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盤吸蟲病是由前后盤科的各屬吸蟲寄生蟲寄生于牛、羊等的瘤胃引起的疾病。
專家解病。⑴病原:蟲體柱狀呈長橢圓形、梨形或圓錐形,兩個吸盤中,腹吸盤位于蟲體后端,并顯著大于口吸盤,因口、腹吸盤位于蟲體兩端,好似兩個口,所以稱為雙口吸蟲。
⑵流行特點:該病遍及全國各地,南方較北方更為多見。主要發生于夏季、秋季。其中間宿主分布廣泛,幾乎在溝塘、小溪、湖沼、水田中均有大量小錐實螺,與本病的流行成正相關。
⑶癥狀:童蟲在體內移行時患病羊會出現明顯癥狀,病羊精神不振、厭食、消瘦,頑固性拉稀,糞便呈水樣,惡臭,混有血液。發病后期,精神萎靡,極度虛弱,眼瞼、頜下、胸腹下部水腫,衰竭死亡,成蟲引起的癥狀是消瘦、貧血、下痢和水腫,但經過緩慢。
⑷剖檢病變:剖檢可見尸體消瘦,黏膜蒼白,唇和鼻鏡上有淺在的潰瘍,腹腔內有紅色液體,有時在液體內還可發現幼小蟲體。真胃幽門部、小腸黏膜有卡他性炎癥,黏膜下可發現幼小蟲體,腸內充滿腥臭的稀糞。膽管、膽囊膨脹,內有童蟲。成蟲寄生部位損害輕微,在瘤胃壁和胃絨毛之間吸附有大量成蟲。
⑸診斷:a、成蟲寄生時,可用水洗沉法在糞便中查找蟲卵,蟲卵的形態與肝片吸蟲很相似,但顏色不同;b、童蟲引起的疾病,其生前診斷主要是結合癥狀,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做出推斷;用驅童蟲的藥物試治,如果在糞便中找到相當數量的童蟲或者癥狀好轉,即可做出判斷;c、死后診斷可根據病變及大量童蟲或成蟲的存在做出確診。
專家治病。①預防:a、定期驅蟲,驅蟲的次數和時間必須與當地的具體情況及條件相結合。如每年進行1次驅蟲,可在秋末冬初進行;進行2次驅蟲,另一次驅蟲可在翌年的春季。b、及時對畜舍內的糞便進行堆積發酵,以便利用生物熱殺死蟲卵。盡可能避免在沼澤、低洼地區放牧,以免感染囊蚴。飲水最好用自來水、井水或流動的河水,并保持水源清潔衛生,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輪牧方式,以減少病原的感染機會。c、肝片吸蟲的中間宿主椎實螺生活在低洼陰濕地區。消滅中間宿主可結合水土改造,以破壞螺螄的生活條件。流行地區應用藥物滅螺時,可選用20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或2.5毫克/升的血防67對椎實螺進行浸殺或噴殺。
②治療:a、硫雙二氯酚:按每千克體重80-100毫克,1次灌服;b、硝硫氰醚(7804):按每千克體重35-55毫克配制成懸浮液,1次灌服;c、氯硝柳胺(滅絳靈):按每千克體重75-80毫克,1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