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日,對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高三學生來說,如何合理攝取營養是一個大問題。很多學生家長對子女簡單的“填鴨式”進補法無疑是錯誤的,那么,該怎樣科學、合理地攝取營養呢?
“營養”是吃出來的
不是補出來的
高考臨近,各類補藥廣告開始狂轟濫炸,它們大多對學生許以“進補”奇效,讓很多家長不加選擇地買下并強迫孩子喝下。
“不排除有些補藥有一定效果,但是藥補不如食補,如果家長確實想買補藥,一定要咨詢醫生或營養師后再做決定。”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醫院名老中醫梁華梓主任醫師說。
家長們往往還有一個誤區,認為好東西吃得越多越好,于是山珍海味紛紛上陣,平時吃兩個雞蛋的,現在改成五個。
“這也是一種錯誤的進食觀念,人體每天的營養攝取是有限度的,超過一定量吃了也是白吃,另外還會加重肝臟負擔,學生容易犯困、疲憊,對身體、學習反而不好。”梁華梓說,高考生壓力大,學習負擔重,此時補營養,主要就是補腦。科學攝取營養,講究過猶不及,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適度、適量。
知道缺什么營養,才知道該吃什么食物
“人體四分之一的血液和氧氣都供給了大腦,高三學生學習負擔重,很容易疲憊,如果不補充足夠的營養及進行適當的運動,大腦容易發生擴張,就會感覺頭昏腦漲。所以,雖然不能夠過度進補,但同時也應該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取。”鄭州市中醫院副院長、副主任營養醫師薛玉珠說道。
補腦應多吃以下幾類食品:
動物肝臟、黃色和紅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A,需適量補充。
深海魚富含被俗稱為腦黃金的DHA,對大腦十分有益,應適度攝取。
飲食鴿子湯、烏雞湯等湯類,在中醫上稱為補氣,西醫分析這些湯類富含大腦必需的B族維生素,每天可以喝一次。
“另外,因為面臨高考,很多學生因為緊張吃不下飯,拉肚子,這種情況可以每日喝半斤酸奶,再吃些山藥。如果有失眠的情況,可以考慮喝百合、銀耳、蓮子等熬成的粥。”薛玉珠認為這些考前綜合征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用,除了服食以上食品,最主要的是要培養積極的心態,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早、中、晚分別吃什么,可以按這個食譜來
知道了吃什么,還應該知道吃多少,什么時候吃。很多同學早中晚三餐很隨意,因此往往達不到合理攝取營養的目的。
薛玉珠建議,早餐要有雞蛋、豆類、蔬菜、水果,另外,早餐一定要有米、面等主食,人體內的葡萄糖是依靠主食來獲得的,而葡萄糖是人類能量的主要來源。
合理的午餐能提供一天活動所需的40%的能量,所以一定要加以注意。肉類最好選擇牛肉,可以和土豆一起烹食。另外,肉類還可以選擇做清蒸魚。蔬菜選擇新鮮的時令蔬菜,湯類可以選擇蛋湯或者烏雞湯、鴿子湯等。主食可以吃米粉。
晚餐可根據早、中餐進食不足之處進行調節。薛玉珠特別提醒,雖然不建議大多數人吃夜宵,因為會加重腸胃負擔,但是學生負擔大,能量消耗多,可以考慮晚上進行一次加餐,以清淡食品為主,如小餛飩、清粥(綠豆粥、小米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