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補鈣,會讓人想起電視上那接連不斷的鈣制劑廣告,特別是幾位影視劇演員代言的廣告詞不絕于耳。也許有人會把“補鈣”理解得很簡單,其實看似簡單的“補鈣”,卻蘊涵著深刻的科學道理,“補”得不科學,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那么,在補鈣之前應該知道些什么呢?
為什么要補鈣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無機元素,約占體重的2%,鈣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鈣是骨骼與牙齒的重要成分,人體內的鈣99%分布于骨骼中;鈣離子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鈣缺乏可導致人體多個系統的功能紊亂,引起100多種疾病;人體本身不能制造鈣,只能通過飲食攝取。知道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缺少它的危害了。下面的一些事實,會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補鈣的重要性: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兩億多人患骨質疏松癥,容易導致手腳抽搐和骨折等的發生。主要有這樣幾部分人群易缺鈣:第一部分是老年人,他們對鈣的吸收差、損耗大;第二部分是停經后的女性,損失骨質每10年可高達9%;第三部分是晚期妊娠孕婦,幾乎100%缺鈣;第四部分是學齡前兒童,因維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鈣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達50%,由此引發的小兒佝僂病患病率可達30%以上。中國居民膳食質量調查已表明,我們的膳食營養存在不足,其中除缺乏維生素A、B1、B2外,還存在鈣、鎂、鋅的不足。我國城鄉居民每日膳食中的鈣量均偏低,約為400~500毫克,而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的鈣供給量為:嬰兒(1~6個月)400毫克;嬰幼兒(6~12個月)600毫克;兒童(1~10歲)800毫克;青少年(13~18歲)1200毫克;成人(25~50歲)800毫克;更年期(>50歲)1000毫克;懷孕及哺乳期婦女1200毫克。因此,適當補鈣符合我國的國情。
鈣制劑有哪幾種
目前,我國國產與進口的鈣制劑有400多種,加之大多使用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名,在選擇時往往無所適從。總體說來,鈣制劑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無機鈣,又稱為第一代補鈣產品,也是目前市場上最多的鈣制劑,如碳酸鈣、磷酸鈣、氧化鈣。它的優點是含鈣量高,成本低廉,缺點是成分單一,溶解度低,吸收利用度低,對胃腸刺激大。第二類是有機酸鈣,即第二代鈣劑,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醋酸鈣、枸櫞酸鈣等。這類鈣制劑的優點是溶解性好,缺點是成分單一,部分產品鈣含量低。第三類是有機鈣,為第三代鈣制劑,如氨基酸螯合鈣、L-蘇糖酸鈣、甘氨酸鈣、L-天門冬氨酸鈣。第一、第二代鈣制劑均是以離子鈣的形態被吸收,吸收率都不高,第三代鈣制劑是以分子態的形態被吸收,如復方氨基酸螯合鈣是以配位鍵將鈣與氨基酸結合,人體吸收氨基酸幾乎可以達到100%,以此為機理達到提高鈣吸收率的目的,同時也能減少第一、第二代離子型的鈣制劑所引起的便秘、高鈣血癥等副作用。第三代分子型的鈣,大部分被吸收入血后根據人體的需要緩慢釋放出鈣,不會造成瞬間的血鈣增高,而且在腸道中幾乎沒有沉淀,也就不會引起便秘。
怎樣補鈣才合理
首先應該走出這樣幾個誤區:“一是含鈣量高就劃算”。只選擇鈣含量高的產品,卻沒有注意到它的吸收率。二是“便宜就好”。因為鈣劑劑型很多,含量、規格不一,難以作出判斷,為此可以定出價格比,即實際吸收每100毫克鈣的價格。三是“天然的東西較好”。用牛骨粉、白云石做成的“天然”鈣片,可能會有鉛、汞等有害金屬,是應該避免使用的。四是“鈣制劑就如同營養品,多多益善”。其實,鈣制劑也會產生副作用,在腸內不被吸收的鈣化合物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反之,過多的吸收入血的鈣會導致出現代謝性堿中毒、高鈣血癥,導致厭食、惡心、抑郁、乏力、多尿和煩渴、腎結石等不良反應。
其次,要掌握好補鈣量。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和自身的不同情況、飲食習慣,正確計算出補鈣量。一般情況下,每天鈣的攝入量不宜高于2500毫克。
另外,要了解維生素D3在鈣吸收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有人稱維生素D3是鈣代謝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沒有它的參與,人體對膳食中鈣的吸收達不到10%。對于有其他疾病服用一些藥物的患者,還要注意其與鈣制劑的配伍禁忌,如強心苷類藥物、異煙肼、四環素類藥物等,與鈣制劑聯合應用時,應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相關閱讀】
如何補鈣利于孩子長個
全民補鈣需要降溫
偽命題:吃母乳還補鈣
孕期補鈣不能減少骨質流失
補鈣食物你吃錯了嗎 別讓“鈣”偷偷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