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就是手癬建議你及時去皮膚科看看.
手癬,俗稱"鵝掌風"。皮損與足癬大致相同,多從一側手開始,皮 損主要為水皰型和角化型,而浸漬糜爛型較少見。
治療:
手足癬:局部治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而選不同的抗真菌藥。
水皰型:可用酊劑,復方苯甲酸酒精,復方士槿皮酊。
浸漬糜爛型:滲出液不多時用足粉,足爽粉;滲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
手癬為手掌的皮膚癬菌感染。若僅累及手背,出現環形或多環形損害,則仍稱為體癬。手癬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雙手長期浸水和摩擦受傷及接觸洗滌劑,溶劑等是手癬感染的重要原因;颊咭郧、中年婦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流行特征 發病機制 治療
水皰鱗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復方苯甲酸搽劑、復方雷鎖辛搽劑等。角化增厚型可作復方苯甲酸軟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皸裂者,可加用尿素脂等。皮損消退后應繼續搽藥至少2周。手部搽藥次數應適當增加,特別是洗手后加搽軟膏或霜劑。病程久者或局部治療效果差者可口服灰黃霉素,酮康唑等;蚍颠50%mg/日或150mg/周頓服,連服2-4周。伊曲康唑200mg/日頓服,連服一周。療霉舒250mg/日,連服2周。 預防
甲癬和手癬互為傳染源,應予以同時治療,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病。盡量避免搔抓和熱水燙。少接觸各種洗滌劑,肥皂和有機溶劑等。 臨床表現
有二型:水皰鱗屑型:起病多為單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示指及無名指的掌面,側面及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覺瘙癢。水皰干后脫屑并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清楚、病程慢性、持續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傳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對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角化增厚型:多由水皰鱗屑型發展而成,患者有多年病史,常已累及雙手,皮損無明顯的水皰或環形脫屑,掌面彌漫性發紅增厚,皮紋加深,皮膚粗糙,干而有脫屑,冬季易皸裂,裂口深而有出血,疼痛難忍,影響活動。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膚癬菌外,還與長期搔抓、洗燙、肥皂、洗滌劑,各種化學物品和溶劑刺激以及不適當的治療有關。 診斷
起病于手掌某一部位,緩慢擴大,最終累及大部、全部甚至兩側手掌,損害為紅斑,水皰、鱗屑和角化增厚,應考慮診斷為手癬,真菌學檢查陽性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并發癥
病因
手癬多來自于搔抓足癬,股癬和頭癬等的直接接觸傳染或甲癬及手背部體癬的蔓延。手癬的病原菌以紅色毛癬菌為主,約占55.6%,其次為石膏樣毛癬菌,約占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與手癬相同的損害。
手癬,俗稱"鵝掌風"。皮損與足癬大致相同,多從一側手開始,皮 損主要為水皰型和角化型,而浸漬糜爛型較少見。
治療:
手足癬:局部治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而選不同的抗真菌藥。
水皰型:可用酊劑,復方苯甲酸酒精,復方士槿皮酊。
浸漬糜爛型:滲出液不多時用足粉,足爽粉;滲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
手癬為手掌的皮膚癬菌感染。若僅累及手背,出現環形或多環形損害,則仍稱為體癬。手癬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雙手長期浸水和摩擦受傷及接觸洗滌劑,溶劑等是手癬感染的重要原因;颊咭郧、中年婦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流行特征 發病機制 治療
水皰鱗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復方苯甲酸搽劑、復方雷鎖辛搽劑等。角化增厚型可作復方苯甲酸軟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皸裂者,可加用尿素脂等。皮損消退后應繼續搽藥至少2周。手部搽藥次數應適當增加,特別是洗手后加搽軟膏或霜劑。病程久者或局部治療效果差者可口服灰黃霉素,酮康唑等;蚍颠50%mg/日或150mg/周頓服,連服2-4周。伊曲康唑200mg/日頓服,連服一周。療霉舒250mg/日,連服2周。 預防
甲癬和手癬互為傳染源,應予以同時治療,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病。盡量避免搔抓和熱水燙。少接觸各種洗滌劑,肥皂和有機溶劑等。 臨床表現
有二型:水皰鱗屑型:起病多為單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示指及無名指的掌面,側面及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覺瘙癢。水皰干后脫屑并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清楚、病程慢性、持續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傳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對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角化增厚型:多由水皰鱗屑型發展而成,患者有多年病史,常已累及雙手,皮損無明顯的水皰或環形脫屑,掌面彌漫性發紅增厚,皮紋加深,皮膚粗糙,干而有脫屑,冬季易皸裂,裂口深而有出血,疼痛難忍,影響活動。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膚癬菌外,還與長期搔抓、洗燙、肥皂、洗滌劑,各種化學物品和溶劑刺激以及不適當的治療有關。 診斷
起病于手掌某一部位,緩慢擴大,最終累及大部、全部甚至兩側手掌,損害為紅斑,水皰、鱗屑和角化增厚,應考慮診斷為手癬,真菌學檢查陽性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并發癥
病因
手癬多來自于搔抓足癬,股癬和頭癬等的直接接觸傳染或甲癬及手背部體癬的蔓延。手癬的病原菌以紅色毛癬菌為主,約占55.6%,其次為石膏樣毛癬菌,約占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與手癬相同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