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病原為冠狀病毒科牛腸炎冠狀病毒。病毒顆粒為多形態,略呈球形,其囊膜外周由末端呈球狀或花瓣狀的突起規則排列成皇冠狀。該病毒對外環境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都較容易將其殺滅。
二、癥狀與病變:
本病主要發生于7—10日齡犢牛,吃不吃初乳都可發病,潛伏期很短,只有20小時。本病的主要癥狀是持續腹瀉,病犢排出淡黃色水樣糞便,內含凝乳塊和腸粘膜,不斷的腹瀉導致脫水和衰弱。
病變可見小腸絨毛縮短,相鄰絨毛偶然融合等。
三、診斷:
本病是新生犢牛腹瀉病原因之一,與其它病因如輪狀病毒感染、大腸桿菌病等極易混淆在一起,光靠臨床癥狀及病變無法確診,但可以初步診斷為新生犢牛腹瀉病群之一,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確診需分離培養病毒,或用血清學方法診斷。
四、防制:
對本病的治療只能進行對癥治療。首先要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可使用葡萄糖生理鹽水和5%碳酸氫鈉溶液等。可著重使用口服補液鹽,既能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又能對腸道產生一定的調節作用。為防止并發感染可用抗生素類藥物。
預防上重點是及時喂給初乳,因初乳中一般含有冠狀病毒抗體,能夠抵抗病毒的感染,或減輕感染后的病理損害。另外要加強新生犢的護理,單獨飼喂,保持畜舍的溫暖、清潔與干燥。如果有疫苗,可以考慮給母牛或犢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