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鍋
有些人相信“控鹽”就能防治高血壓。不久前,衛生部、科技部等十五個部門公布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其中強調將減少居民食鹽攝入量作為工作目標之一。那么——
“我國高血壓發病率高與我國居民膳食習慣有密切關系,特別是高鹽低鈣的飲食容易引發血壓高,這已被多年的研究所證實。”中國營養學會主任醫師高慧英說。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血壓研究室主任孫寧玲提出:長期情緒抑郁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都十分容易導致高血壓。
那么,限制食鹽攝入量對防治高血壓到底有怎樣的影響?防治高血壓還須注意什么?
減鹽要循序漸進
“我們常用的食鹽即“氯化鈉”,其中鈉離子可以提供咸味,氯離子為助味劑,每攝入2300毫克的鈉,可使血壓升高2毫米汞柱。”高慧英說,普通食鹽日均攝入量增加2克,可使收縮壓及舒張壓均值分別增加2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而減少鹽的攝入量,可使人群血壓水平降低,鈉攝入量每降低2300毫克/日收縮壓可下降5.8毫米汞柱,舒張壓可降低2.5毫米汞柱。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為6克以下。但我國特別是北方居民崇尚“咸中得味”,平均每人每日攝入食鹽為12克,甚至更高。
孫寧玲說,北大人民醫院曾做過高血壓病人尿檢,測試顯示只有26%的病人每天鈉攝入量在6克以下。而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高于西方國家;北方人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約為12—18克,南方為7—8克,北方人群血壓水平高于南方。“如果一個每天攝入18克鹽的人能減掉10克食鹽,那么收縮壓和舒張壓可分別降低10毫米汞柱和6毫米汞柱。”
鑒于飲食習慣的穩固性,孫寧玲建議減鹽行動要循序漸進,逐步減少鹽量,讓個人或家庭日常飲食慢慢適應。同時,食用鹽應細化分類,適用不同人群需要;出售的食鹽應明顯標注食鹽所含成分及適用范圍等。另外,患者應當注意少吃腌制品以及高鹽零食。
還要配合補鉀和鈣
我國居民飲食存在高鹽低鈣的情況,食鹽的特點一般是高鈉低鉀,這些都造成了我國人體中鈣、鉀等元素的缺失。有些高血壓病人,即使他按醫生囑咐吃藥、控鹽,但是血壓仍然未能穩定。
高慧英認為,補鉀能夠起到擴張血管、增加尿排出鈉來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在限制鈉攝入量的同時適量補鉀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資料《第三次美國營養監測報告》中在總結高血壓防治情況時,就為其公民未能控制鈉的攝入量并未能保持一定的鉀和鈣攝入量而感到擔憂。
高慧英建議大家,注意膳食平衡,少吃油脂,多吃含鉀食物,如梨、紅豆、扁豆、冬菇、紫菜、紅薯等。孫寧玲建議:“現在人們烹飪蔬菜時喜歡煎炒或熬燉,這容易破壞蔬菜的營養成分,應盡量改變蔬菜的烹調方法,能生吃就生吃,不能生吃就涼拌。當然,有的高血壓患者也可適當地采用藥物補鉀。”
僅“控鹽”還遠遠不夠
導致高血壓病并非單一因素,它可能與遺傳、肥胖、年齡,生活方式如飲食高鹽、高脂、飲酒、吸煙、缺少運動,以及精神緊張、焦慮等等密切相關。“控鹽”僅是改善飲食結構的一個方面,對于防治高血壓來說遠遠不夠。
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變,尤其是現在都市白領的工作需要面對電腦久坐,上下班也以乘車和開車為主,步行很少,缺乏足夠的運動,不利于身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些人還不知道熬夜也容易引發頭暈、目眩等疾病,繼而出現高血壓。“現在20、30歲就常見患有高血壓病的。很多年輕人是繼發性高血壓,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都提前發病。”高慧英說,社會競爭激烈,處在為美好生活奮斗階段的中青年工作壓力大,精神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越是這樣,越要注意勞逸結合,放松心情,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孫寧玲還提醒讀者,中國注重家庭文化,喜歡煎炒烹飪的食物沒錯,但一定要警惕,如果孩子生長在“高鹽”飲食環境中,形成高鹽、高脂、高油的飲食習慣,就容易導致過度肥胖,從而引起高血壓等疾病。“控鹽只是從生活方式上對高血壓防治進行干預,如果已經患高血壓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治療,選擇適當藥物治療。”
【相關閱讀】
高血壓患者 鹽 類堅果別多吃
減鹽預防高血壓迫在眉睫
“多鹽少鉀”增加死亡風險
專家稱過量吃鹽易誘發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防控高血壓要少吃鹽 每人每天攝入食鹽5-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