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碘鹽陪伴了我們十多年,作為中國最缺碘的地區,西北從此鮮見因碘缺乏引起的“大脖子病”,證明了碘鹽的巨大功勞。在20年前,記者和胞妹都得過 “大脖子病”,連醫院都無能為力,最后是父母找來蛇蛻(民間稱蛇皮)與雞蛋同炒……當時有很多病人,都是吃了這種奇怪的美食才治愈的。
近年來,由于甲亢等因碘超量而引發的疾病頻繁,“碘鹽含量超標”的說法甚囂塵上。中國國土廣袤,水土差異很大,全國統一的35mg/kg碘鹽含量顯然是有欠缺的。經過近20年連續的被動補碘,我們還吃的碘是否過量,是否有隱患?
衛生部的《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指出,盡管全國水平處于可接受水平,但有約5個省區處于過量水平,16個省區市處于大于適宜量水平,因此有下調余地。
這就是此次碘鹽含量頒布“陜西標準”的基礎。
此次“陜西標準”比之前的國標35mg/kg有了較大的下降。陜西省的專家一致認為,陜西省食用鹽碘含量以25mg/kg為宜。該標準將于2012年3月15日開始實施。
觀點 食鹽加碘 仍很必要
在衛生部公布的5個碘過量的省區中,并沒有陜西省,陜西省只是處于 “大于適宜量水平” 的16個省區。
制定碘鹽“陜西標準”,不是一件簡單事情,陜西省為此成立了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安市衛生局以及西安市疾控中心8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專家組開了很多次論證會。專家組在聽取陜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關于調整陜西省食用鹽碘含量的意見》專題報告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分討論,一致認為:繼續實施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對滿足廣大居民的碘營養水平需求仍十分必要。25mg/kg的“陜西標準”是適宜的 (允許碘含量的波動范圍18-33mg/kg)。
專家指出,碘鹽濃度調整后,還將進一步加強各類人群的碘營養水平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進行評估、調整,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食用鹽碘含量》標準的主要研制人、衛生部碘缺乏病專家咨詢組組長陳祖培說:“這是一次很正常的微調,這樣的調整并不意味著我國人群補碘過量。”
對于患有甲亢等疾病、怕“碘鹽”的居民,可持醫院證明、身份證復印件等購買無碘食鹽。
解惑 因地制宜 因人而異
衛生部此次確定的食鹽碘含量,將由20-60毫克/千克,調整為20-30毫克/千克。像陜西省就調低了近一半。有關專家稱,調整是為了更多地區人群的碘營養接近理想的適宜水平。
專家指出,碘過量對健康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不僅可使甲亢的危險性提高;可使隱性的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轉變為顯性疾病,長期碘過量也可使甲減或亞甲減患病的危險性提高。碘鹽標準“因地制宜”,是對以往補碘機制的一種制度糾偏,對于“科學補碘”意義深遠。
標準細化到省一級,是否就夠用了呢?陜西地域狹長,南北跨越1000余公里,陜南、關中、陜北三個地區的水土很不相同,食用同一個標準是否合適?
就此疑問,本報記者采訪了陜西省衛生廳一位專家。他認為像陜南、陜北這些地區,具體怎么把握標準目前不好說。現在的標準只是個平均數,而且食鹽是由鹽務部門生產的,他們也只是生產一個平均標準。
專家說,總體來說西北地區碘缺乏,而日常補碘,碘鹽并非唯一選擇,像海產品、魚蝦中都有豐富的碘,大家可以多途徑攝取、補充碘。而且,每個人每天攝入碘鹽的克數也不一樣,一般小孩每日的碘推薦攝入量為50微克,成人為150微克。
陳祖培表示,全國各地人均食鹽量有多有少,孕婦、兒童、普通人碘需求量各不相同,所以固定值已經難以滿足社會需要,因此將采取“20—30mg/kg”的動態管理。
專家最后指出,人體需要的碘含量也是有浮動范圍的,標準只能定個平均標準,然后有相應的浮動。
【相關閱讀】
海產含碘但易流失市民仍須吃鹽補碘
常吃海產品者可吃無碘鹽
專家稱過量吃鹽易誘發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碘鹽、碘片(碘化鉀)與防輻射關系
吃碘鹽防輻射?專家稱不科學
防治甲狀腺疾病妙招:少碘鹽少海苔少輻射
碘鹽不宜在包裝袋中長期存放
碘鹽的辨別及碘過量的危害
正確使用碘鹽
家庭如何選購碘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