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開始著手于實施向工業4.0邁進的同時,傳統的制造企業正經歷著一種巨大的考驗。從目前的社會用人等級結構分布上看,藍領工人依舊是主流。加之目前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政府各種稅收明目繁多,傳統制造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低,如何轉型突圍而出成為目前企業想要生存下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結合自己的工廠來看,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的制造業還處于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大量使用勞動力依然是企業盈利的主要方式。在這樣的夾縫中,保證規范可控的生產前提下,實施精細化生產和管理就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求生手段”。
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精細化管理和生產實際上涵蓋了很多方面,包括品質、成本、效率等等。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將精細化三個字一個個拆開來解釋,相對來說,反而更好理解,可以采取有效的行動。以下是食品論壇網友winfredhp的理解:
通常有兩種含義:精準,精神。聯系“精細化”這個詞來看,這里的“精”應指精準,可以從時間和空間上體會精準。從時間上來看,在生產過程中,精準的時間控制體現在工人的有效工作時間、產品生產時間等,例:根據產品的生產流程,可以合理錯開前后道工人的上班時間,提高有效工作時間,降低人工成品;精準控制產品生產過程中各流程所需的時間,降低水電氣等能耗;合理調節生產各環節的輸送頻率,減少產品的堆積時間,提高輪轉率等。
從空間上來看,精準主要體現在各儀器設備工器具的布局上,實際上相當于5S中的整頓。精準安置設備可以有效減少中間連接管道的使用,甚至可以減少或者取消中間人員,也可以減少用人;工器具的精準擺放既可以提高美觀,也可以降低工器具的遺失率,最主要的,可以在設備出現故障時第一時間找到相應工具,減少尋找的時間。
拋開精細化中精準的意思,從廣義上來講,精也可以解釋為精神。其實我認為,這也可以當作精細化要求的延伸含義。古人言天時地利人和,良好的工作氛圍確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員工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工作過程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相互合作,避免各種不必要的麻煩,對于管理人員而言,相當于解放了很多調解的時間,可以用這些時間來思考其他問題。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當設備出現故障時,一兩個人修理和有大家一起來幫忙相比較,后者所花費的時間明顯會減少很多。
細通常也有兩種解釋,細節和仔細,一個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一個強調主觀能動性。個人來說,在一般人看來,對于精細化的理解,側重點往往是放在“細”上面,更確切的說,是“細節”。有太多的例子來證明細節決定成敗,很多高科技的企業在遇到發展瓶頸時,也往往通過細節來尋求突破,甚至于還有一些企業,正是在細節方面領先于同行,在整個行業中處領先地位。套入我們目前的實際生產情況,在各環節都穩定的前提下,追求細節更多的體現在如何降低成本方面,如:水電氣的使用(不用的情況下及時關閉等)、原輔料的使用(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適當減少原輔料的投入等)、工作環境的清潔程度(保持清潔可以減少生產結束后打掃衛生的時間和能耗等)、產品的質量安全(定時監控生產過程,避免生產出現偏差等)等等。
仔細,顧名思義就是做事細心,小心謹慎,強調主觀能動性。從廣義上來看,如何體現“仔細”,有三個要點:1、事前了解情況,規避風險,分析原因;做事時堅決果斷,一步到位;3、事后討論總結,積累經驗,避免再范。其實強調仔細,最終的效果就是態度和習慣,與5S中素養的意思類似,仔細的人,會養成一種習慣,可以規避風險,減少重復出現的問題,或者降低出現問題解決問題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例:現場機器出現故障,在維修之前,仔細的人會優先確認電源是否關閉,機器是否帶電。再結合以往該機器出現故障時的情景,分析可能產生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的去檢查確認維修,修好后先試動一下,確認正常以后,機器運行,將現場清理干凈,將該次問題做記錄,以后再出現時可以快速解決。工作有條不紊,效率才會提高。
化可用作動詞,名詞,和作為后綴。新華字典中解釋,當“化”作為后綴時,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用在精細化的含義中,表示我們要在達到“精”和“細”的要求下,能夠不斷的反復的去運用和實踐,保持這種動態的狀態,甚至培養成為個人的素質,具有精細的特質,其本質與5S中的素養一致。
因此,綜上所述,在精細化管理的概念中,“細”是手段,“精”是核心,“化”是最終的目的,即,用“細”的眼光和態度去達到“精”的要求,最終養成“化”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