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無乳、少乳是比較常見的病癥,會造成哺乳子豬饑餓,使其無法獲得充足的母乳(母源抗體),導致營養不良、生長緩慢,同時子豬的發病率(如下痢)和死亡率上升,給豬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現將母豬無乳、少乳的原因及對策歸納如下,供諸位參考:
青年母豬無乳癥
癥狀:母豬精神狀態正常,乳房腫痛,但不分泌乳汁。有的母豬激動、煩燥,不讓子豬吸奶,不理睬甚至傷害子豬。
治療:注射鎮靜劑及10國際單位催產素。也可取當歸、白芍、生地、柴胡、穿山甲各25克,川芎、漏蘆、桔梗、通草、白芷、甘草各15克,王不留行60克,研末喂服或煎服。
乳腺炎導致的無乳癥
由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乳腺炎,導致母豬無乳。
癥狀:母豬精神抑郁,食欲不振,母性減弱。病初發熱,體溫40.5℃~42℃,觸診可感知母豬乳腺疼痛性膨大及水腫。乳腺上有紅色斑點,乳汁可能呈漿狀,含膿或血。
治療:給病豬注射抗菌素和5~10國際單位催產素,有利于泌乳。按豬每公斤體重靜脈注射氟胺煙酸葡胺2毫克,每12小時注射1次。為使母豬盡早恢復哺乳及盡量減輕永久性乳腺損傷,需對豬進行精心護理,改善分娩環境,產后剪斷子豬犬齒等。
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征
癥狀:母豬突然停止泌乳,乳房硬腫,陰門流出分泌液。無乳癥多并發乳房炎,但很少并發子宮炎,因此,病名并不很準確。母豬一般從分娩到產后2~3天出現無乳或減乳,并同時發生乳房炎,以夏季為多,與胎次無關。后部乳房多發。
病因:應激、激素不平衡、乳房發育不全、細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化膿菌、綠膿菌和支原體)感染、管理不當、低血鈣、自體中毒、運動不足、遺傳、分娩時間過長、難產、過肥、麥角中毒、適應性差等,均可引起發病。一般認為,應激和激素不平衡是主要病因。
癥狀:病豬癥狀不完全相同,一般表現為不泌乳和母性減弱,精神不振,食欲廢絕,但飲水;不愿站立,體溫升高,心跳、呼吸加快;乳房腫硬,浮腫從乳房周圍皮下擴展到腹壁,表現疼熱感,各乳房從正常狀態向形成炎癥病灶、明顯壞死到初期膿腫發展。形成膿腫的乳房皮膚呈暗紅色,切面有膿液流出。乳腺小葉可見浮腫。乳房淋巴結因水腫充血和出血而腫大。陰道分泌物增多,便秘,行走搖晃、不靈活。出現上述癥狀后24~48小時停乳,也可在分娩時或分娩后48小時停乳。
預防:由于病因不十分清楚,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一、消除誘因,避免應激,并重視產房消毒。二、分娩前后給母豬使用抗菌藥物預防。三、使用大腸桿菌疫苗或自家苗預防。四、給母豬注射前列腺素F2a。
治療:要使母豬盡快恢復泌乳,最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及早處理。發現癥狀,立即使用抗生素(青霉素、青+鏈霉素、四環素、氨苯磺胺等,懷疑有支原體感染時,配合使用泰樂菌素)、糖皮質激素、催產素進行注射,每天4~6次,注射前1小時讓子豬離開母豬,注射后10~15分鐘放回子豬。母豬體溫升高時要使用解熱針。
乳房炎癥嚴重時,母豬煩躁不安,拒絕子豬哺乳,可采取封閉療法:局部消毒后,用0.5%的鹽酸普魯卡因30~40毫升,加入青霉素240萬~400萬國際單位,分別在距乳房腫脹邊緣2~4厘米處分點注射,針刺入1厘米深,每點注入3~4毫升。
同時向病豬子宮內注入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補充維生素和使用強肝劑;進行乳房熱敷,以促進乳汁排出;必要時使用瀉劑,但要注意母豬飲水、運動和補充青飼料;加強對子豬的護理、保溫、寄養。
另外,麥角中毒和泌乳期缺水,都會引起母豬無乳,注射催產素治療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