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要食著食菠薐,要穿著穿綢裙。”這是句閩南俗諺。老中醫林禾禧說,菠薐是指菠菜,泉州當地習慣將“菠菜”叫做“菠薐”。據查菠菜是自公元7世紀(唐朝)從波斯傳入我國的。泉州在唐朝時是大海港,波斯人到泉州經商的人很多,有的帶來菠菜到泉州種植,所以泉州人稱其菠薐菜。菠菜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買到,菠菜的營養成分高,所含的蛋白質高達3.4%,比牛奶多50%,比白菜多1倍,比小麥面粉多2倍,僅次于豬肉。100克菠菜所含的維生素C,可以滿足一個人一晝夜的需要。它還含有豐富的脂肪、糖類、粗纖維和多種礦物質。祖國醫學記載菠菜還有治療疾病的功效。
孟浩認為它能“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李時珍說:菠菜“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此外,菠菜還能用于治療貧血,氣血虛弱,大便不通,高血壓,頭痛,等等,既可做食用也可做藥用,是當之無愧的“蔬中之王”。泉州人說“要食著食菠薐”,是有科學依據的。穿衣應該選擇穿綢緞的衣裳,將貴重的衣裳和普通的蔬菜菠薐相提并論,更加彰顯出菠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