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育豬的全進全出雖然豬群的全進全出已被廣大豬場管理者所認同,但由于豬舍設計不合理,生產安排不協調,導致全進全出難以真正實現。尤其是一些老豬場的大保育舍中,一般都有幾個批次,且日齡相差較大的豬群。這些豬群同處一舍,給日常的飼養管理帶來困難,比如欄舍的徹底清洗的程度不夠,空欄消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給疾病的交叉傳播創造了條件。而保育階段正好是豬的被動免疫減弱、主動免疫產生的交替階段,這就使得斷奶仔豬的健康成長得不到保證。此時的全進全出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2.保育舍內環境的控制
2.保育舍內環境的控制
由于斷奶仔豬對低溫的敏感,使保育舍的保溫工作成為日常管理的重點,在舍內溫度低于26℃時,進豬前的舍內升溫成應準備工作之一。同時,應當注意舍內通風換氣,特別是在保育后期,通風換氣量是前期的32倍以上。
3.疫苗注射引起的豬群應激
雖然各場疫苗的選擇和免疫程序的制定各不相同,但保育階段的接種次數一般都不少于三次。頻繁的免疫注射使仔豬在接受斷奶、環境改變、重新組群的應激之后,仍處于一個高度應激的環境之中。應激帶來的效益下降是不可估算的。所以,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的制定與免疫注射過程中的細節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4.保育階段的數據統計與問題分析
有報道認為仔豬在8周齡以上已經達到了快速生長期,而從8周齡到出欄的生長率在保育階段已被確定。如果仔豬在保育的生長加速期受到影響而延遲生長,那育肥期的生長將受到持續影響。這就需要一系列的數據來幫助我們發現問題,并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出保育豬生長受阻的根源并及時解決,讓損失降到最小。所以應注意平時數據的登記與積累,它將會指導以后的生產工作。
當然,保育豬所面臨的特定生活環境與其生長特性,讓豬場工作者對保育階段的日常飼養管理細節都不能忽視,只有這樣,保育豬的生產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豬場的綜合效益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