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風險管理在出口飼料添加劑生產中的應用
[摘要] 出口飼料添加劑是一種特殊商品,其生產受政策、法規、市場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也受人員、環境、管理等各種內部條件制約。為了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質量風險進行有效管理,依據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原理,對飼料添加劑從原輔料收購、生產加工、包裝、貯存、運輸等多個環節可能產生的生物、化學和物理的危害進行識別,對識別出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嚴重性進行評價,確定具體風險項目的風險等級,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形成風險管理計劃。
在整個飼料添加劑產品周期中,各種各樣風險因子隨時存在,從原材料的選取到生產工藝的確定及變更,再到產品入庫、銷售、運輸等環節,每一種風險因素的管理和控制對生產出合格的產品都至關重要[1]。為了加強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過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依據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原理,從風險管理角度人手,對飼料添加劑從原輔料收購、生產加工、包裝、貯存、運輸等多個環節進行可能產生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危害識別,通過引入“風險管理計劃”,確保持續穩定地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擇飼料級2% D-生物素探討建立風險管理計劃,浙江天新藥業有限公司、浙江圣達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均建有2%-D-生物素生產線,并獲得農業部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文號為:飼添[2008]1458、飼添[2013]T00023。飼料級2% D-生物素產品采用生產工藝:主料(生物素)+ 配料(純化水、麥芽糊精)→離心噴霧干燥→過篩→混合→內包裝→外包裝→檢驗→入庫。
1.2 方法
常用的風險管理工具包括基本的風險管理促進方法(流程圖、檢查表、過程映射、因果圖、魚骨圖)、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響及嚴重性分析(FMECA)、故障樹分析(FTA)、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危害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初步危害分析(PHA)等[2]。通過風險設別,飼料級2%D-生物素涉及生物、化學和物理的多個風險因子,故選擇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作為風險管理工具。
1.2.1風險識別
應考慮原料、輔料和加工、包裝、貯存、運輸等過程可能產生的風險,同時應參考以往風險監控和出口檢測數據、國內外法規標準、國外通報等信息。出口飼料添加劑的風險主要識別是否動物疫病(TSE病毒)、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重金屬)、農業轉基因生物超標(GMO)、微生物超標及安全性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1.2.2風險評價
根據預先確定的風險標準對已經識別并分析的風險進行評價 即通過評價風險的嚴重性和可能性從而確認風險的等級。風險=可能性×嚴重性×可檢測性。其中分為定性系統RPR(risk priority ranking)和定量系統RPN(riskpriority number),定性系統采用高、中、低描述,是綜合的描述性評價,帶有些直覺因素。定量系統是用范圍值來表示高、中、低級的風險[1]。見附表1
表1 根據風險發生的嚴重性、可能性和可檢測性對風險進行評估
等級 (分值) |
嚴重性 (發生質量風險后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 |
可能性 (發生偏差或缺陷等風險的可能性) |
可檢測性 (風險發生或有發生趨勢時被發現的可能性) |
高(3) |
對關鍵質量屬性有影響,必須嚴格控制才能保證質量,參數偏離范圍為關鍵性偏差。 |
操作范圍接近于設計空間或注冊范圍,或參數范圍比較窄,參數本身較難控制。正常情況下也可能會偏離范圍。 |
風險發生很久后才能被發現 |
中(2) |
對關鍵質量屬性可能有影響。不嚴格控制會出現重大偏差。 |
操作范圍接近于設計空間或注冊范圍,或參數范圍比較寬,參數本身比較容易控制。異常情況下才會偏離范圍。 |
風險發生后稍后才能被發現 |
低(1) |
對關鍵質量屬性影響很小,參數偏離范圍為小偏差或微小偏差。 |
操作范圍遠比設計空間或注冊范圍窄,或參數范圍比較寬,緊急情況下才會偏離設計空間。 |
風險發生或有發生趨勢時可以立即被發現 |
評估采用風險等級矩陣法
(1)風險得分評價:風險得分=嚴重性×可能性×可檢測性
(2)風險分析矩陣表:見附表2
表2 風險等級評估矩陣
風險等級 |
行動 |
風險得分 |
高(3) |
此風險必須降低。 |
12~27(關鍵) |
中(2) |
此風險必須適當地降至可能低。 |
8~9(非關鍵) |
