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野菜生,滿山遍野清香鮮嫩的野菜,是大自然在春天送給人們的一份厚禮。吃膩了大魚大肉的都市人,春天吃野菜成了一種健康時尚。田野里不時可見來自城市和鄉村采挖野菜的人們。昔日窮苦人賴以充饑的野菜如今不但能以不菲的價格在集貿市場、大型超市里出售,連五星級飯店里也有野菜做成的高檔佳肴。野菜不但是美味食品,也是治療某些疾病的妙藥。我國歷來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有些野菜本身就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因此,“野菜能治病”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研究發現,不少野菜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為其治病防病進一步提供了科學依據。如多糖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防止感染性疾病以及腫瘤;黃酮則能抵制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害,延緩衰老;皂甙具有顯著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等。
■常見野菜可食療
婆婆丁:又叫黃花地丁、蒲公英。它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堿﹑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具有廣譜抗菌作用,還能激發機體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對生有疔瘡或肝膽疾病的患者有治療作用。對肝炎轉氨酶升高、膽囊炎、赤眼(急性結膜炎)、乳痛(急性乳腺炎)等治療作用良好。治肝炎、急性膽囊炎可用鮮蒲公英60-90克,水煎服,15日為1療程,可使用1~2療程。治赤眼可服蒲公英全草,鮮者120克,或晾干的蒲公英60克,用水500-1000毫升。煎成兩份,一份溫服,另一份趁熱熏、洗,連用2~3次即愈。治乳痛可用蒲公英30克,金銀花10克,以黃酒和水各半煎服,1日2次,連服3-5日可以消退。一般食療時可焯過后生吃、炒食或做湯,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能夠清熱解毒、消腫的婆婆丁綠茶。
苦菜:也叫苣荬菜。苦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錳﹑鋅﹑銅等元素。苦菜能夠清熱燥濕、消腫排膿、化淤解毒、涼血止血。苦菜水煎濃縮乙醇提取液,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比較常見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醬拌苦菜、苦菜燒豬肝等。
野蕨菜:蕨菜又叫蕨兒菜﹑龍頭菜。蕨菜葉是卷曲狀時,說明它比較鮮嫩,老了后葉子就會舒展開來。蕨菜有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但干蕨菜或用鹽腌過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一下,使它復原。常見的吃法有滑炒雞絲蕨菜、蕨菜扣肉、涼拌蕨菜等。
桔梗:桔梗又叫明葉菜﹑和尚帽,朝鮮族人叫它為道拉基。一般吃桔梗的根,它有祛痰鎮咳、鎮痛﹑解熱﹑鎮靜、降血糖、消炎、抗潰瘍、抗腫瘤和抑菌的作用。
馬齒菜:又叫馬齒莧﹑長壽菜。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硫氨酸﹑核黃素﹑維生素C等各種營養物質。中醫認為它具有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消腫止痛之功,是急性腸炎、菌痢、肺病、腸痛、腎炎水腫患者的美食良藥。近年發現它能促進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它還含有一種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后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比如馬齒菜炒雞蛋,蒸馬齒菜餡包子,或煮點清熱止痢的大蒜馬齒菜粥均可。
薺菜:薺菜又叫菱角萊、麥地萊。薺菜營養豐富,清香誘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薺菜又是一種地道的藥材,民間早就有“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之說,中醫認為,薺菜味辛苦,性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癥。其食用方法很多,涼拌、做湯均可,還有人用薺菜做饅頭、春卷、餃子、湯圓等餡菜,均鮮嫩爽口。
