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情況
我鄉中果村有3戶牧民的牦牛群中,3戶牧民共存欄牦牛154頭。2002年11月3日晚突刮大風,氣溫劇降。翌日早上出牧時一戶發現3頭 體質較差的牦牛臥地不起,停止反芻,呼吸困難,并于當日下午相繼死亡。之后5日內,臨近2戶牧民的牛群中也出現類似癥狀的病牛,至疫情撲滅時,共發病98頭,發病率63.6%(98/154);死亡52頭(其中治療前死亡34頭,治療過程中窒息死亡18頭),死亡率33.8%(52/154);致死率53.1%(52/98);治愈46頭,治愈率46.9%(46/98)。
本病呈散發型,病牛無年齡、性別差異,發病突然。在同一草場放牧的125只綿羊和883只山羊均未見發病。
2 臨床癥狀
大多數病例體溫升高到41℃以上,病牛飲食欲減退或廢絕,行走搖晃不穩,有的臥地不起,心跳加快,節律不齊;眼結膜發紺,咳嗽,鼻流黏稠液;頜下及喉腫脹、堅硬發熱,有的腫脹延伸到耳根和胸前,呼吸極度困難,嚴重者喉內有拉鋸聲,伸頭吐舌發喘,呻吟,流涎;可視黏膜呈藍紫色,伴有粘膿性結膜炎;部分病牛繼發瘤胃臌氣,出現腹痛和下痢癥狀,排出帶血且伴有惡臭氣味的液狀糞便。少數癥狀較輕的病例(23頭)主要呈現胸膜肺炎的癥狀,呼吸困難,干咳;鼻內分泌物增多,病初流出泡沫樣鼻汁,后呈膿性鼻液;肺部聽診支氣管呼吸音粗厲,有的可聽到胸膜摩擦音,叩診有濁音區。
3 病理變化
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呈暗紅色;咽喉部黏膜水腫,皮下及肌肉組織有較為嚴重的出血性膠樣浸潤,切開后流出淡黃色透明液體;氣管內有大量泡沫狀黏液,肺臟呈明顯的纖維素性肺炎特征,大面積充血、出血、瘀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紅色肝變區,切面呈大理石狀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胸腔和心包內大量積液,心耳和心內、外膜廣泛出血;肝臟體積增大、質地較軟,膽汁潴留,呈墨綠色;大網膜和腸系膜上有大面積彌漫性點狀、片狀出血真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水腫、增厚、出血,結腸呈紫紅色,有的發生壞死。
4 實驗室檢驗
(1)采取病死牛血液、淋巴結、肝、肺、脾等病料,分別制成涂片,用堿性美藍染色鏡檢,結果在各病料涂片中均可見兩極濃染的球桿菌。
(2)將無菌采取的淋巴結、肝、脾等病理材料制成1∶10的生理鹽水混懸液,分別接種4只小鼠(0.2 ml/只,〖JP1〗皮下注射),結果均在24~48 h內死亡。采取肝、脾涂片染色后鏡檢,均發現兩極著色的球桿菌。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細菌學檢驗和動物實驗,診斷為牦牛巴氏桿菌病。
5 防治
(1)立即轉移草場,并及時隔離病畜與可疑病畜,在采取抗菌消炎、對癥治療的同時,加強飼養管理,避免牲畜擁擠、受寒。增強機體抗病力,盡量消除可能降低抗病力的因素。廄舍、用具等用10%石灰乳或5%氫氧化鈉液嚴格消毒。墊草等污染物焚燒處理。糞便堆積后用5%氫氧化鈉液表面消毒后生物熱處理。尸體外表消毒后深埋。
(2)對假定健康牛群和半徑2 km以內的牛群緊急免疫接種,注射牛出敗疫苗(100 kg體重以上肌肉注射6 ml,100 kg以下注射4 ml)。
(3)重癥病牛治療: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青霉素鈉鹽800萬IU、0.5%氫化可的松注射液500 mg、40%烏洛托品注射液80 ml,靜脈注射,2次/天;10%磺胺嘧啶鈉200 ml、40%烏洛托品80 ml,生理鹽水500 ml,10%維生素C 40 ml,靜脈注射,2次/天,呼吸困難者加入氨茶堿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914”3 g,混合后避光靜脈滴注,1次/天。
(4)輕癥病牛治療:肌肉注射青霉素400萬IU、鏈霉素500萬μg,3次/天;靜脈注射20%磺胺注射液100 ml(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內),2次/天。
(5)腸炎癥狀病牛治療:在用上方治療的同時,鹽酸黃連素注射液20 ml,3次/天。
(6)對心律不齊、脫水癥狀明顯者,在用上方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輔以強心補液的方法,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