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畜禽生產中,生產者和營養師對日糧能量水平、氨基酸質量濃度和比例及最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給等方面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選擇價格合適、品質優良且容易儲存的飼料原料,采用適當的原料加工方式來配制飼料,對畜禽養殖場獲益非常重要,但飼料原料的儲存及加工工藝目前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良好的飼料儲存及加工規范常被大家忽視。文章將討論儲存條件及加工技術對飼料原料營養價值影響及如何預防飼料原料的品質變化。
1、飼料原料概念及來源
飼料原料是指在飼料加工中,以一種動物、植物、微生物或礦物質為來源的飼料。飼料原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魚粉、氨基酸、雜粕、添加劑、乳清粉、油脂、肉骨粉及谷物等11個品種。在我國制定配方都是按照國家的飼料原料標準含量制定的,即使各個飼料公司都按照標準制定配方,但是因為地域的差異,氣候差異較大,所以飼料配方差異也很大,即使是同一種飼料,也會因加工方法和品種等的不同,其營養成分也會不同,即便飼料原料來源相同,配方相同,但是由于加工條件的不一致,不同批次間也會存在很大差異。動物發揮最大生長潛能的前提條件是飼料配方的營養水平,飼料配方營養水平高低又是由飼料原料養分含量決定的,因此,必須要制定合理的飼料配方,根據不同的地區選擇合適的原料,制定出合理的飼料配方,為養殖戶帶來更大經濟效益。
2、原料的選擇和貯藏
飼料原料的選擇和配制都是決定飼料品質好壞的關鍵,根據飼喂的動物來配制飼料,不同動物需要的飼料營養成分不同,如在配制豬飼料時,應該注意霉菌及蛋白酶抑制劑等抗營養因子對豬生長潛在的危害。配制魚蝦料時需要高蛋白的飼料原料,且要嚴格杜絕飼料原料中含有毒物質。飼料原料儲存時尤其要注意由外界環境造成的不必要污染,從而引起發霉,霉菌毒素的生產。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必須要選擇恰當的儲存方式,保證飼料原料的品質。
最近幾年飼料原料面臨緊缺局面,生產者為了提高效益,對原料進行摻假,這就給飼料生產帶來了害處,使得企業人員在原料儲備上要嚴格控制檢驗,檢測所購原料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飼料質量標準,正確選擇原料,保證飼料生產安全,杜絕摻假飼料進倉。再者,由于目前飼料檢測設備的局限,一些飼料企業對農藥殘留和污染原料未加檢測,因此,這就成為飼料生產安全的一大隱患,應該引起飼料行業的足夠重視,這樣才有利于飼料行業的發展,為養殖業帶來益處。
3、原料加工處理
在飼料原料加工過程中,飼料中的小型雜質往往被生產者忽視,由于這些小型雜質含有復雜的成分,會成為有害微生物滋生的場所,并且原料可作為其培養基,使有害微生物快速生長,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惡化飼料品質,這也是飼料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飼料生產中,小型雜質的清除有利于飼料的安全。
在飼料加工工藝上許多因素可造成有毒物質在飼料中的殘留,其中最主要的是飼料生產工藝設計、飼料機械制造和工作精度造成的。在生產中,如果能在設備選擇和工藝設計上采取相應的措施,那么可以使有害物質殘留減少。如螺旋輸送機和刮板輸送機等,這些設備由于結構的原因會存在殘留,所以在設計這些設備時,應該具備能使物料容易進入和易于清理的設計要求。有一些飼料的生產要具備吸風除塵系統,設置獨立風網,如添加藥物的復合預混料生產就要經過這樣的處理,進而使飼料不會引起二次污染。
4、儲存期間飼料原料中主要營養成分的變化
4.1 糖類
飼料原料主要是谷物類,含有大量淀粉,因此淀粉是飼料原料中主要的糖類,飼料中的淀粉被消化利用是在α和β淀粉酶作用下被分解成糊精和果糖發揮作用的。所以在高溫環境下,會引起糖類發酵,產生乙醇和醋酸,使飼料產生酸味,改變飼料原有風味,降低飼料營養價值。另外在儲存過程中,當環境的相對濕度為75%或大于75%時,使得淀粉酶活性增強,導致淀粉被水解,由于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增加了水分含量,飼料中的糖分也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了飼料中糖分含量,從而減少了飼料中干物質含量。
4.2 蛋白質
在儲存期間,飼料原料中的粗蛋白質量幾乎不會發生明顯變化,因含氮混合物較其他成分的變異緩慢,不易從飼料中流失,有時可能會因為糖類的減少而略增,但隨著時間的延長,蛋白質的溶解度和消化率會降低,另外,當飼料原料被霉菌污染時,產生霉菌毒素。生活中最常見的是飼料被黃曲霉污染后會產生黃曲霉毒素,使飼料原料品質惡化。還有一些常見的飼料原料,如魚粉、羽毛粉和血粉等均易被大腸桿菌和沙門菌所污染,嚴重降低飼料原料品質,從而給動物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在生產中為了保證飼料質量,原料的選擇和保存是十分重要的。
