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俄羅斯韃靼農場發生了一起豬飼料中毒事件。該農場喂豬的主要飼料是陰雨天收獲的大麥、小麥和燕麥。作物割倒后在地里存放了很長時間,有的谷粒已經發芽。用這樣谷物配制的飼料喂過10~15天,豬的黏膜蒼白,體虛,背毛蓬亂。再喂5~10天,豬四肢、頜下、耳部皮下出血,口、鼻、肛門出血,個別的還有眼球突出癥狀,體溫39.5℃~40.5℃。用這樣的飼料再喂5~6天,豬的死亡率高達90%。
剖檢病死豬可見體內有血腫,腫部的血液不凝,呈暗紅色;血管發癟,管內血液不凝;心肌松軟有黏性,呈淡紅色,有皺紋;肺充血、水腫;肝腫大、質地松軟、色澤不勻;膽囊內貯有少量稀薄膽汁;淋巴結腫大、有出血點;胃腸有典型卡他性炎癥;腎軟,皮質和髓質界限不清;膀胱內有積尿,黏膜有出血點;大腦水腫,血管充血。化驗室診斷血小板減少50%~80%,白血球減少21%~22%。
為了進一步確診,我們對病料和飼料進行了化驗,排除了豬瘟、細菌感染、衣原體感染、穗狀葡萄球菌中毒和有機汞中毒。在飼料中檢出了黃曲霉毒素B1和霉菌毒素T-2。用病死豬的肝臟喂6只試驗白鼠,喂過5~6天,6只中有3只死亡。解剖死亡和頻死的試驗白鼠,見到各個組織的病理形態變化和病死豬的變化相同,用止血劑和抗菌素治療無效。從日糧中除掉被霉菌污染的飼料成分,病豬病情好轉,到后來在豬群中杜絕了這種病。
預防霉菌中毒的最重要措施是適時收獲飼料作物,并按規定程序貯藏谷物子實和其他飼料,特別是在陰雨天氣不能把莊稼割倒后長時間放在地里,應及時把子實含水量控制在14%以下后再入庫,同時在飼養場還必須經常按真菌學標準和獸醫衛生學標準檢查飼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