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機能障礙是奶牛業生產中普遍、長期存在而又難于解決的問題。奶牛明顯高于其它牛,比例高達15%~20%。除因子宮炎等生殖道疾病外,因人為、生理因素的有:
1.隱性發情。隱性發情普遍存在于各年齡段的奶牛,約占13%左右。影響隱性發情的因素有運動不足(拴系)、高溫、營養不良、遺傳和未觀察及鑒定不當等綜合作用的結果,但生產實踐中,以高產奶牛的隱性發情居多。由于高產奶牛隨產奶量的增加抑制了雌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發情不明顯,造成不易觀察到而漏配,有的是為了獲得較高產奶量,在產后第一次發情時,人為不配,往往造成多次復配,因此在產后42~60天第一次發情配種,是提高受胎率和決定終身產奶量的關鍵環節。
2.卵巢靜止性乏情。此類奶牛大多為營養狀況差,體況不良、運動不足的第一胎青年母牛,直腸檢查子宮萎縮,兩側卵巢小,無黃體。主要措施是加強飼養管理,營養全面,恢復體況,特別是要確保奶牛每天一定量的優質青干苜蓿。藥物治療可放置含有孕酮的陰道拴,10~16天后撤拴,即注射孕馬血清。通過激素調節,恢復卵巢等器官生殖機能。
3.發情不規則。母牛發情間隔不足17天或超過24天視為發情不規則,除因發情未觀察到漏配和卵巢囊腫外,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分泌過多引起。可采取放置含有孕酮陰道拴,抑制雌激素分泌或肌肉注射促性腺釋放激素,18~23天出現發情,配種。
在生產實際中,由于難產、產后處理不當引起產道感染、子宮內膜炎和子宮積膿等疾病,造成久配不孕或持久黃體,可應用25毫克前列腺素F2a,融解黃體,松弛子宮,促進子宮內容物排出,并結合抗菌素和中草藥對癥治療,盡可能避免子宮沖洗,防止繼發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