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產后大出血,是母牛在分娩過程中由于難產或助產不當引起子宮和陰道損傷致使血管破裂出現的大量失血。在臨床上發病率雖然不高,但由于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給養牛戶造成的損失慘重。從2006年3月到2007年4月,河南省新密市奶牛產犢2800多頭次,發生產后大出血11例,發病率為3.9‰,11例中死亡7例,占發病的64%;治愈3例,占27%,1例由于產道繼發頑固性炎癥被迫淘汰。筆者在臨床上對奶牛產后大出血的原因、防治措施進行了總結,現分述如下:
一、奶牛產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1、臨床上發生產后大出血的大多是初產牛
由于奶牛戶追求眼前效益,早配現象司空見慣,到產犢時還未完全達到體成熟,產道狹窄,引起難產,發生產后大出血。產道損傷和出血部位都在骨盆腔前口至中部的子宮頸陰道部的下壁和側壁。創面大多是大面積鈍性挫傷,由于胎兒在外力作用下與產道發生擠壓摩擦所致。
2、飼養管理不當,奶牛過肥
由于脂肪大量充積于產道,使產道擴張受到限制,造成產道狹窄。在新密市某奶牛小區解剖一頭產后大出血死亡奶牛時,從產道周圍剔出的脂肪足有5千克,可見肥胖程度。另外,懷孕奶牛的運動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懷孕后期的運動很重要,否則發生難產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3、助產方法不當
奶牛發生難產,不認真檢查胎兒、胎位及產道情況,而是強性硬拉,致使產道被挫傷引起大出血。該市某奶牛小區一頭奶牛產犢難產,畜主讓四位職工幫忙拉,小牛是拉出來了,可大牛卻因產后大出血死亡。
4、奶牛選配不科學,引起胎兒過大
有的奶牛戶為了改良奶牛品種,選用優質冷精,無可厚非,但必須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公牛冷精。臨床調查時發現,不恰當選用公牛冷精難產發病率相對較高。
二、奶牛產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
1、控制好奶牛的初配年齡和體重。
奶牛初配年齡不能低于16個月,并且體重要達到成年體重的70%(即350千克)以上方可配種。
2、合理飼養管理,加強運動,控制膘情
奶牛進入干乳期,應適當降低能量飼料,增加蛋白飼料和礦物元素,既要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又要控制膘情,不能過肥。
3、正確處置難產病例,合理助產
在處理難產病例時,不要急于求成,應全面檢查,制定合理的處理方案,不能生拉硬拽。若是胎位不正,應當先校正胎位,再實行人工助產,牽拉時一定要注意用力方向,一般產科繩與母牛形成圓弧形,有利于犢牛的產出。若是胎兒過大,產出困難,可以采取剖腹產術。
4、科學選配
奶牛品種改良,選擇冷精應根據本地奶牛體型特點選配。南方品系的奶牛盡量選用中等體型公牛冷精,防治胎兒過大引起難產。
三、奶牛發生產后大出血應及時治療
止血的關鍵是找準出血部位。由于產道損傷大多是大面積挫傷,創口不整齊,找準出血點難度較大。臨床上可以采用壓迫止血法。具體方法是:將脫脂紗布繞成圓柱狀(比產道略粗),用止血敏(或腎上腺素)20支淋于紗布表面,然后用手將紗布壓迫在創面上,保持10分鐘~20分鐘。如出血減慢或停止可將手退出,止血紗布保持12小時至24小時后取出。若損傷部位在陰門和陰道前庭,可采取止血鉗或縫合方法止血。
抗菌消炎
要采取局部清創和全身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措施,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