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長明1 李中平2 逯德山2
(1吉林德大有限公司食品企業 吉林 德惠
2吉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處 吉林 長春)
2吉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處 吉林 長春)
摘要:本文論述了食品加工中對原料驗收環節控制現實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而闡述原料對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影響。就ISO22000標準中食品鏈的概念,和 “安全支持性措施”(SSM)中如:良好操作規范(GMP)、良好農業規范(GAP)、良好衛生規范(GHP)、良好獸醫規范(GVP)等方面的內容,結合我國禽肉出口行業的經驗討論解決食品安全性的途徑。
關鍵詞:原料接收;安全支持性措施(SSM);ISO 22000; HACCP;
HACCP體系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權威的食品安全質量保護體系,是用來保護食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免受可能發生的生物、化學、物理因素的危害。是將這些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產過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檢驗來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HACCP體系是一種建立在良好操作規范(GMP)和衛生標準操作規程(SSOP)基礎之上,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預防性體系,它的主要控制目標是食品的安全性,因此它與其他的質量管理體系相比,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影響產品安全的關鍵點上,而不是將每一個步驟都放上很多精力,這樣在預防方面顯得更為有效。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HACCP,至今已經應用20多年了。到2002年隨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20號令《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管理規定》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第3號公告《食品生產企業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認證管理規定》的實施,對罐頭等六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行了強制性HACCP體系驗證,鼓勵所有的食品企業建立并實施HACCP管理體系,現在六類企業都建立了不同水平的HACCP管理體系。截止到2005年底,我國已有3888家食品出口企業通過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HACCP官方驗證,有2843家企業獲得第三方HACCP認證。
2005年筆者參加了由國家認監委編著的《HACCP認證與百家著名食品企業案例分析》一書的供稿工作。有機會了解參編百家HACCP體系構成、實施等情況。這一百家企業包括:糧食、油脂、大豆食品、肉類、乳制品、蛋品、水產品、水果蔬菜、罐頭、飲料、方便食品、發酵食品、食品添加劑、調味品、糖果、糕點、保健品、酒類、快餐等19類食品,基本含蓋了我國食品生產的各個領域。
通過對這100家認證企業HACCP體系的分析,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雖然各個企業所屬 行業的特點各不相同,體系內容各有千秋,CCP點的數量從1個到8個不等,。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將原料和輔料(包括包裝物)接收作一個CCP來控制,高達90家左右。有的企業為了能更好的 控制原料和輔料(包括包裝物)接收這個過程,個別企業竟然設立了3個CCP。
對原料和輔料(包括包裝物)接收這個關鍵點的控制上主要是通過監控原料或輔料的證明材料或檢驗報告來控制原料的生物危害或化學危害。監控的方法主要目視。頻率多數為按批次檢查。監控人員主要是質量控制人員。
這樣就存在一個的問題:僅憑借對原料或輔料的證明材料或檢驗報告的目測是很難做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對于疫病、農獸藥的殘留的監控,上述方法往往是流于形式。例如肉類加工中對原料中的“致病微生物”的監控基本都是采取監控《產地檢疫證明》《車輛消毒證明》《飼養日志》來實現的。而這些證明是無法控制這個微生物危害的。更無法控制原料中的農藥和獸藥殘留。對原料生產過程的控制沒有處在現有的食品加工控制鏈條上,企業不能對這些環節實施有效的控制。而原料和輔料的安全性則是食品安全的基礎和源泉。在原料和輔料進入加工環節后所有的努力都是通過加工來控制、消除由于加工環節給食品帶來的安全危害。無論是怎么好的體系和標準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由于原料和輔料自身帶來的安全危害。這就是我們我們現實運行的HACCP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也就說如果原料和輔料一旦存在安全危害,按照現在有的食品鏈條,不能將安全危害降到人們能夠接受的水平。原因是原料等的先天不足無法通過企業的后天努力得到解決。沒有對原料等控制,食品的安全控制就成了無本之末,無源之水了。
