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火腿,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屬華夏三大名腿之一。其形似琵琶,皮色臘黃,瘦肉桃紅色或玫瑰色,肥肉乳白色,肉質滋嫩,香味濃郁,咸香可口,以色、香味、形著稱。
宣威火腿傳統(tǒng)加工工藝主要包括鮮腿修割定形、上鹽腌制、堆碼翻壓、洗曬整形、上掛風干、發(fā)酵管理等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鮮腿修割定形
鮮腿毛料支重以7--15公斤為宜,在通風較好的條件下,經(jīng)10--12小時冷涼后,根據(jù)腿的大小形狀進行修割,9--15公斤的修成琵琶形,7--9公斤的修成柳葉形。修割時,先用刀刮去皮面殘毛和污物,使皮面光潔;再修去附著在肌膜和骨盆的脂肪和結締組織,除凈血漬,再從左至右修去多余的脂肪和附著在肌肉上的碎肉,切割時做到刀路整齊,切面平滑,毛光血凈。
(二)上鹽腌制
將經(jīng)冷涼并修割定形的鮮腿上鹽腌制,用鹽量為鮮腿重量的6.5--7.5%,每隔2--3天上鹽一次,一般分3--4次上鹽,第一次上鹽2.5%,第二次上鹽3%,第三次上鹽1、5%(以總鹽量7%計).腌制時將腿肉面朝下,皮面朝上,均勻撒上一層鹽,從蹄殼開始,逆毛孔向上,用力揉搓皮層,使皮層濕潤或鹽與水呈糊狀,反復第一次上鹽結束后,將腿堆碼在便于翻動的地方,2--3天后,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第二次上鹽,堆碼;間隔3天后進行第三次上鹽、堆碼。三次上鹽堆碼三天后反復查,如有淤血排出,用腿上余鹽復搓(俗稱趕鹽),使肌肉變成板粟色,腌透的則于淤血排出。
(三)堆碼翻壓
將上鹽后的腌腿置于干燥、冷涼的室內(nèi),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7--10℃相對濕度保持在62--82%.堆碼按大、是、小分別進行,大支堆6層,小支堆8--12層,每層10支。少量加工采用鐵鍋堆碼,鍋邊、鍋底放一層稻草或木棍做隔層。堆碼翻壓要反復進行三次,每次間隔4--5天,總共堆碼腌制12--15天。翻碼時,要使底部的腿翻換到上部,上部的翻換到下部。上層腌腿腳桿壓住下層腿部血筋處,排盡淤血。
(四)洗曬整形
經(jīng)堆碼翻壓的腌腿,如肌肉面、骨縫由鮮紅色變成板粟色,淤血排盡,可進行洗曬整形。浸泡洗曬時,將腌好的火腿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時,肉面朝下,不得露出水面,浸泡時間看火腿的大小和氣溫高低而定,氣溫在10℃左右,浸泡時間約10小時。浸泡時如發(fā)現(xiàn)火腿肌肉發(fā)暗,浸泡時間酌情延長。如用流動水應縮短時間。浸泡結束后,即進行洗刷,洗刷時應順著肌肉纖維排列方向進行,先洗腳爪,依次為皮面、肉面到腿下部。必要時,浸泡洗刷可進行兩次,第二次浸泡時間視氣溫而定,若氣溫在10℃左右,約4小時,如在春季約2小時。浸泡洗刷完畢后,把火腿涼曬到皮層微干肉面尚軟時,開始整形,整形時將小腿校直,皮面壓平,用手從腿面兩側擠壓肌肉,使腿心豐滿,整形后上掛在室外陽光下繼續(xù)晾曬。晾曬的時間根據(jù)季節(jié)、氣溫、風速、腿的大小、肥瘦不同確定,一般2--3天為宜。
(五)上掛風干
經(jīng)洗曬整形后,火腿即可上掛,一般采用0.7米左右的結實干凈繩子,結成豬蹄扣捆住庶骨部位,掛在倉庫樓桿釘子上,成串上掛的大支掛上,小支掛下,或大、中、小分類上掛,每串一般4--6支,上掛時應做到皮面、肉面一致,支與支間保持適當距離,掛與掛之間留有人行道,便于觀察和控制發(fā)酵條件。
(六)發(fā)酵管理
上掛初期至清明節(jié)前,嚴防春風的侵入,以免造成暴干開裂。注意適時開窗1--2小時,保持室內(nèi)通風干燥,使火腿逐步風干。立夏節(jié)令后,及時開關門窗,調(diào)節(jié)庫房溫度、濕度,讓火腿充分發(fā)酵。樓層庫房必要時應樓上、樓下調(diào)換上掛管理,使火腿發(fā)酵鮮化一致。端午節(jié)后要適時開窗,保持火腿干燥結實,防止火腿回潮。發(fā)酵階段室溫應控制在月均13--16℃相對濕度72--80%.日常管理工作,應注意觀察火腿的失水、風干和霉菌生長情況,根據(jù)氣候變化,通過開關門窗、生火升濕來控制庫房溫濕度,創(chuàng)造火腿發(fā)酵鮮化的最佳環(huán)境條件,火腿發(fā)酵基本成熟后(大腿一般要到中秋節(jié)),仍應加強日常發(fā)酵管理工作,直到火腿調(diào)出時,方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