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各類種子包裝都得到了相應的改進。但從山西省原平市消費者協會調查的情況來看,糧食種子絕大部分仍然還是用大編織袋來統一包裝。農民在購買種子時,自己再備個小編織袋,買多少給稱多少,這極易被人假冒。為了規范糧食種子市場,創立自己的種子品牌,筆者想對改進糧食種子包裝提四點建議:
首先是突出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種子也應講求名牌效應。然而目前的糧食種子市場卻不是品牌競爭,而是名稱競爭。比如玉米種子“中單14號”,全國各地只要是采用同一標準生產出來的種子,都叫“中單14號”。中單14號”只是玉米種子的一個名稱,營銷單位應該分別冠以“張三”、“李四”等品牌非常醒目地印在包裝上,種子市場的優勝劣汰才可以得到實現。
其次是突出種別。從目前市場上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水稻、玉米、小麥、高粱,還是谷子、大豆,都用同樣的編織袋來進行包裝,給人一種非常籠統的感覺。而就目前的化肥包裝而言,不少企業已經根據肥料品種的不同,分別推出了不同包裝,所以說種子包裝也應依據糧食的類別,采用不同的包裝,這樣有利于鑒別與規范,使糧食種子更具有自己的特征。
再次是突出規格。再以玉米種子為例,目前的玉米種子基本上都是10公斤與20公斤兩種包裝,如果農民在購買時不足的話,還得拆袋另稱。而就一般情況而言,采用機械化播種,一畝地需要玉米種子2.5公斤,那么,在玉米種子包裝上就可以畝為單位,分別裝成2.5公斤、5公斤、10公斤一直到50公斤的包裝。這樣,農民購種時只要按自己的種植面積來選擇就行了,非常方便。
第四是突出說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農民為種子說明書的事已呼吁多年,可仍然沒有引起種子營銷部門的足夠重視,但是種子說明書對于農民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筆者以為,對于留苗密度,發芽率這些重要指標,應該醒目地印在種子外包裝上,而對于其它的生長特征,抗病蟲害能力,管理要求,則可另附一張“明白紙”。而且質量監督部門應把“說明書”作為一條強制標準去執行,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