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延長HACCP體系的控制鏈條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而現有認證企業采取的標準和體系的模式主要是CAC 和FDA的標準和模式。無論是哪個行業都參照這兩個標準來實施,很難做到統一和可操作。根據這兩個標準建立的HACCP體系,加工鏈條集中在原料入廠后到產品出廠的整個過程。對原料和輔料只能實施驗證等控制方法。
近年來,我國陸續發生了許多食品安全事件,諸如蘇丹紅事件、啤酒甲醛風波、PVC事件、韓國泡菜寄生蟲污染等,造成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有的消費者發出了“現在似乎沒有安全的食品了”等感慨。大家“談食而色變”,說現在的食品太不安全了,幾乎所有食品都有問題,豬肉含有瘦肉精,牛肉含有激素,雞肉含有抗生素,蔬菜含有農藥,海產品含有重金屬……,添加劑、防腐劑被人們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
而在這種“恐慌”的背后,除了由于消費者缺乏理性的判斷外,由于食品加工企業無法對食品加工原料和輔料實施有效控制應該是主要原因。
我國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是逐漸開展通過良好農業規范(GAP)等方面的工作來實施。從而不斷提高食品原料的安全性。由于GAP等體系游離在HACCP體系之外,食品加工企業還是不能對原料實施有效控制。
2005年9月公布實施的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鏈中各類組織的要求》標準就使這個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據ISO22000的定義,食品鏈是從初級生產直至消費的各環節和操作的順序,涉及食品及其輔料的生產、加工、銷、貯存和處理。食品鏈包括食源性動物的飼料生產,和用于生產食品的動物的飼料生產。 食品鏈也包括與食品接觸材料的生產或原料的生產。
ISO22000:2005是首個針對整個食品供應鏈進行全程監管的國際統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其范圍從飼料生產者、初級生產者、食品制造商、運輸和倉儲工、轉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務環節以及相關的組織,是一個從種子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體系。
這樣食品加工的鏈條就由原來的生產加工、儲藏、分銷,延長為種植GAP或養殖GVP、生產加工、儲藏、分銷。
通過延伸食品加工的控制鏈條,尤其是通過對種植或養殖環節的控制,保證了食品加工過程的原料安全。使食品的安全控制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末了。
ISO22000:2005覆蓋了CAC關于HACCP的全部要求,并為HACCP“先決條件”概念制定了“安全支持性措施”(SSM)的定義。ISO22000:2005將SSM定義為“特定的控制措施”,而不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關鍵控制措施”,它通過防止、消除和減少危害產生的可能性來達到控制目的。依據企業類型和食品鏈的不同階段,SSM可被以下活動所替代,如:良好操作規范(GMP)、良好農業規范(GAP)、良好衛生規范(GHP)、良好分銷規范(GDP)和良好獸醫規范(GVP)。
針對這些環節ISO22000標準給出了以下定義:
前提方案 prerequisite program (PRP)
在整個食品鏈(3.2)中為保持衛生環境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活動,以適合生產、處理和提供安全終產品和人類消費的安全食品;
注:前提方案決定于組織在食品鏈中的位置及類型(見附錄C),等同術語如: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良好獸醫操作規范(GVP)、良好操作規范(GMP)、良好衛生操作規范(GHP)、良好生產操作規范(GPP)、良好分銷操作規范(GDP)、良好貿易操作規范(GTP)。
操作性前提方案 operational PRP, 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 (0PRP)
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3.3)在產品或產品加工環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通過危害分析確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3.8)。
在標準的具體要求里面又有明確了以下內容,為企業實施指明了方向。
7.2 前提方案(PRP(s))
7.2.1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前提方案(PRP(s)),以助于控制:
a) 食品安全危害通過工作環境引入產品的可能性;
b) 產品的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污染,包括產品之間的交叉污染;
c) 產品和產品加工環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7.2.2 前提方案(PRP(s))應:
a) 與組織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相適宜;
b) 與組織運行的規模和類型、制造和(或)處置的產品性質相適宜;
c) 無論是普遍適用還是適用于特定產品或生產線,前提方案都應在整個生產系
統中實施;
d) 并獲得食品安全小組的批準;
