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用與分布。五加皮,別名南五加皮、加皮、五加、無梗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五加、無梗五加、刺五加、糙葉五加、輪傘五加的干燥根皮。是常用的中藥材。以采挖野生或栽培的五加樹根皮加工入藥。五加主要分布于我國陜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省(區)。
五加皮味辛、性溫。具祛風除濕、強筋壯骨之功能。用于治療風濕關節痛、腰腿酸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水腫等癥。五加皮除了供藥用,還是多種中成藥的配伍藥原料。民間也常用來釀制藥酒,即著名的五加皮酒。
二、形態特征。目前我國各地用的五加皮通常有三種。
1、細梗五加。落葉灌木,有時蔓生狀,高2-3米。莖直立或攀援,枝條灰褐色,具明顯皮孔、干枝常有短而粗壯的長彎刺。掌狀復葉3-5出,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葉柄細長,有刺。小葉倒卵形或披針形,長3-8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鋸齒,上面深綠色,葉脈及邊緣有剛毛,下面淺綠色,有小鉤刺。夏、秋季開黃綠色的花,傘形花序1-2腋生或生于枝端;萼邊緣有5齒,花瓣5片,雄蕊5枚,子房下位,花柱絲狀,分離,開展。漿果近球形,熟時紫黑色。
2、無梗五加。與細梗五加形態近似,較明顯區別為無梗五加的復葉多為3小葉,葉較大,長達15厘米。花序密集成頭狀,一至數個集生枝頂,花暗紫褐色,無小花梗。漿果橢圓形,較大。
3、紅毛五加。落葉灌木,高1-3米。老枝灰色,無刺或小刺,新枝灰棕色或黃棕色。密生細長棕紅色針刺,刺向下或平展。掌狀復葉,小葉5片,有細長柄;小葉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秋初開白色小花,傘形花序于枝頂,總花梗粗短;萼近全緣,子房5室,有5花柱,基部合生,上部分離。果球形,熟時黑色。
三、采收與加工
1、采收:秋季采收。采收時先將地上莖葉砍除,將根部挖出。抖去泥土,除凈須根,洗凈,剝取根皮,抽出木心,攤開在太陽下曬干,裝入麻袋或編織袋內。本品受潮容易變色,宜置通風干燥處。注意防霉、防蟲蛀。量少可放入缸內,密封防潮、防蟲蛀、防霉變及香氣走失。
2、炮制:五加皮炮制分生用、酒炒、姜制3種。
生用:將五加皮用淆水洗干凈,撿去骨心,切成約6毫米長,曬干或文火烘干,篩去灰屑。
酒炒:按每50克用白酒15克的比例,將生五加皮放入鍋內炒熱后,將酒分次淋入,炒至酒全部吸收后取出,冷卻。
姜制:按每50克五加皮用生姜10-15克的比例,先將生姜搗爛,加少許清水,去渣。再把五加皮放入鍋內,置文火上炒熱后,加入姜汁拌炒,至姜汁全部吸干后,取出。
四、商品性狀與規格質量
1、商品性狀。商品呈長筒狀,多為雙卷。外表皮灰褐色,有縱向稍扭曲的縱溝及橫向長圓形皮孔,內表面呈黃色,有縱紋,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灰黃色或灰白色。微有香氣,味苦、澀。
紅毛五加:呈細長筒狀。外表面黃色、密被褐色或淡黃色刺毛,有的略帶紅棕色,多向一邊倒,具少數凸起的芽痕;內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光滑。皮薄質脆,易折斷。略有香氣、味辛。
2、商品規格。商品藥材料規格一般為統貨:干貨,呈不規則筒狀,外表面灰褐色,有 扭曲的皺紋及長圓皮孔,內表面灰黃色、體輕、斷面灰黃。氣香,味辛、苦。長短、厚度不分。無雜質、無霉變。
紅毛五加:統貨:干貨,呈細長筒狀,外表灰褐色,密被褐色或淡黃色的刺毛,略帶紅棕色。內表面黃綠色或棕色,光滑,皮薄質脆,略有香氣、味辛。長短不分,無雜質,無泥沙,無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