4.3 脂肪
有些飼料中脂肪含量很高,如油餅和花生餅類,這些脂肪很容易自動氧化分解,產生異味,也破壞了脂溶性維生素,降低了飼料營養價值,為防止飼料氧化,一般添加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分為天然抗氧化劑和合成抗氧化劑,天然抗氧化劑如丁香、花椒和茴香等,這些對飼料安全及防止脂肪變質有效,且無污染,無不良反應。合成氧化劑用的較多的是乙氧基喹啉等,效果較好。儲存溫度和濕度升高時,脂肪酶分解能力增強,很快使飼料產生腐敗,這也是因為霉菌在高濕高溫條件下大量繁殖產生霉菌毒素使脂肪酶活力增強所致。因此在儲存過程中脂肪含量的變化也決定于儲存的溫度和濕度。只要儲存環境適宜,會減少脂肪的損失。
4.4 礦物質和維生素
飼料原料中除含有糖類和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礦物質在儲存時,除了特殊狀況外,通常其含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而維生素在儲存過程中,會發生流失。飼料中脂溶性維生素會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如色素含量就會因溫度、光、濕度、儲存期及霉變而發生很大變化。以苜蓿為例,-9——15%條件下,半年儲存期約損失胡蘿卜素10%。室溫下則損失60%——75%。如果發霉,短期內便損失 98%。飼料原料在儲存時流失最大的是維生素E,其在有氧環境下,儲存190d,流失大約62%——67%。此外維生素A和維生素D亦易因氧化而降低效價。
5、飼料原料品質保護措施
5.1 控制入庫原料水分含量
水分是飼料原料安全儲存的重要指標,水分含量較高,容易引起霉菌和昆蟲的污染,產生大量的霉菌毒素,惡化飼料品質,從而引起畜禽疾病的發生。正常情況水分在低于10%——13%時,可抑制大部分微生物和昆蟲的產生。當然,許多原料處理時由于經濟的原因,不可能使其達到相當干燥的程度,所以入庫原料必須要嚴格控制水分含量,另外水分含量過高就會使原料在儲存過程很容易受到霉菌污染,采用防霉劑來控制霉菌滋生亦是有效的措施,控制霉菌生長就可以減少霉菌毒素產生。然而,防霉劑不能去除原料中已有霉菌毒素,因此必須在霉菌污染發生前盡可能早的制定霉菌控制措施。
5.2 飼料原料庫應保持通風、干燥和避光
通風、干燥和避光是飼料原料庫應該具備的條件,霉菌的迅速繁殖生長是受溫度和濕度影響的,當溫度和濕度過高時,霉菌就會快速繁殖滋生,產生大量霉菌毒素,惡化飼料品質。因此,飼料原料庫濕度應控制在低于65%為宜。避光是為了保證飼料營養成分不被破壞,有研究表明,光線對飼料品質變化具有催化作用,光線會引起脂肪氧化,破壞脂溶性維生素,蛋白質也會因光線而發生變化,因此飼料原料要避光保存。在倉庫中為了減少水分含量,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改變,如儲存方式,倉庫設計等。
5.3 消毒和滅蟲
儲存在倉庫中的原料易受到昆蟲的污染,昆蟲除了咬食污染飼料外,還會引起溫度和濕度的提高,昆蟲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最適宜昆蟲繁殖的溫度約為29℃,昆蟲的生活周期約30d,繁殖的非?。當溫度低于15.5℃時,繁殖很慢,甚至停止,當溫度高達41℃或更高時,很難生長繁殖,幾乎不會存在,因此要定期滅蟲,保證飼料儲存期。微生物也是飼料原料污染的一種途徑,像有些飼料原料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如蠶蛹、肉骨粉、魚粉和骨粉等動物蛋白質類飼料,對這些易被微生物污染和侵害的原料可定期用甲醛溶液加高錳酸鉀密閉熏蒸,這樣可以達到預防和殺蟲效果。這類蛋白質飼料一般用量不大,也可以采用塑料袋貯存,為防止受潮發熱霉變,用塑料袋裝好后封嚴,放置在干燥且通風的地方,保存期間要勤檢查溫度,如有發熱現象要及時處理。
5.4 油脂要密閉保存,加抗氧化劑
油脂作為能量類飼料原料,含有很高不飽和脂肪酸,容易發生氧化,為了使其在儲存過程中,不被氧化,發生酸敗,首先要找出引起其氧化酸敗的主因,研究表明,油脂之所以容易被氧化,發生酸敗是因為環境條件的改變而發生,如光照、溫度和濕度改變,都會引起其氧化酸敗。油脂類飼料原料蛋白、維生素和脂肪含量較高,其表面無保護層,當有很強的光照,高溫高濕環境下就會快速氧化酸敗。所以避光、低溫和低濕也是防止油脂類飼料原料變質的主要措施之一。另外一些油脂飼料原料中還可以加入抗氧化劑,阻止其氧化的發生,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5. 5保持飼料原料粒度完整性
一些顆粒性的飼料,在儲存時為了避免飼料營養成分損失,要保持其粒度完整性,不要經過粉碎,過篩,因為粉碎程度越高,則營養成分損失越嚴重。保持其本身的性狀,使自身營養成分,如蛋白、維生素和脂肪等含量不發生變化。從而也更好的保證了飼料生產的安全性,為畜禽動物健康生長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