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泥砂技術
泥螺品質優劣的評價,最重要是以胃內的砂泥含量多少來衡量的,而砂泥多少與泥螺生活棲息環境有密切關系。一般油泥豐富的灘涂所產的泥螺,肉質軟、體表多黏液;而底質為砂泥、涂質硬、油泥少的灘涂所產的泥螺質硬、黏液少,腌制成的泥螺色黑、質差、無光澤,故要將所收的泥螺去泥砂。
1.優質灘涂暫養吐砂:選擇底質柔軟、油泥豐富、水流暢通、風浪小的優質灘涂,將含砂泥的劣質泥螺放于涂面。半個月后即可收捕,用于加工。
2.土池暫養吐砂:土池大小一般為12米×8米,蓄水深0.2~0.5米,池底及四周鋪設1層網布(聚乙烯紗窗網縫合制成)。暫養池附近要有良好的海水水源,并配備供水設備。
土池暫養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6千克,水位一般保持在15~20厘米。撒播前應注滿水,撒播后應勤換水,12小時換水量最好達200%,以消除泥螺體表黏液,并能保持海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量,使泥螺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暫養吐砂過程中,應不斷檢查泥螺的活動情況,并撿去破殼、死亡個體,以免污染水質。在水溫25~30℃、相對密度1.012~1.022條件下,經24~36小時吐砂,所有泥螺均能吐盡砂泥,便可用于加工。
3.網箱暫養吐砂:用20目聚乙烯網縫合而成網箱,規格4米×3米×0.2米,底部網衣設置多條綱繩,以便繃緊繃平。網箱一般設置在穩定水位并有一定水流的海水水庫、蝦池或其進、排水渠內。網箱長邊正對水流方向,網箱口高出水面10厘米,網箱用木樁或水泥樁固定。
將帶泥精的成螺立即投放到網箱內進行吐砂,每平方米放6~8千克泥螺,均勻撒播。
暫養水溫為25~30℃,海水相對密度為1.012~1.022為宜,一般經24~36小時的暫養即可將泥螺體內砂泥吐盡。
(二)簡易加工
泥螺可以鮮食,傳統食法為腌制,具體步驟如下:
1.清洗:泥螺收獲后運至加工廠,首先要清洗,去除螺體表粘著的泥砂等雜質。一般用經沉淀的自然海水,也可用淡水清洗。
2.去黏液:清洗后的泥螺盛入塑料大盆或桶中去黏液。
方法是沿順時針方向用手或棒快速攪拌,在攪拌中泥螺體表的黏液不斷流出,成白色泡沫狀,至攪拌到白色泡沫不再產生,即可進行處理。
3.加鹽或鹵水:將去黏液的泥螺放入塑料大盆內,以每100千克加入8~10千克的食鹽或鹵水,再加入適量的啤酒,繼續攪拌至泡沫不再增加。
4.靜止放置:經加鹽或鹵水攪拌后,泥螺大多數的足部會縮入殼內,僅少部分留于殼外,這時如果調味裝罐,足部將不會伸出,即影響美觀,又影響肉質的口感。因此,在加鹽或鹵水攪拌應靜止放置3小時以上,讓其足部慢慢伸出成自然狀。靜放應避免碰撞容器或瞬時改變光照強度,以免引起泥螺足部的收縮。泥螺在高鹽環境下靜止一段時間即麻痹死亡。
5.調味:經48小時后,泥螺均死亡,而足部又自然伸出在外,外形相當美觀。這時可根據口味進行調味,清洗后加入酒、醋、糖等調味品,即可食用或裝瓶、裝罐。經加工后的泥螺應放置于冰箱或冷藏庫中。
在加工過程中,加鹽或鹵水可根據口味,可多可少,適當咸一些便于保存,如果加工過淡,保存時間較短。
在加工清洗前,新鮮泥螺絕不可淡水浸泡,加工廠在收購時把握好這一關,否則,經淡水浸泡后的泥螺加工成成品后,食時會有殘渣留下,嚴重影響口感,從而影響品質。
