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規;B豬業的發展,豬的異常行為在不斷上升,主要表現為咬尾、咬耳、豬和豬之間的打斗等。該病是許多豬場較為常見的一種行為,又稱惡癖。被咬傷的豬,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傷口感染,這種感染可引發局部炎癥和組織壞死,嚴重影響豬的健康與生長性能,降低胴體品質,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國內外大量試驗分析認為,圈養豬能誘發或促進咬尾、咬耳異常行為發生的主要原因有營養、環境、管理等,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氣溫劇變時,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因此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矯治:
一、均衡營養
日糧中營養不平衡可誘發異常行為的發生。例如:當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偏低,豬體蛋白質代謝會發生紊亂,并會表現出一些異常行為,其中包括興奮互咬;當日糧中鐵、銅、鈣、鎂和食鹽等礦物質元素缺乏或比例不當時,會出現驚厥、不耐應激、提高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等異常表現,同樣也會促使互咬和打斗;維生素是體內許多相關代謝酶的重要組成成分,當缺乏維生素時,肌體就會發生代謝機能紊亂,從而引起異常行為發生。
二、優化環境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氣體、溫度、光照強度等。如當豬舍內環境衛生條件差時,加上通風效果不良,有害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在舍內蓄積過高會引起豬群煩躁,這些應激因素會刺激咬尾的發生。豬舍內高溫、高濕易引起豬體表瘙癢,也可誘發互咬。在惡劣的環境中,噪音、強光等因素會促進豬的應激反應,增加打斗。
三、加強管理
如果飼養密度過大,導致豬圈空間過于狹小,豬之間相互接觸發生沖突,為爭奪采食和飲水的位置互相咬斗;轉群后,豬群都要熟悉料槽、水槽以及圈內各種設施,并建立群居次序,這時豬群通常表現十分活潑,常常發生打斗,特別是體重小的豬常是被咬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