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 QS 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脂質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包括下列類別:
1.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
4.未經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裝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污染的;
7.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9.超過保質期限的;
10.為防病等特殊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專門規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經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使用的添加劑或者農藥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 7-30 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應建立出入庫制度,做到先進先出;各類食品分類存放,標識明顯,防止交叉污染;做到離墻離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蟲、防蠅。
(六)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殘留農藥?
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凈后浸泡):蔬菜污染的農藥品種主要是有機磷殺蟲劑,有機磷殺蟲劑難溶于水,此種方法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農藥,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殘留農藥的基礎方法。主要用于葉類蔬菜。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否則等于將果蔬浸泡在稀釋的農藥里。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 10 分鐘,果蔬清洗劑可增加農藥的溶出,所以浸泡時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后要用流水沖洗 2-3 遍。
2.清洗后堿水浸泡法:有機磷殺蟲劑在堿性環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農藥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類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將表面污物沖洗干凈,浸泡到堿水中(一般 500mL水中加入堿面 5g-10g)5-15 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 3-5 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細毛的蔬菜瓜果,較易沾染農藥,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種較好的去除殘留農藥的方法。
4.儲存法:農藥隨著時間能緩慢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空氣中的氧與蔬菜中的酶對殘留農藥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對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存放,減少農藥殘留量。一般應存放 15 天以上,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對一些其他方法難以處理的蔬菜瓜果可通過加熱去除部分農藥。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將表面污染物洗凈,放入沸水中 2-5 分鐘撈出,然后用清水沖洗 1-2 遍。
6.陽光曬:經日光照射曬干后的蔬菜,農藥殘留較少。
有的菜農為了使蔬菜生長加快、生長的多就用激素噴灑,吃了這種菜對健康不利,怎樣識別呢?
西紅柿表皮光滑,當菜農對它噴灑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藥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該部位特別長肉,形成“尖屁股”。這種西紅柿當然不能吃。此外,個頭很大,紅綠斑駁,摸起來發硬,切開后沒汁或汁很少,這也是催熟劑催熟的,不宜購買。生長怪異的如冬瓜、黃瓜、茄子之類,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黃瓜則全身長坨,都是噴灑激素的結果。有的水果細皮嫩肉,有的芹菜體大身長,均不要吃為好。
采購食用油時,一定要采購標有“QS”標志的桶裝食用油,若采購散裝食用油,極易購買到潲水油及問題食用油,質量得不到保障。應索取的證件有:銷售商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食用油的“質量檢測報告”復印件。若不按要求對食用油進行采購和索證,一旦油出了問題,找不到銷售商,責任由自己全負。
(九)怎樣健康飲用桶裝水?
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內用完為宜,否則應加熱煮開再飲用。桶裝水送上門后,即便是質量較好的桶裝飲用水,放置時間太長也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溫度高,細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裝礦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在陽光下曝曬。同時還要警惕飲水機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飲水機。要求廠家每隔一段時間上門負責清洗飲水機。
購買桶裝水要注意先看包裝桶是否晶瑩透明,質感硬。質量較好的桶(瓶)應由 PC 材質制成,桶體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廢舊垃圾塑料為原料制成的桶,俗稱:“黑桶”,顏色發黑、發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廠家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這種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裝桶裝水,消費者應仔細選擇鑒別。水桶蓋應鮮亮光潔,硬度較高。
另外,消費者可嘗試倒置水桶,應不漏水。當把水桶從飲水機上拔出時,水桶的內應恰好將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清澈、無異味和異臭,無肉眼可見物。顏色發黃、渾濁、有絮狀沉淀或雜質、有異味的水一定不能飲用。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質當做食品攝入后所出現的非傳染性急性、亞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屬于食源性疾病,但不包括已知的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食物過敏,暴飲暴食引起的畸形胃腸病,也不包括慢性中毒。食物中毒的特征:
1.發病潛伏期短,來勢急劇,呈爆發性。短時間內可能有多數人發病,發病曲線呈突然上升趨勢。
2.發病食物有關。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圍與污染食物供應范圍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應后,流行即告終止。
3.中毒病人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為主。
4.人與人之間不直接傳染。
1.冷藏方法不正確,如將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于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溫度不夠。
2.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3.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確,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于 70℃。
4.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
8.廚房設備、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確。
9.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備后的食物受污染。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7.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并盡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后應將雙手洗凈;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