加喂青飼料,保證下奶好。(2)喂脂肪。在懷孕母豬后期的飼料中添加脂肪,促進乳脂的合成。提高初生仔豬的抗寒力,減少仔豬腹瀉。(3)在懷孕母豬產前4周和2周,各進行1次豬大腸桿菌疫苗注射,即仔豬腹瀉基因工程雙價苗(K88K99)。
給仔豬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 冬季保證豬舍溫暖干燥,清潔衛生,空氣新鮮,環境不污染,溫濕度適宜。
產前徹底消毒 產前可用1—2%氫氧化鈉溶液,或10—20%石灰乳,也可用0.5%過氧乙酸溶液消毒豬舍。
消毒乳房區 仔豬吃奶前,先用溫水擦洗母豬乳房區,再用0.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母豬的腹部和奶頭消毒好,防止病從口入。
提早補料 早補料可刺激胃腸發育,加強胃腸機能,有利于仔豬消化,提高飼料消化率,減少胃腸病。
加喂有機酸 喂仔豬全價料,加喂檸檬酸0.5—1.0%。
采取全進全出飼養方式 可消除帶菌豬,徹底消毒圈舍,凈化養殖環境,有利于預防仔豬下痢病的發生。
藥物預防 仔豬出生后用鏈霉素、慶大霉素、氟哌酸滴入2滴,1小時后再喂初乳,以消炎制菌,減少和防止仔豬的下痢。用口服液補液,防止仔豬脫水,補充電解質,緩解酸中毒及補充能量,治療仔豬的腹瀉、白痢、黃痢、大腸桿菌病、病毒性腸炎等,脫水糾正率可達81—100%。口服補液鹽由鹽3.5克、蘇打粉2.5克、氯化鉀2.5克、葡萄糖(或糖)20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配合而成。有感染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