水芹菜: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利尿、止血、降血壓、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的作用。可以做成豬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餃和水芹拌花生仁吃。
刺嫩芽:刺嫩芽又叫刺龍芽。刺嫩芽被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它的嫩芽,能夠起到補氣、活血、祛風、利濕、止痛、補腎益精等作用。
小根蒜:又叫薤白﹑小根菜。它的莖葉長得很像蒜,也有蔥﹑蒜的味道。其作用是通陽化氣、開胸散結、行氣導滯,治療痢疾以及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過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或熬點小根蒜白木耳粥。
莧菜:一般吃的都是比較嫩的莧菜莖葉,有清熱利尿﹑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除了炒食﹑涼拌﹑做湯外,莧菜也常用來做餡。比如涼拌莧菜、莧菜雞絲、莧菜水餃等。
馬蘭頭:馬蘭頭也叫馬郎頭、路邊菊。葉較闊,清明前采食最佳。馬蘭頭所含維生素A超過番茄,維生素C含量超過柑橘類水果,有養肝血、清肝火、清熱解毒、明目作用。常吃對高血壓、咽喉炎、肝炎、扁桃體炎等許多疾病有好處。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脹痛等患者也可服用。尤其對青光眼、目赤脹痛效果較好。既可炒食或涼拌,也可曬成干菜備用。若用以明目,可與豬肝炒食;若目赤脹痛,可與菊花腦各半涼拌。
枸杞頭:又叫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一般吃其嫩莖葉。枸杞頭性涼,味甘微苦。有補肝腎、益精氣、清熱除渴、明目的功能。對高血壓、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視力減退等,都有—定的防治效果。治性功能衰退可用枸杞頭500克、羊腎l對(去筋膜)、粳米50-100克、蔥14根煮成粥,加精鹽和調料,連服1~2周。治視力減退可與豬肝適量同炒,或加枸杞子10克。欲常服,可將鮮嫩莖葉洗凈,開水焯后曬干。
菊花髓:即野菊的嫩苗。其性平,味甘微苦,煮沸后則不苦。有清肝明目和良好的解毒作用。對高血壓、大便秘結、目赤腫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對疔瘡有極佳的治療作用。食用方法涼拌、熱炒和煮湯均可。對疔瘡的治療,可采新鮮野菊葉300~500克,洗凈、搗爛,取其汁溫燉,分2~3次飯后服下。將搗爛葉渣,局部外敷,1日換2次,至腫痛消退為止。
清明菜:又叫佛耳草、貓耳朵。其性平,味甘,無毒。能補氣和胃,養肝明目,止咳化痰,對患有高血壓、夜盲、迎風流淚、慢性氣管炎、痰多、胃痛、十二指腸潰瘍者都有較好的功效。食用方法可炒食,可做包子餡料,或搗爛取汁與米粉攪勻制餅。治療夜盲或迎風流淚可取清明菜60克,洗凈與豬肝或羊肝同炒食之。治氣管炎痰多可用清明菜干品30克或鮮品60克、魚腥草15克、甘草10克煎湯服,1日2次,有良好止咳化痰功效。
魚腥草:又叫蘆蒿,屬三白草科植物,因葉有腥味,故俗稱“魚腥草”。魚腥草味辛,寒涼。有利尿、解毒、消炎、排毒、祛痰的作用。對肺膿瘍、癰癤等化膿性炎癥有特效。治肺癰吐膿痰可用鮮草洗凈,炒著吃,或用鮮草100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癰癤發背、疔瘡腫毒可用濕紙包裹魚腥草,置于火上煨熟,取出搗爛,涂敷患處。
茼蒿:又叫蓬蒿。其性味甘、辛平,無毒,有“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之功效。茼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所含營養成分豐富,尤其胡蘿卜素的含量超過一般蔬菜,為黃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茼蒿還含有一種揮發性的精油以及膽堿等物質,因此具有開胃健脾、降壓補腦等功效,常食茼蒿,對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記憶力減退、習慣性便秘等均有療效。
■野菜不可隨便采
自己到野外采挖野菜時要注意,由于汽車尾氣污染、水體污染,城市內道路旁、河湖邊的野菜不要采挖。在郊外,也要盡量避開路邊、田頭的易污染地塊采挖。有的野菜生長在垃圾堆或者河道附近,這些地方土肥、長得茂盛,但由于長期生長在污染地帶,這種野菜很難清洗干凈。所以在食用野菜前,要養成用水浸泡野菜的習慣,并洗凈。最好選擇田野、山中生長的野菜挖。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野菜,如果不能準確識別,最好別挖,尤其是野生蘑菇,以免食用中毒。