泥螺品質優劣的評價,最重要是以胃內的砂泥含量多少來衡量的,而砂泥多少與泥螺生活棲息環境有密切關系。一般油泥豐富的灘涂所產的泥螺,肉質軟、體表多黏液;而底質為砂泥、涂質硬、油泥少的灘涂所產的泥螺質硬、黏液少,腌制成的泥螺色黑、質差、無光澤,故要將所收的泥螺去泥砂。
1.優質灘涂暫養吐砂:選擇底質柔軟、油泥豐富、水流暢通、風浪小的優質灘涂,將含砂泥的劣質泥螺放于涂面。半個月后即可收捕,用于加工。
2.土池暫養吐砂:土池大小一般為12米×8米,蓄水深0.2~0.5米,池底及四周鋪設1層網布(聚乙烯紗窗網縫合制成)。暫養池附近要有良好的海水水源,并配備供水設備。
土池暫養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6千克,水位一般保持在15~20厘米。撒播前應注滿水,撒播后應勤換水,12小時換水量最好達200%,以消除泥螺體表黏液,并能保持海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量,使泥螺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暫養吐砂過程中,應不斷檢查泥螺的活動情況,并撿去破殼、死亡個體,以免污染水質。在水溫25~30℃、相對密度1.012~1.022條件下,經24~36小時吐砂,所有泥螺均能吐盡砂泥,便可用于加工。
3.網箱暫養吐砂:用20目聚乙烯網縫合而成網箱,規格4米×3米×0.2米,底部網衣設置多條綱繩,以便繃緊繃平。網箱一般設置在穩定水位并有一定水流的海水水庫、蝦池或其進、排水渠內。網箱長邊正對水流方向,網箱口高出水面10厘米,網箱用木樁或水泥樁固定。
將帶泥精的成螺立即投放到網箱內進行吐砂,每平方米放6~8千克泥螺,均勻撒播。
暫養水溫為25~30℃,海水相對密度為1.012~1.022為宜,一般經24~36小時的暫養即可將泥螺體內砂泥吐盡。
(二)簡易加工
泥螺可以鮮食,傳統食法為腌制,具體步驟如下:
1.清洗:泥螺收獲后運至加工廠,首先要清洗,去除螺體表粘著的泥砂等雜質。一般用經沉淀的自然海水,也可用淡水清洗。
2.去黏液:清洗后的泥螺盛入塑料大盆或桶中去黏液。
方法是沿順時針方向用手或棒快速攪拌,在攪拌中泥螺體表的黏液不斷流出,成白色泡沫狀,至攪拌到白色泡沫不再產生,即可進行處理。
3.加鹽或鹵水:將去黏液的泥螺放入塑料大盆內,以每100千克加入8~10千克的食鹽或鹵水,再加入適量的啤酒,繼續攪拌至泡沫不再增加。
4.靜止放置:經加鹽或鹵水攪拌后,泥螺大多數的足部會縮入殼內,僅少部分留于殼外,這時如果調味裝罐,足部將不會伸出,即影響美觀,又影響肉質的口感。因此,在加鹽或鹵水攪拌應靜止放置3小時以上,讓其足部慢慢伸出成自然狀。靜放應避免碰撞容器或瞬時改變光照強度,以免引起泥螺足部的收縮。泥螺在高鹽環境下靜止一段時間即麻痹死亡。
5.調味:經48小時后,泥螺均死亡,而足部又自然伸出在外,外形相當美觀。這時可根據口味進行調味,清洗后加入酒、醋、糖等調味品,即可食用或裝瓶、裝罐。經加工后的泥螺應放置于冰箱或冷藏庫中。
在加工過程中,加鹽或鹵水可根據口味,可多可少,適當咸一些便于保存,如果加工過淡,保存時間較短。
在加工清洗前,新鮮泥螺絕不可淡水浸泡,加工廠在收購時把握好這一關,否則,經淡水浸泡后的泥螺加工成成品后,食時會有殘渣留下,嚴重影響口感,從而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