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雖不像新城疫那樣形成嚴重的威脅,但使幼雛育成率降低,產卵期推遲,產蛋雞停止產卵或產蛋率降低,公雞睪丸萎縮,加上與敗血霉形體的混合感染,導致MG的活性受到誘發,引起慢性型呼吸道病。在集約化養雞中是重要疫病之一。
1發生情況
本病1927年最早在波蘭發生,以后擴散到世界各地。日本是在1960年確診本病的。日本養雞企業1960年以后迅速發展起來,本病也隨即在全國各地爆發。1969年研制的雞傳染性鼻炎A型滅能苗,廣泛應用,使本病發生明顯減少。本病雖然通年可以發生,但夏季發生的少,以晚秋、初春及雨季多發,本病的發生與飼養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一般在通風不良的養雞場和換氣不良的雞舍內容易發生。
2病原
雞副嗜血桿菌是革蘭氏染色陽性,無運動性的桿菌。在血清學上,本菌分為A、B、C 3個血清型。其中分布最廣泛的是A型菌。本病原菌除雞以外,鵝、鵪鶉都有感染,和雞引起同樣的疫病,而對麻雀、鴿、烏鴉、小白鼠、豚鼠及家兔沒有病原性。雞副嗜血桿菌是一種脆弱的細菌,在宿主體外很快失活。
3發病機理
雞副嗜血桿菌的致病性與多種因素有關,但主要集中在HA抗原。莢膜也與細菌致病有關,并且認為是引起IC相關病變的主要因素。雞副嗜血桿菌粗提的多糖對雞有毒性,并可能與使用菌苗后的中毒癥狀有關。
4流行病學
雞是雞副嗜血桿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齡的雞都易感。但幼齡雞一般不太嚴重,成年雞潛伏期短,病程也長。
主要的傳播途徑為飲水。由鼻孔侵入的病原菌,主要在鼻腔和眼窩下竇的黏膜上增殖,隨鼻汁及眼淚一起排出。
病原菌,通過雞的接觸或借飼料、養雞器具、管理者的衣服來傳播。然而,附著在雞舍或器具上的病原菌,在4~5個小時內即死亡,空氣傳播也只能在2~4m的極近距離內發生,蒼蠅和麻雀不能傳播本病菌。
傳染性鼻炎的一個特征是潛伏期短,接種培養物或分泌物后24~48h內即可發病,不過接種分泌物后的致病作用更為一致。易感雞與傳染雞接觸后,24~72h內出現該病的癥狀。
5癥狀
多數患雞可見發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同時流出鼻汁。發病初期量多,呈水樣。頰部全面呈現浮性腫脹,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癥狀。從發病3日左右,鼻汁稍增加粘稠性,發出咕嚕咕嚕的呼吸音,有時還可見有伸頸發出怪聲的病例。面部腫脹嚴重的病例,淚水使眼瞼膠著,引起一時性失明。從此時起,許多病例倒下、下痢或排出綠色糞便。發病5日左右,雄雞在喉頭部出現浮腫性的病例;產卵雞的卵巢受到侵害,引起產卵停止或產蛋率降低。
在本病發生的養雞場內,發生時,缺乏上述典型癥狀,有許多病例僅流鼻汁后即耐過。由于雞的年齡和環境不同而各異,通常在2周齡前后癥狀恢復,死亡者很少,然而在病雞受到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繼發感染后,有不少可以延長其病理過程。
6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是在鼻腔、眼窩下竇及氣管黏膜上呈現急性卡他性炎癥。即在鼻腔及眼窩下竇內,充滿水樣乃至灰白色的粘稠的粘液,黏膜呈現淡紅色的多樣性水腫,喉頭和器官黏膜呈淡紅色,被覆有粘稠的粘液。另外,在下頜部的皮下組織內,多數病例伴有大量的漿液浸潤。產蛋雞可見到由墜卵引起的腹膜炎和軟卵泡及血腫卵泡等。公雞可見睪丸萎縮。
7診斷
傳染性鼻炎,因為呈現面部浮腫性腫脹的特征性癥狀,根據其發生情況及臨床觀察,在某種程度內可以診斷,確診可通過以下方法:
7.1病原學診斷
培養病原菌,若分離菌在血瓊脂平板上生長呈現“衛星現象”,菌落呈露滴狀,針尖大小。且過氧化物酶實驗呈現陽性,可確診。還可將病原菌接種于健康雞,若在24~48h產生鼻炎即可作出診斷。
7.2血清學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