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準備。確定引種后,根據飼養獺兔的數量,確定飼養場的大小、籠位、籠數,飼喂、飲水、糞便清除及處理方法,草粉及精料的準備,顆粒機械的安裝調試等,都應在引種前做好準備。同時做好飼養場所、用具的消毒工作。
二、種兔的選擇。計劃確定后,應根據生產條件和需要選擇良種。
1、確定引種數量:作為種兔場,一般一個品種引入15個家系的種公兔和80個家系的種母兔,同時毛色不宜過多。數量太少,易出現近親繁殖現象,造成退化,影響兔群質量。個人飼養,宜到種兔場選擇不同血緣的種兔。
2、選擇個體:要根據該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及性能指標擇優選擇。參考系譜及記錄,選擇遺傳性好、無缺陷、生產力高、體質健康、外貌優秀的種兔。6月齡體重3公斤以上,毛色純正、色澤光潤、豐厚平整、手感彈性好,無咬傷、無污染,毛長12-22厘米之間。種公兔注意睪丸發育對稱,防止單睪,3-4月齡睪丸即下降至陰囊中。種母兔注意外陰部發育情況及乳頭數量,一般乳頭數量3-5對。
3、引種時機的選擇。獺兔引種,從原產地到生產場,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有很大差別。另外在運輸過程中,由于飲水、飼料供應不及時,休息不好,對機體都有不良影響,容易引發機體應激反應,常常造成病害和死亡。為減少此類現象發生,應注意引種時機的選擇。
獺兔對于干燥和溫度較低地區適應性較強,緯度相同地區引種適應性強,由低溫低濕地區到高溫高濕地區適應性較差。因此,引種季節應選擇在春秋季節。一般由寒冷地區引種到溫熱帶地區宜在春季進行,而由溫熱帶地區引種到寒冷地區則宜在秋季進行。
獺兔對新環境的適應性還與自身狀況有關。青年獺兔3-4月齡體重在1.5-2公斤時,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是引種的最佳月齡。一般來說,體重越大越好。
三、防止疫病帶入。目前,各種兔場或多或少都存在某些疫病,如果不加注意,引種的同時還會帶入疫病,影響生產。因此,引種時要從健康無病的種兔場引進種兔,同時做好檢疫、免疫工作。
對于獺兔來說,需要檢疫的疫病有:兔病毒性出血癥、魏氏梭菌病、兔梅毒、傳染系性鼻炎、皮下膿腫、疥癇、腳皮炎、球蟲病等。
對于一些可以進行疫苗接種的疫病,在運輸前1-2周進行臨時性免疫接種。對于沒有疫苗進行預防的疫病,于運輸前5天用土霉素或磺胺類藥物以5%的濃度拌料飼喂,預防細菌性疫病;用氯苯胍60毫克/升的濃度拌料飼喂,預防球蟲病。同時,大量飼喂維生素C,補加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以緩解應激反應。
四、運輸過程中加強管理。根據運輸方式及時間長短,準備充足的藥品、飼料及籠具等,裝運前對籠具和車輛進行徹底消毒。
獺兔裝籠不可太擁擠,籠內應留有2/5-1/2活動場所,防止擁擠出汗體能消耗過大。最好是單籠,距離較近的每籠可裝3只,最多不得超過4只,要求體重及大小相同的放在一籠,以免被壓傷、壓死。
起運前讓兔吃飽喝足,運程在24小時以內,中途不必再喂。超過24小時,體能消耗大,中途應適當休息,給水給料,補充體能。以青綠飼料最好,但不可吃得過多,否則運輸顛簸,易發生傷害。通常在兔籠內放一些土豆和胡蘿卜,以減輕體能的消耗。如果中途停留幾天,應將兔子卸下來,放到寬敞的地方充分休息。每只兔占地面積最小要比自身面積多4-5倍,短時期小群飼養,精心管理,嚴防疾病發生。
火車運輸途中,值班人員晝夜檢查,對車廂的溫度濕度等做好記錄,以防劇裂變化,并給予充足的飲水和補飼。
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運輸,均應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防暑。對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體質瘦弱的種兔進行特別護理,必要時進行補液,耳靜脈或腹腔注射葡萄糖和維生素C,以改善體況。
五、運回后管理。獺兔運回時,夏季放在陰涼干燥處,冬季放在溫暖處,休息片刻,單籠或小群飼養,注意將體質、體重相近的個體放在一起。第一次飲水中加入少量糖、鹽及0.1%高錳酸鉀,再喂少量大蔥或大蒜,達到殺菌防病補充體液的目的。再逐漸喂給半干的青綠飼料、干草和少許精料,采食到八分飽。切忌喂給大量精料。
運回后,若原來已有種兔,需將新引種兔隔離飼養1個月,進行全面檢查,確屬健康無病,才可混群飼養。遇到發病死亡情況,立即查明原因,如為傳染病,應及時隔離、消毒;如為普通疾病,應及時治療,以減少經濟損失。對體質瘦弱兔應單獨飼喂,及時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