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是指凡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妊娠者,稱為流產。按流產發生時間不同分為:早期流產(在妊娠12周前發生的流產稱早期流產)和晚期流產(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發生的流產稱晚期流產)。按流產方式不同又可分為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以上為早期流產。奶牛流產嚴重影響奶牛產犢,導致奶牛養殖效益低下,因此奶農有必要清楚奶牛發生流產的原因,并在奶牛飼養中加以重視,就可大大降低流產率,提高奶牛養殖效益。奶牛流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基因缺陷:早期流產時,染色體異常占50%~60%,染色體異常多為數目異常,其次為結構異常。
2、飼養因素:奶牛長期供料不足而過度瘦弱,飼料單一缺乏某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飼料腐敗或霉敗、大量飲用冷水或帶冰渣的水、飼喂不定時而母牛貪食過多等是造成母牛流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母牛妊娠早、中期的管理要嚴禁喂品質低劣、霉變的飼料和冰凍的水。
3、管理因素:日常管理對奶牛是否造成流產也有重大影響,管理不當是導致奶牛流產的重要原因。如跌倒、抵撞、驚嚇、擠壓及粗暴的直腸或陰道檢查等。在日常管理中,嚴禁發情奶牛與懷孕奶牛混養,嚴禁對懷孕奶牛粗暴鞭打、急速驅趕或讓其跨溝越坎等,以防止奶牛因相互爬跨或動作幅度過大而引起流產。
4、疾病因素:流產奶牛中有過生殖器官疾病史或異常(子宮內膜炎、子宮發育不全、子宮頸炎、黃體發育不良)的奶牛極易發生流產。大多數奶牛是由于患病后治療不徹底、子宮不清凈,配種受孕后,胎盤間發生炎癥,使胎盤和胎兒受到侵害而流產。另外肝、腎、胃腸和神經系統疾病及大失血或貧血也易導致流產,生產中應加強飼養管理,促使產后奶牛子宮的復原,及時預防和治療子宮疾病,對連續發生2次以上流產的奶牛應及時淘汰。
5、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可以直接或間接對胚胎或胎兒造成損害。可能導致流產的有害物質如化學物質(如鎘、鉛、有機汞、DDT等)和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質、燥音及高溫等)
6、藥物因素:藥物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母牛流產。如使用大量的瀉劑、利尿劑、麻醉劑和其它可引起子宮收縮的藥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