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圍產前期
1.限量補鈣。對分娩前半個月內的奶牛要實行低鈣日糧飼養,使日糧中的鈣含量減至平時喂量的1/3~1/2。這種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鈣質向血液中轉移,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奶牛產后麻痹癥的發生。
2.精粗平衡。不要把牛喂得太飽,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幾天奶牛患酮尿病,這一階段精料的最大飼養量不可超過奶牛體重的1%。另外要保證足量的粗飼料,每天飼喂2~3公斤優質禾本科干草,以促進瘤胃及其微生物區系功能發揮,防止真胃移位。
3.日糧種類前后盡量一致。圍產前期的日糧種類與圍產后期的日糧種類盡量調整為一致,特別是可能出現適口性問題的飼料,如過瘤胃脂肪等添加劑的逐漸添加,以減少產后日糧結構改變對奶牛產生的應激。
4.提高日糧蛋白水平。日糧粗蛋白水平應調整為12%~15%,提高圍產前期日糧蛋白質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產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發生率。
5.添加陰離子鹽。為了預防產后低血鈣癥,以及減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代謝紊亂如干物質采食量降低、胎衣不下、產乳熱、真胃移位、酮病等,現在應用最廣泛,也是比較簡便有效的方法便是添加陰離子鹽,使奶牛尿液pH值降低到6.0~6.5,即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添加陰離子鹽2~3天后,就可以對尿液pH值進行測定。測定方法是:飼喂后2~4小時采集尿樣,用pH試紙測試。
6.飼料中增加鎂磷含量。低血鎂和低血磷也常常造成圍產期奶牛乳熱的發生。圍產前期給奶牛飼喂含鎂量為0.35%~0.40%的日糧可以防止產后血鎂濃度的降低,每頭奶牛每天飼喂40~50克磷,可滿足磷的需要量。
7.嚴禁飼喂緩沖劑,并控制食鹽喂量。因為鈉與鉀是強致堿性陽離子,一方面會提高粗糧陰陽離子平衡值,容易引起低血鈣,另一方面也會大大增加產后乳房水腫的發病率。
8.適當運動。運動加上適量的光照,有利于奶牛的健康,也有利于減少和防止流產。
9.做好保胎。為了防止流產、難產,應保持飼料的新鮮和質量,絕對不能供給冰凍、腐敗變質的飼草飼料,冬季不應飲過冷的水,及時防治一些生殖系統的疾病。要單獨圈飼,防止擁擠、摔倒等引起流產。
10.保持畜體衛生。母牛在妊娠期內皮膚代謝旺盛,容易產生皮垢,每天應加強刷拭,以促進血液循環,使牛變得更加溫馴且易管。
二、圍產后期
1.逐漸增加日糧,提高蛋白質和能量水平。為了恢復體況,應逐漸增加日糧,提高日糧蛋白質濃度和能量水平。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可達到18%~19%,前兩周精料添加速度為每天0.5公斤左右,不宜過快,否則會引起瘤胃中毒、真胃移位、乳脂率下降等一系列問題。添加過瘤胃脂肪可以提高能量水平,其補充量控制在干物質的2%~3%。
2.飼喂優質粗飼料。每天飼喂2~4公斤優質長干草,最好是苜蓿,長度不短于3厘米,確保瘤胃充盈和健康功能。
3.添加緩沖劑。一般小蘇打與氧化鎂一起使用,比例為2~3份小蘇打對1份氧化鎂,氧化鎂添加量為每天40~90克。
4.觀察子宮排出物和糞便。胎衣排出的時間一般需要10多個小時,為了促進惡露的排出,產后應立即喂飲5~8公斤益草水(用1000克益田草熬制而成)加入250克紅糖則效果更好。如果長時間胎衣不下,或排出物的氣味和狀態有異常,應及時處理。如果糞便出現稀薄、顏色發灰、惡臭等不正常現象,則說明瘤胃功能不正常,應適當減少精料,促進奶牛對粗飼料的采食。
5.產后擠奶。奶牛產后第一天的擠奶量應為日產量1/3,從第二天起逐漸增加,到第4~5天,泌乳和消化機能恢復后再正常擠奶,這樣可有效防止乳熱癥的發生。
6.記錄體溫。奶牛的正常體溫為對37.5~39.1℃,如體溫升高可能患有乳腺炎或其他傳染性疾病或代謝病,應及時治療。
7.環境衛生。保持牛舍清潔、干燥,保證充足清潔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