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奶牛養殖成本的因素有多種多樣,并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是飼料價格的漲與降是一個摸得著、看得見,令人十分敏感的視點。從整體上看,目前奶牛業有著很大的發展,但飼養成本仍然偏高,生產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單就如何降低飼料成本一項,從科學技術角度考慮,有五條具體的減耗建議可供參考:
一、不養閑牛
所謂的閑牛,就是指哪些光吃不產、時常流產、屢配不孕以及低產的牛(均日產奶在20公斤以下)。前幾年在國內興起奶牛熱時,不少場戶不管質量如何見牛就買,花大價錢買回來的牛,質量好的是少數,大部分質量都差。養這些奶牛短時間看不出, 時間長就難以維持了,必須堅決淘汰處理。要優化牛群結構,提高高產牛的比重,為奶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從科學技術角度與生產實踐出發,成年奶牛的產奶量通常在第6胎以后逐漸下降, 可供生產年限在10年以內,即每年的正常淘汰率應在10%左右;此外,牛群中有5~10%的低產牛,每年也需要淘汰。所以,牛場奶牛群的淘汰率一般控制在15~20%左右, 后備母牛也應占有母牛群15~20%為宜。
二、定草定料
奶牛對各種飼料的日平均參考需要量是這樣的:混合精飼料,成年母牛為基礎料量(2公斤左右)+產奶精量(一般按產3~5公斤奶飼喂1公斤精飼料),育成牛3公斤,犢牛1.5公斤;青飼料,依次分別為40~50公斤,30公斤,15公斤;玉米青貯(只在無青飼料或青飼料很少時的用量)依次分別為25公斤,15公斤和6公斤; 干草依次分別為6公斤,4公斤和2公斤;多汁料,一般用于產奶的母牛,使用時期通常按半年計算,日需量為20公斤。
三、力促高產
奶牛產前30 天到產后70 天之間的飼養, 是決定奶牛高產性能能否充分發揮的關鍵時期, 其主要技術有五點:
1. 滿足干物質采食量。產前一個月食入的干物質重量應達到體重的2%,產前半個月達2.5%,產后70天達4%。為此,宜提倡使用優質干草;減少日糧的含水量(不超過50%);粗、精干物質比最好為45:55 或50 :50; 日糧的粗纖維含量不低于15%,且含有1/3的長纖維。
2. 供給適量的蛋白質。日糧的粗蛋白水平在產前一個月為13.5%,產前半個月 為14.5%,產后一個月內為19%,泌乳高峰為17%,泌乳中后期為15%。日糧可消化蛋白質是粗蛋白質的60~65%, 對高產者應添加過瘤胃蛋白,也可添加賴氨酸、蛋氨酸等。日產34公斤標準乳的奶?杉尤0.5公斤的動物蛋白質(如魚粉)。
3. 日糧中的鈣、磷含量應高于標準20%和5%。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煙酸)和微量元素可按標準使用復合添加劑,保證喂好喂足。
4. 補充脂肪。對于產犢后5 周內的泌乳牛,日糧中的脂肪含量不宜超過5~6%。在日產標準奶達35公斤以上時,應保持在7.5%。添加脂肪時,鈣、鎂的含量都應提高1%和0.3%。
5. 科學管理。如充足飲水、自由運動、堅持刷拭、保護乳房、科學擠奶、護蹄、環境消毒等。
四、推廣棉籽餅替代胡麻及生物發酵青貯飼料技術
以粗蛋白質的含量標準進行折算時,0.87公斤棉籽餅可替代1 公斤胡麻餅。胡麻餅的當地購進價一般為每公斤2.4元(當地盛產胡麻籽、榨油后的餅粕是很好的蛋白質飼料,但貨源有時不足,加之摻假嚴重),棉籽餅運到時每公斤1.8元。以1 頭牛每天平均用3公斤胡麻餅算,折價7.2元,用棉籽餅替代的價格是4.7元,每天節約支出2.5元。1個生產周期當能節省飼料支出700~800 元,1個百頭牛場1年可節省7~8萬元。但飼喂棉籽餅要保持飼料多樣化,且飼前應作發酵或水煮處理,既增進食欲又防止中毒。此外,生物發酵的青貯飼料比喂干秸每頭牛每天可增產奶4公斤,1個生產周期就是1220公斤,按當時每公斤牛奶收購價1.7元,增產價值達2074元,效益非常好,值得推廣和借鑒。
五、推廣全混合日糧
全混合日糧就是根據奶牛在泌乳各階段的營養需要,把切短的粗飼料、精飼料和各種添加劑進行充分混合(使用飼料混合機添置時,可取得國家補助)而得到的一種營養相對平衡的日糧。其優點是極大地提高勞動效 率,省工、省時;有利于開發和利用當地飼料資源,降低飼料成本;可改善適口性,避免挑食,減少草料浪費,提高利用率;能及時調整混合配方,以充分發揮產奶 潛力和繁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