組織應識別與以上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7.2.3 當選擇和(或)制定前提方案(PRP(s))時,組織應考慮和利用適當信息
(如法律法規要求、顧客要求、公認的指南、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法典原則和
操作規范,國家、國際或行業標準)。
7.5 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PRPs)
操作性前提方案應形成文件,其中每個方案應包括如下信息:
a) 由每個方案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見7.4.4);
b) 控制措施(見7.4.4);
c) 監視程序,以證實實施了操作性前提方案;
7.7 預備信息的更新、規定前提方案和HACCP 計劃文件的更新
制訂操作性前提方案(見7.5)和(或)HACCP計劃(7.6)后,必要時,組織應
更新如下信息:
a) 產品特性(見7.3.3.);
b) 預期用途(見7.3.4) ;
c) 流程圖(見7.3.5.1);
d) 過程步驟(見7.3.5.2);
e) 控制措施(見7.3.5.2)。
我國現在已經有好多企業逐漸按照這些標準的要求,不斷完善自己的體系,延長自己的食品加工鏈條。
例如,禽肉出口行業為了應對國際貿易中出現的各種貿易壁壘,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在衛生安全方面做出許多有益的嘗試。
多年來,禽肉出口企業在國家質檢總局及其他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從源頭抓起,加強了禽肉產品的安全管理,產品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加,中國禽肉產品的安全形象也不斷得到國際禽肉市場的信賴。首先是國家質檢總局的嚴格管理,并對行業協會及企業進行了指導。在質檢總局的支持下,我禽肉生產業制訂并實施了“五統一”飼養加工規范,即“統一屠宰,統一供雛,統一供料,統一供藥,統一防疫”。雖然2004年年初和2005年10月份中國爆發禽流感,但我國100余家出口家禽飼養加工企業及其合同飼養農戶飼養的家禽無一發生禽流感。這些出口家禽產品生產企業全部是飼養、加工一條龍的模式。在這些企業的影響下,我國禽類飼養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在飼養規模上也正在改變。由傳統的千家萬戶分散飼養的飼養模式,逐步走上集約化之路。飼養場與加工廠之間的關系也由原來的契約關系轉變為加工企業自營模式,出口加工企業有了安全可控的自有家禽飼養基地。再加上出口禽肉生產企業具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管理水平,已得到包括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專家和官員的肯定。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一直在進口中國的熟制禽肉產品。
總結禽肉出口企業的經驗,基本有下面幾個特點:
(一)規范飼養環節。
為了規范飼養,國家質檢總局對飼養場實施備案管理,并公布在國家質檢總局的網站上,隨時實施監管,監督和控制飼養過程的用藥、免疫、飼料用藥的情況。
出口禽類飼養場是全封閉式的飼養模式,與外界完全隔離。凡是進入飼養場的人和物品都必須經過消毒后才能進入生活區,且在進入生產區前,還得經過淋浴、消毒、更衣等程序。禽舍實施自動通風、自動供料、自動飲水、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
(二)規范獸藥的使用。
農業部門對飼養、飼料的用藥實施嚴格管理,由于飼養場和飼料廠全部是企業自營的,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都接受官方獸醫的指導。飼養場的免疫計劃要到官方獸醫處備案,疫苗的購買、儲存、使用全部接受官方獸醫的監管。
(三)規范疫情監測、上報體系。
官方獸醫對所有會員企業實施駐廠監管,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疫情監測、上報體系。官方獸醫可以隨時對監管企業實施疫情監測,防止可能引起疫病發生、傳播的各種因素,發現問題會用最短的時間上報到官方機構。并把這些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了疫情的發生。
(四)規范加工條件。
自從我國禽類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以來,企業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加工和管理水平,不斷地消化吸收國際上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標準。現在我們的加工企業既能滿足日本農林水產省、韓國國立獸醫科學院的要求,也能滿足諸如美國FSIS、歐盟委員會FVO的要求。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禽肉產品的品種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高。
中國禽肉產品出口的最大特點就是由出口安全性低的凍禽肉產品向安全性高的禽肉熟制品轉化,我國的禽肉出口企業已經全部完成了這個過渡。2005年中國禽肉熟制品出口量21.6萬噸,占禽肉總出口量的58%,比2000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產品的安全性不斷得到國際的認可。
通過出口禽肉加工企業的經驗,我們不難看出對原料等過程的控制,對保證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性。
原料的控制是食品安全的基礎。
原文下載: 《論原料控制在HACCP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