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官的優化只是產品開發的一個方面,這有助于保證產品在市場上能取得成功。顯然,概念開發、廣告、定位、促銷和其他營銷策略同樣重要。但是,大多數營銷人員會承認,無法讓一件不好的產品取得成功。產品必須將良好的產品理念與感官和性能屬性的傳達結合起來。但是這提出了一個問題,因為產品概念非常重要,開展消費者盲測有意義嗎?
有些學者(例如Gladwell,2005)認為它們實際上是不相關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為人們不是盲目購買或消費產品的。過度依賴盲測的經典失敗案例是新可樂的故事。在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已經失去一些市場份額給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百事可樂了,并不得不面對著一個好奇而令人討厭的現實,即在成對偏好盲測中,百事可樂贏了。這導致了可口可樂旗艦產品配方必須重新配制,使其更甜,更具柑橘風味,即更像百事可樂。忠誠的可樂消費者拒絕了這種味道。他們不再忠實地購買可口可樂了。“經典可樂”被帶回市場,新可樂平靜地消亡。
然而,與這個故事相反,Gladwell后來被認為可能是盲測最好的成功故事。這是在幕后進行的專業音樂試演的故事,評委們不會知道表演者的身份(或性別)。他講述了為都靈皇家歌劇院演奏長號(一種“男人”的樂器)的音樂人Abbie Conant的故事,當時Conant“先生”有個受邀參加維也納愛樂樂團試演的機會。由于其中一位申請人是慕尼黑管弦樂團知名音樂家的兒子,他們決定在幕后進行試演。Conant用長號表演了費迪南·戴維的《長號協奏曲》,這是德國演奏常用的曲目。雖然她吹錯了一個音符,但仍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終錄取了她。令他們驚訝的是,Conant“先生”竟然是Conant“夫人”。Gladwell 繼續講述了如何使用屏幕使越來越多的女性被交響樂團聘用的故事(這是100年前的罕見情況),這是盲測在音樂世界中創造實質性社會變革的經典案例。
同樣,在食品行業也有類似經典的案例。某預制菜老板研發了一款酸辣土豆絲產品,但是產品一直不溫不火,銷量上不去。有天,這位老板找到了一位感官領域的專家,品鑒分析產品后得到的反饋是產品味道偏甜,老板不相信,組織了一場感官消費者測試,發現消費者反饋了同樣的問題,自己的產品偏甜,同時希望土豆絲更辣一些。在改良產品配方后,銷量猛增,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