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按照《食品安全法》賦予的法定職能,依法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十三五”期間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標準體系更加完善。截至目前,我國共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366項,包括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規范標準和檢驗方法標準四大類標準。這四類標準有機銜接、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管控不同的食品安全風險,能夠涵蓋我國居民消費的主要食品類別和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梢赃@樣說,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起覆蓋從農田到餐桌,與國際接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
二是標準管理的制度和審查機制進一步完善。2019年7月,第二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正式成立,進一步優化了標準審查程序。隨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章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工作程序手冊》等文件的發布,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和工作體系進一步優化。
三是更加注重標準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工作的有機銜接。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安全標準應以風險評估結果為依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利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基于風險評估結果,制定修訂食品中污染物等重要的健康危害因素標準,進一步夯實標準科學基礎。四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跟蹤評價與宣貫工作進一步強化。落實了標準跟蹤評價制度,創新了標準跟蹤評價和宣貫培訓模式,將標準跟蹤評價與宣貫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了標準跟蹤評價結果在完善標準體系中的作用。
五是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標準的制定。作為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和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主持國,以及作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亞洲區域協調員,我國在國際食品標準制定方面的國際影響力逐步增強。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覆蓋面達90%以上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嚴格遵循《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條中對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范圍的要求。關于消費者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覆蓋面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
一是在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方面,目前現行標準規定的內容覆蓋了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如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化學污染物(如鉛、砷等重金屬)、真菌毒素(如黃曲霉毒素)等天然危害,以及天然危害之外的人工造成的有害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劑、食品營養強化劑、食品接觸材料里的添加劑、農藥、獸藥等人為使用的物質。
第二個角度可能是老百姓更為關心的,就是老百姓日常所消費的食品類別,我們國家的標準是不是能夠全部覆蓋呢?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能夠基本覆蓋我國市場銷售的、老百姓消費的主要食品類別,覆蓋面能夠達到90%以上。通用標準已經能夠涵蓋食品行業生產和居民消費所涉及的初級農產品、加工制品等所有食品類別。比如通用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針對肉制品、水產制品、即食蛋制品、糧食制品、即食豆類制品、巧克力類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即食調味品、堅果制品等共11大類食品設定了致病菌限量要求。另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和《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 14880-2012)結合食品來源和食品加工兩方面的特點,對乳及乳制品、脂肪和油、冷凍飲品、水果、蔬菜、豆類、食用菌、藻類、堅果及籽類等16大類、354小類的食品規定了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的使用要求。
因此,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能夠全面覆蓋各類食品中的各種危害人體健康的因素,能夠較好地保護我國消費者的健康。
力爭到2035年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為實現到2035年食品安全標準水平進入世界前列的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開展幾方面食品安全標準工作:
一是加強食品安全標準規劃頂層設計。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通過制定最嚴謹的標準,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食品安全風險控制能力,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深入貫徹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原則。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要基于風險評估結果,采用我國膳食暴露和食品污染數據,經過科學評估并考慮標準的社會和經濟影響,進一步發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的作用,以及食物消費量調查和總膳食研究資料的基礎作用,完善風險評估的技術,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提供科學的支撐。
三是系統開展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評估。開展好對現有標準的跟蹤評價,從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三個方面對各類標準開展系統評估,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調整和完善。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客觀的標準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在保護消費者健康、促進行業發展、影響食品國際貿易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了解標準實施后獲得的健康保護、產業發展等社會經濟效益和標準實施成本之間的關系。
四是在“十三五”工作基礎上,繼續積極參與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活動。充分發揮我國擔任兩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主持國作用,向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活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完善我國食品安全基礎數據對外分享機制,加強對國際標準的引領和參與。履行好中國作為國際食品法典亞洲區域協調員的職責,與相關國際組織開展深入合作,推動亞洲區域國家食品安全能力建設和標準協調。
最后,希望在“十四五”期間能夠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最嚴謹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有效實施,食品安全標準在保障公眾飲食安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的基礎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食品生產加工經營者應從源頭控制食品污染
我國目前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兩千三百余種
根據《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添加劑指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加入到食品中的一些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的化學物質,常見的防腐劑、著色劑、營養強化劑、香精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等都屬于食品添加劑的范疇。
食品添加劑可滿足消費者的口味和營養需求
很多人問,到底哪些食品添加劑是被允許使用的?凡是不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告允許使用的品種都不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比如常見的蘇丹紅、三聚氰胺等。按照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管理范疇,目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有2300余種,按功能類別分為23個類別,其中,香料中的食品添加劑近1800多種。
食品添加劑的發展是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而來。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食品加工工藝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口味或者營養需求的需要。消費者能在超市購買到各式各樣的食品,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食品添加劑。如果沒有防腐劑,很多食物會在短時間內發生腐敗變質,無法實現長途運輸,從而供消費者選擇的食品種類就會相應減少。因為有了抗氧化劑(比如TBHQ),油、麻花、堅果等食品就不會有哈喇味。再比如甜味劑,像安賽蜜、阿斯巴甜等,能夠滿足糖尿病人對甜味食品的需求和渴望。
我國基本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
為強化食品添加劑管理,目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上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善的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標準:
第一,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是整個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的主線和靈魂,產品標準、標簽標準都是圍繞這個標準制定的;
第二是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配套的產品質量規格標準,比如允許使用一種添加劑,它的主含量要求、污染物要求,都是由它的產品標準去規范的;
第三大類體系標準是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標準;
第四是食品添加劑標簽標識標準,比如銷售一種食品添加劑,就需要按照GB299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標識通則》的要求進行標簽標識。體系中的最后一塊內容就是食品添加劑衛生通用規范。
上述幾大方面構成了目前完整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的食品添加劑標準體系。在整個體系中,共制定發布了600多項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上能夠滿足我國目前的監管和行業需求。同時,還有一些標準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如GB2998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膠基及其配料》在國際上也是非常先進的。總之,食品安全標準的出現對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全方位的管理,能夠有效保證消費者的食用安全。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標準帶給人們的就是更有序更安全的生活。
文章來源于食安和平,轉載只為分享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