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工工藝
(1)磨碎 將魚肉或魚片在加水的同時磨至1~8mm細度的魚肉糜。水與魚的比例為0.7:1~2.5:1,最好為1:1~1.5:1。磨碎后得魚蛋白分散物。
(2)溶解 將堿添加到魚蛋白分散物中,最好添加堿溶液,添加量以固形物計算,堿與魚的比例為0.5:1~1.5:1。因為在這個比例范圍內不會產生過剩的堿,但能使含魚蛋白的堿液pH達到10~14。加堿后混合,并將該混合物在0.5~3min內加熱至60~100℃。加熱最好采用噴射蒸汽的方法。加熱后魚蛋白溶解,得魚蛋白溶液。
(3)離心分離 目的是完全分離掉不溶物,最好在溫度降至40~50℃后進行。分離后得魚蛋白溶液。
(4)脫氣、濃縮 為了除去魚蛋白溶液中的氣泡,并將粘度調整到10~30Pa·s(25~40℃時),紡絲前必須進行脫氣。然后將溶液濃縮,使固形物含量達到6%~10%。
(5)紡絲 將pH為10~14的蛋白溶液通過噴嘴注入酸液中。酸液可使用醋酸、磷酸或鹽酸。酸液中應含7%~15%的食鹽,離子強度為2~2.2。由于有高濃度的食鹽存在,魚蛋白的pH才能由5降至3~3.5,使之適當凝固,而且通過滲透壓作用使其纖維在一定程度上脫水,因此,可獲得pH為4.0~4.2的魚蛋白纖維。如果pH超過5,魚蛋白纖維質脆,易斷;反之,如果pH低于3.5,魚蛋白纖維在洗滌過程中會因再溶解而受到相當大的損失。
為了進行連續生產,應連續測定酸液的pH及食鹽濃度,并及時進行調整。
(6)洗滌、加熱、中和 將魚肉紡絲纖維放入水中洗滌,以洗去其中的大部分鹽分,以固形物計算,使食鹽含量降至2%~5%。洗滌后進行加熱,以便在中和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中和時,先將纖維在50~75℃的水中連續浸漬10~15min,再放入緩沖液中,例如放入含氫氧化鈉的碳酸氫鈉溶液中浸漬3~10min,使pH達到6~6.8,最后進行自然干燥。
2.加工實例
將魚廢棄物放入帶柵條的碾磨機中碾磨,柵條上有直徑3mm的小孔。碾磨的同時,按水與魚12:1的比例加水稀釋。稀釋后,添加濃度10%的氫氧化鈉溶液,添加量(以固形物計算)為魚的10%。
將混合物用蒸汽加熱1min,使溫度達到95℃,冷卻到50℃后,用膠體磨磨碎,然后用離心分離機除去不溶物,再用表面蒸發器進行真空濃縮,使固形物濃度達到9%。進行脫氣,避免氣泡的生成。冷卻至30℃,將pH為12.7的魚蛋白液通過噴嘴注入食鹽濃度為12%的鹽酸溶液中。使用的噴嘴有2500個孔,孔徑為140nm。在這種條件下,纖維在酸液中的移動距離為10~13cm。連續測定酸液的pH和食鹽含量,并及時進行調整。
將纖維取出,不加熱,進行粗略干燥,放入60℃的水中浸漬10~15min。再放入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鈉的混合液中浸漬5s。該混合液中的碳酸氫鈉濃度(0.1%)及pH(8.2)應保持一定。最后纖維的pH為6.3,用滾筒卷起后進行自然干燥,使水分調整到80%左右。
該纖維的組織比較柔軟,復水性能很高。蛋白效價達到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