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發生 于7日齡以內的羔羊,尤以2-5日齡羔羊發病為多;羔羊生后數日,b型魏氏梭菌可通過吮乳、羊糞或飼養人員手指進入消化道,也可通過臍帶或創傷感染 。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病菌在小腸大量繁殖,產生毒素(主要為β毒素),引起發病。羔羊痢疾的促發因素主要有:母羊懷孕期營養不良,羔羊體質瘦弱,氣候驟變,寒冷襲擊,特別是大風雨后,羔羊受凍;哺乳不當,饑飽不均。本病可使羔羊發生大批死亡,特別是草質差的年份或氣候寒冷多變月份,發病率和病死率均高。病的潛伏期1-2 天。病初羔羊精神萎頓,食欲低下;不久即下痢疾,糞便惡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顏色黃綠、黃白甚至灰白,部分病羔后期糞便帶血,成為血便。病羔虛弱,臥地不起,常于1-2天內死亡。個別病羔腹脹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糞(也可能糞便帶血),主要表現為神經癥狀,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終昏迷。體溫降至常溫以下,多在數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死亡。剖檢可見尸體嚴重脫水,尾部污染有稀糞。真胃內有未消化的乳凝塊;小腸尤其回腸粘膜充血,常可見直徑1-2毫米的潰瘍病灶,潰瘍灶周圍有一充血、出血帶環繞,腸系膜林巴結腫脹充血,或出血;心包積液,心內膜可見有出血點;肺臟常有充血區或淤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