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又名烏芋、馬蹄、地粟,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產于我國南方,秋季、冬初采收,洗凈鮮用或風干備用。
荸薺性味甘、寒,入肺、胃經,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消積化痰,止血止痢之功,本品性味多汁,性寒清熱,適用于熱病傷陰,津傷口渴,陰虛肺熱,肺燥咳嗽,食積不消,血痢及崩漏下血等。《本草綱目》言其“主血痢,下血,血崩”。《本草再新》言其“清心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破積滯,利膿血。”《名醫別錄》言其“主消渴,痹熱,熱中,益氣”。因此,對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干欲飲等癥甚效,為秋季食養佳品。營養分析表明,本品含荸薺英、淀粉、蛋白質、脂肪及礦物質鈣、磷、鐵和維生素等。此外,荸薺尚有降壓作用。荸薺絞汁灌腸,可治療銅中毒。但荸薺甘寒,故脾胃虛寒及血虛者慎用。且荸薺生食易感染姜片蟲病,故以熟食為宜,若必須生食時,應充分浸泡后刷洗干凈,再以沸水燙過,削皮再吃為宜,這樣可避免感染姜片蟲。現介紹幾則食療方,供選用。
荸薺粥:荸薺、大米各100克,白糖適量。將荸薺擇凈,去皮,切塊備用。先取大米淘凈,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荸薺、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或將荸薺洗凈,榨汁,待粥熟時,同白糖調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可清熱養陰,生津止渴,適用于熱病傷陰,津傷口渴,陰虛肺熱,咳嗽痰少黏稠等。
五汁飲:荸薺汁、梨汁、藕汁、蘆根汁、麥冬汁各適量。將五汁混勻,煮沸飲服,每日1~2劑。可養陰生津,適用于熱病后津傷口渴,糖尿病消渴。
荸薺蘿卜湯:荸薺、蘿卜各等量。將二者洗凈,切細,水煎服,每日1~2劑。可消積化滯,適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滿。
荸薺鴨梨飲:荸薺、鴨梨各等量。將二者洗凈,去皮,榨汁飲服,每日1~2劑。可生津潤肺,輔治肺燥胸痛,干咳少痰。
荸薺旱蓮草湯:荸薺、旱蓮草各等量。將二者擇凈,水煎服,每日1~2劑。可養陰止血,適用于崩漏下血,月經過多等。
止嗽七汁膏:蜜炙枇杷葉煎液200ml,藕汁100ml,梨汁100ml,白果汁100ml,荸薺汁100ml,蘿卜汁100ml,人乳100ml,秋露水100ml,竹瀝100ml,姜汁50ml,柿霜60克,白糖60克,豬板油60克,白蜜60克。將諸藥汁同入鍋中,文火煎至一半時,加入姜汁、柿霜、白糖、豬板油、白蜜等,文火熬膏即成。每次15ml,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可清肺瀉熱,止咳化痰。適用于新久咳嗽,不分晝夜。
荸薺紅棗飲:荸薺,紅棗各200克。將二者加清水煮熟后,隨意服食,并飲湯,每日1劑。可清胃瀉火,化淤止血,適用于胃脘灼痛,大便色黑,口苦口臭,小便黃短等。
荸薺赭石湯:荸薺花15克,代赭石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清熱止呃,適用于呃逆。
荸薺花茶:荸薺花10克,開水泡飲,每日1劑。可利濕通淋,適用于小便短黃,灼熱疼痛。
荸薺竹葉茶:荸薺花、慈竹葉、白茅花各5克,開水泡飲,每日1劑。可涼血通淋,適用于血淋。
【相關閱讀】
飲用荸薺豆漿飲料有助緩解秋冬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