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情況
1.仔豬傳染性胃腸炎。該病主要發生于秋末至春初寒冷季節,各種年齡的豬只均易被感染發病,2周齡以內仔豬發病率相對較高。在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后突然發病,幾天內蔓延全群。部分患豬先出現嘔吐,繼而發生急劇頻繁的水樣腹瀉,常夾雜有未消化的凝乳塊,造成病仔豬嚴重脫水,死亡率很高,不死的仔豬因生長發育受阻而成為僵豬。隨著日齡增大,病死率會逐漸降低。較大點的仔豬感染后的癥狀輕重不一,通常可見食欲不振,腹脹,接著發生水樣腹瀉,呈噴射狀,泄瀉物中可見到未完全消化的飼料,一般1周左右腹瀉停止而康復,并產生主動免疫,但在一段時期內生長受阻,有50%左右的康復豬帶毒,排毒達2~8周甚至更長,而無臨床癥狀,這也是本病周期性暴發難以消滅的主要原因。
2.仔豬流行性腹瀉。該病遍及全球各主要養豬地區,主要發生在秋冬季,各種豬都可感染發病。傳播速度比傳染性胃腸炎慢,病程較短,死亡率低。易感仔豬通過攝入被污染的飼料、飲水而引起發病,有些嘔吐,隨即發生腹瀉,呈灰色或黑色水樣,精神欠佳,厭食,病程約1周,1周齡以內仔豬嘔吐癥狀多發生在吃奶后,易因嚴重脫水而死亡。
3.仔豬輪狀病毒感染。該病是由輪狀病毒群引起的多種動物腹瀉的一種傳染病。該病遍及全球,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經消化道傳播,感染率有時高達100%,通常與傳染性胃腸炎、病源性大腸桿菌甚至球蟲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感染7日齡以內仔豬的死亡率極高,可達100%。隨著日齡增大,死亡率降低,8周齡內發病率50%~80%。新生仔豬在缺奶或母源抗體不足時容易感染發病,病豬劇烈腹瀉,迅速脫水,食欲不振,喂食后出現嘔吐常是腹瀉的先兆癥狀,腹瀉糞便呈水樣或糊狀,病程3~7天,常因脫水而死亡。特別在寒冷時或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時病情加重,10~21日齡仔豬多表現為類似白痢,斷奶后多為黑灰色水樣,數日后可康復而產生抗體。但因其抗體持續時間較短,還會出現重復感染。
二、綜防對策
1.疫苗的應用。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于后海穴(即尾根與肛門中間凹陷的小窩部位)注射。注射疫苗的進針深度按豬齡大小為0.5~4厘米,3日齡仔豬為0.5厘米,隨豬齡增大則進針深度加大。妊娠母豬于產仔前20~30日注射疫苗4毫升;其所生仔豬于斷奶后7日內注射疫苗1毫升;體重25公斤以下仔豬每頭1毫升。
2.仔豬群中發現有病毒性腹瀉發生時,應迅速采取防疫措施,加強消毒工作。對嘔吐物和泄瀉物應先噴灑消毒劑,約半小時后再沖洗,被污染的用具也應消毒。給病豬喂易消化的飼料,多飲清水。為防止繼發感染,對1周齡以下的仔豬可適當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如肌注阿莫西林、卡那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對病情較嚴重的仔豬,除用上述藥外,個別嚴重脫水的病豬應及時進行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輸液或腹腔注射輸液。如哺乳母豬發生腹瀉現象,應立即進行輸液,以免影響仔豬。
3.平時做好場內的衛生消毒工作,加強飼養管理,有利于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4.晚上要注意保暖,關好門窗,白天通風,做好豬場清潔衛生,定時消毒,喂給清潔飲水,并加強飼養管理,增加仔豬的抵抗力。腹瀉癥狀減輕后應由少到多逐漸恢復供料。
5.平時注意飼料營養均衡,保證各個生產階段營養需求,可有效提高母豬和仔豬抗病毒和細菌能力,提高母乳中抗體含量,增強仔豬血液循環,增強仔豬抗病能力,從而有效預防仔豬病毒性腹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