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蟲簡稱桃小,俗名猴頭、豆沙餡。此蟲分布廣泛,是我國北部、西北部蘋果、西北部蘋果、梨、山楂等果、梨、山楂等果樹的主要害蟲。在管理粗放的梨園中,蟲果率高達50%以上,嚴重影響果實質量和梨果產量。屬鱗翅目,蛀果蛾科。 1、為害狀:初孵化幼蟲,從萼洼附近或果實胴部蛀入果內,蛀入孔流出透明的水珠狀果膠滴,數日后果膠滴干為白色粉狀物,隨著果實長大,入果孔愈合一針尖大小的小黑點,周圍稍凹陷,呈青綠色。幼蟲蛀入后在果內縱橫串食或直入果心蛀食。早期為害嚴重時,使果實變形,表面凹凸不平,俗稱猴頭果。被害果實漸變黃色,果肉僵硬,又俗稱黃病。果實近成熟期被害,一般果形不變,但果內蟲道充滿大量蟲糞,俗稱豆沙餡。幼蟲老熟后,在果面咬一直徑2—3毫米的圓形脫果孔,蟲果容易脫落。 2、形態特征: 成蟲:全身淡灰褐色,雌蟲體長7—8毫米,翅展16—18毫米,雄蟲略小。前翅中央近前緣處有一藍黑色的近似三角形大斑,后翅灰色。雌蛾觸角絲狀,下唇須長而直,下唇須長而直,稍后傾。雄蛾觸角櫛齒狀,下唇須短而上翹。 卵:紅色,近孵化時呈暗紅色,豎橢圓形,長0.4—0.41毫米,寬0.31—0.36毫米,頂端環生“丫”形外長物。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3-16毫米,桃紅色,初孵化幼蟲乳白色,頭及前胸背板黑褐色,胴部有淡黑色小點,無臀櫛。 繭:有兩種。越冬繭呈扁圓形,長4.5-6.2毫米,寬3.2-5.2毫米,質地緊密, 堅韌結實.夏繭呈紡錘形,長7.8—9.9毫米,寬3.2—5.2毫米,質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幼蟲在其中化蛹。 蛹:黃白色,體長6.5—8.6毫米,體壁光滑無刺。 3、生活史及習性:此蟲在梨區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冬繭越冬,一般在距樹干1米的范圍內較多。幼蟲最早于6月上旬破繭出土,但數量很少,7月中、下旬大量出土,至8月下旬出土結束,出土期長達60天左右。 越冬紀蟲出土的早與晚,集中與分散,與當年降雨情況有密切關系。如果雨水較多,幼蟲出土即早又集中,死亡率低。干旱年份,出土較晚又不集中,死亡率高。出土的幼蟲在地面、石塊、草根下做蛹化繭(夏繭),從 夏繭到羽化成蟲需要13—18天。此期正是進行地面旋施藥防治出土幼蟲的良好時機。 成蟲于6月下旬開始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為成蟲發生盛期,9月中、下旬為羽化末期。田間卵發生期,最早于7月上旬即可見卵,盛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末期為9月下旬。卵主要產在果實萼洼里,有時也產在果面粗糙處。每頭雌蛾產卵平均數十粒至地百多粒,卵期7—8天。幼蟲孵化后于萼塵附近蛀入果內,而后縱橫串食。在果內為害20—25天。在南果梨、秋白梨品種上,7月下旬即可見到卵, 8月上旬開始蛀果,8月中、下旬為蛀果盛期。因此,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樹上噴藥防治的關鍵時期。老熟幼蟲開始脫果,脫果孔附近常積有蟲糞,還有部分幼蟲仍在果中為害,至采收后,運到果場或果窖中陸續脫果,脫果的幼蟲,鉆入土中做繭越冬。 4、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早春越冬幼蟲出土前,將樹根頸基部土壤扒開13—16厘米,刮除貼附表皮的越冬繭。于第一代幼蟲脫果時,結合壓綠肥進行樹盤培土壓夏繭。果實受害后,及時摘除樹上蟲果和拾凈落地蟲果。 (2)地面藥劑防治:當越冬幼蟲連續出土3—5天,且出土數量度日增時,或利用桃小性誘劑誘到第一關成蟲時,向樹盤及樹冠下的梯田壁噴施藥劑,殺死出土越冬幼蟲。藥劑有:25%對硫磷微膠囊劑或75%辛硫磷乳油、50%地亞農乳油300倍液噴,每畝用商品藥500克;蛴蒙鲜鏊巹┡渲扑幫粒ㄋ帲核杭毻翞1:5:30)撒施。施藥前應先除去雜草,施藥后用鋤頭輕耙表土,以利提高防治效果 。 (3)樹上藥劑防治:用藥液主要消滅蟲卵和初孵化的幼蟲。當性誘劑誘捕器連續誘到成蟲,樹上卵果率0.5—1%時,開始進行樹上噴藥.藥劑有50%對硫磷乳油1 000倍液,對卵和幼蟲均有觸殺作用,可殺死蛀入果內2-3天的幼蟲,但殘效期僅1— 3天。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效果較好,但對高梁玉米有藥害,使用時應予以注意。2.5%溴氰菊酯2000倍液、10%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20%爾滅菊酯2000—4 000倍液,殺蟲率較高,但此藥劑為廣譜性釘蟲劑,對天適用有殺傷力,故在一年中不宜連續使用2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