吃野菜最起碼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無毒,不認識的野菜最好不吃。因為有一些野菜含有劇毒,食后輕者悶脹嘔吐,重者斷人性命。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清香味散發殆盡,而且營養成分減少,尤其是久放的野菜容易串味,特別難吃。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苦味野菜性涼味苦、有解毒敗火作用,但過量食用會損傷脾胃。
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野菜,如野芹菜、野蔥、莼菜、灰菜、馬齒莧、槐花、野生小蒜等,都含有可導致過敏的物質,在某些特殊體質的人身上,可以引起過敏反應。例如灰菜、馬齒莧、槐花等,吃后皮膚在太陽下暴露,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在眼瞼、面部、頸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現紅腫、瘙癢等癥狀,甚至出現水皰。野生小蒜如果吃多了,會出現咽喉干燥、眼目赤腫等癥狀。所以,吃野菜后一旦出現周身發癢、浮腫、皮疹或皮下出血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食用,馬上到醫院診治,以免拖延,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害。
■有毒野菜能要人命
下列野菜絕對不能食用,否則有生命危險:
狼毒草:又叫斷腸草。高0.5~1尺,根淺黃色,有甜味。葉片呈線形,花黃、白或紫色。吃后會嘔吐、燒心、腹痛不止,嚴重的可造成死亡。
老公銀:根在幼苗時為灰色,長大后成淺黃色,像胡蘿卜,因此又叫野胡蘿卜。幼苗莖發紅,無臭味;長大后臭味很大,葉和根都有劇毒。吃后會造成死亡。
曲菜娘子:葉狹長較厚而硬,邊有鋸齒,葉子貼著地面生長,秋后抽莖,高0.5~1尺多。籽很小,上有白毛。幼苗容易和曲菜苗相混,但曲菜葉較寬軟,鋸齒也不明顯。吃了它臉部會變腫。
毒芹:又叫野芹菜、白頭翁、毒人參。生長在潮濕地方。葉像芹菜葉,夏天開花,全棵有臭。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吃后惡心、嘔吐、手腳發冷、四肢麻痹,嚴重的可造成死亡。
野生地:花紫紅色或有黃色,形狀像唇形的芝麻花。根黃色,葉上有毛,有苦味。吃后吐、瀉、頭暈和昏迷。
毒蘑菇:種類繁多,常見有毒傘、褐鱗小傘、白毒傘、黑包腳傘、內綠菌、褐腳傘、殘托斑毒傘、鬼筆等8種,均為腐生,形狀特殊,像小筆、小傘一樣。顏色鮮艷,有白色、紅色、黃色等。要說明的是,蘑菇的顏色、外形、生態等特征與其毒素沒有必然的聯系。民間有許多關于毒蘑菇和可食蘑菇的識別方法只能作為參考而并非絕對。蘑菇中毒率非常之高,要格外注意。
此外,還有曼陀羅(山茄子)、毛茛(猴蒜)、天南星(蛇玉米)、紅心灰菜(落黎)、牛舌棵子、石蒜(野大蒜)等。在采、購野菜時,若沒有十分把握,要堅決不采不買不吃。
■相關鏈接 野菜吃法有講究
野菜的吃法很多,可因野菜的品種不同、食用者的口味不同而選用不同的食法。但歸納起來不外為涼拌、炒食、煲湯和做餡等幾種。大部分野菜都具有苦味,一般新買來或新采挖來的野菜要用熱水燙一下,清水漂洗干凈,一來可減少苦味或異味,二來有利洗去可能沾染的有害物質。
▲涼拌:這是最簡單的食用方法。從營養角度考慮,這種辦法能夠保留更多的維生素C。涼拌有生涼拌和開水燙后涼拌兩種食用方法。涼拌時可根據個人不同的口味加入適量的精鹽、糖、味精、醋、香油、蒜末等調味品。
▲炒食:做法與日常炒菜相同。炒菜時為防止維生素的破壞,應急火快炒。若與肉、蛋同炒,則應采用“雙炒法”,即分別用旺火、熱油炒配料,起鍋后再用急火炒野菜,倒進配料回鍋同炒一下,立即出鍋裝盤。這樣可使色、香、味俱全,炒成不同風味的佳肴。
▲煲湯:鍋中倒進適量食油,燒熱,放進蔥花或蒜末,待溢出香味,加水和少量蝦皮,燒開以后,倒入野菜,蓋上鍋蓋,2到3分鐘以后就可出鍋。若野菜作為其它湯菜的配料,可在其它湯菜燒好前2到3分鐘加入,這樣可以做出野菜肉片湯、野菜豆腐湯之類的菜湯。
▲做餡:野菜做餡,加上其它幾種配料,可以制成各種面點,如水餃、包子、餡餅等。做餡過程同普通種植蔬菜。做餡過程中為盡量減少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損失,可把擠出的菜汁繼續用于做湯。
【相關閱讀】
春季吃這些野菜最清火
春食野菜 堪比良藥
早春野菜的營養價值與吃法
野菜是良藥 盤點春季常見野菜功效
初春上火飲食調節 野菜蔬果最滅火
春季吃黃花菜等山茅野菜最容易中毒
春來吃野菜也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