低(1) |
可以接受的風險。 |
1~6(非關鍵) |
1.2.3風險管理措施
風險控制就是執行決定的措施,分為兩個步驟,即風險降低和風險接受,對于一些類型的危害,最好的質量風險控制措施也未必能全部消除風險。應該從管理的角度來思考衡量風險的影響,高影響且發生概率極低的風險因素不應占據更多的管理資源,而應該把精力投人到發生率高、影響較大的風險中[3]。
(1)低風險,用來作出決策來降低和/或接受風險。降低風險是指針對風險評估中確定的風險進行改進,通過實施一些措施使風險降低。接受風險是指考慮到風險等級和降低風險所需的成本兩個方面,從而設定一個可以接受的風險等級,一旦風險降低至該等級,就接受該風險而不用再采取更嚴格的措施進一步降低風險。
(2)中度風險,建議采取措施降低風險。
(3)高風險,必須采取措施降低風險。
1.2.4監測和評審
風險管理小組每年至少一次對風險管理計劃進行再審核,結合體系內審和管理評審開展,并提出持續改進意見;對運行中的特殊情況,要及時對相應環節進行改進。
1.2.5風險管理活動記錄
風險管理活動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采取風險管理措施、監測與評審等,是運行企業風險管理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及時記錄。
2.結果與分析
成立由各方面專業組成的質量風險管理小組,對飼料級2%D-生物素生產過程各個環節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管理。飼料級2%D-生物素風險識別結果及風險產生原因分析見附表3。飼料級2%D-生物素生產關鍵環節風險管理活動記錄見附表4。
表3 飼料級2%D-生物素風險識別主要項目
風險環節 |
風險類別 |
具體風險項目 |
風險產生原因 |
生物素 (原料環節)
|
化學危害 |
重金屬(鉛、鎘、砷) |
原料質量不合格 合格供應商評估、驗證環節把關不嚴 |
麥芽糊精 (輔料環節)
|
生物危害 |
轉基因成分 |
輔料質量不合格 合格供應商評估、驗證環節把關不嚴 |
化學危害 |
重金屬(鉛、鎘、砷) |
||
過篩 (生產過程)
|
物理危害 |
異物 |
篩網破損 |
金屬探測 (生產過程) |
物理危害 |
金屬異物 |
儀器不靈敏或破損 |
表4 飼料級2%-D-生物素生產關鍵環節風險管理活動記錄表
環節 |
風險識別 |
風險評價 |
風險管理 |
監測和評審 |
控制措施 |
|||||||
危害屬性、類別 |
具體風險因子 |
高風險 |
中風險 |
低風險 |
保持 |
改進 |
風險控制點 |
頻率 |
方法 |
|||
生物素 驗收 |
化學 |
√ |
重金屬 (鉛、鎘、砷) |
— |
— |
√ |
— |
— |
√ |
每批 |
檢測 |
自檢合格后接受 |
麥芽糊精驗收 |
生物 |
√ |
轉基因成分 |
— |
— |
√ |
— |
— |
√ |
每批 |
檢測 |
供應商每批提供非轉基因聲明 |
化學 |
√ |
重金屬 (鉛、鎘、砷) |
— |
— |
√ |
— |
— |
√ |
每批 |
檢測 |
自檢合格后接受 |
|
過篩 |
物理 |
√ |
異物 |
— |
— |
√ |
— |
— |
√ |
每批 |
目測檢查 |
檢查篩網的完好性
|
金屬檢測 |
物理 |
√ |
金屬異物 |
— |
— |
√ |
— |
— |
√ |
每批 |
金屬探測 |
由班組長每批次生產前、結束后,金屬探測儀用檢測塊測試一次。工作開始后,每隔二個小時對設備校檢一次。 |
成品 |
化學 |
√ |
重金屬 (鉛、鎘、砷) |
— |
— |
√ |
— |
— |
√ |
每批 |
檢測 |
自檢合格后入庫 |
二惡英 |
— |
— |
√ |
— |
— |
√ |
每年 |
監控 |
委托檢測或接受官方風險監控 |
3.討論
風險管理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的負面效應,最大程度地提高產品質量,這也是GMP質量風險管理的目的[4] 。風險管理計劃是在整個產品周期中就飼料添加劑的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控制、交流和審核的系統過程。根據風險管理計劃運行情況,對涉及安全、衛生、環保技術規范要求的成品或原輔料,制定風險項目自檢自控計劃,明確檢測項目和頻率,以及涉及原輔料的規格型號和供應商。
企業應及時收集出口產品涉及的輸入國和國內的技術規范要求,記錄產品日常檢驗和檢測及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不合格情況,整理企業及同行業出口產品的通報退貨和不合格信息。對識別到的重大風險,或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出現重大不符合項的,應及時調整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實行動態監測和評審。
[參考文獻]
[1] 天宇,王博妍.制藥企業質量風險管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3年1月第3卷第1:161-162
[2] 肖瀟,梁毅.淺析質量風險管理工具的選擇[J].中國制藥裝備,2012年5月·第5輯:26-32
[3]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GMP指南(質量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 版社,201 1:36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S].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