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傳統面包店里,全麥、雜糧面包常常被放在不顯眼的地方,很多人覺得這種面包不夠可口。而隨著養生風潮逐漸興起,不少人擔心發胖、慢性病,重糖重油的軟式面包不再是優先選擇,也有越來越多用心的店家,設法調整全麥面包的口感,兼顧健康與美味。面包多當成點心或早餐,一般人偏愛包餡的軟式面包,較難接受全麥、雜糧面包的粗糙口感。但現代人飲食過于精致,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日益嚴重,營養專家紛紛建議提高粗食比例,全麥、雜糧等全谷類面包漸漸成為健康的選擇。
消費者需要多費心思,才能買到真材實料的產品。
全麥雜糧面包購買指南
1.選店家
挑面包店,會先看它每天出爐面包的品質穩不穩定,如果有好有壞,代表師傅有問題,而且店面應該干干凈凈,注重衛生,產品看起來新鮮,不會擺放過久。
一般面包店的烘焙房和展售區很近,所以會從香氣判斷,除了該有的奶香、面香,如果人工奶油的香味特別重,感覺很不自然,就不會考慮。
2.比一比外觀及口味
健康雖然重要,還是要兼顧好吃,挑選全麥、雜糧面包的原則包括:
■有適當的柔軟度,不是咬50下還吞不下去。
■吃起來應該是越嚼越香,有淡淡的甜味。
■外觀新鮮而非干干的像杠子頭。
避免購買發得過頭,膨脹但拿起來沒什么分量的全麥面包,通常全麥面粉的比例高時,面團會比較重。把買回來的全麥、雜糧面包,靜置在紙上,如果出現油光,表示油量過高,也不是好的產品。全麥吐司可以直接觀察麩皮的含量多寡,如果全麥面粉比例過低,面包就會太柔軟、沒有嚼勁,缺乏纖維的口感。
3.看成分
食品營養標示有助消費者挑選好產品,可惜除了便利商店、大賣場等少數通路,面包為密封包裝食品而必須標示成分及營養分析外,一般烘焙店家很少提供,消費者購買時難以判斷。
從面包的營養標示可以了解成分及其比重,原料比重越高的,排越前面。如某家便利商店販售的全麥吐司標示如下:面粉、糖、植物性油脂、發酵液、麥芽、酵母、胚芽、麩皮、香料。
其中并沒有標示使用全麥面粉,而是另外添加胚芽及麩皮。植物性油脂未注明是哪種油,無從判斷是否有反式脂肪的問題。香料雖然并不違法,但屬于人工添加物,消費者可從這些資訊,判斷要不要購買。
按營養規范來說,宣稱高纖的包裝食品,必須每100克含有6克膳食纖維,并不是用全麥面粉就可以叫做高纖吐司。
強化劑、軟化劑屬于面包中的人工添加物,主要是讓面包好看、松軟,可以放久一點,但非必要的材料,如果不希望買到有這些添加物的面包,購買時可以詢問店家。
全麥不僅含有纖維,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B群,硒、鐵、鎂、鋅等礦物質,及木脂素、酚酸等植物性荷爾蒙,有助于預防心臟病、癌癥及糖尿病。精制成白面粉后,幾乎上述所有營養素都會遭到破壞,超過50%的維生素B1、B2、B3、B5、B6及維生素E消失。
規定需要在白面粉中添加硫胺素、核黃素、菸鹼酸及葉酸,稱之為強化面粉,以彌補精制過程失去的營養素。大部份白面粉中也有添加B群、鐵質等,但無法取代全麥面粉天然的營養價值。
以纖維為例,同樣重量的全麥面粉比白面粉纖維含量高出近9倍。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減輕便秘、痔瘡,預防直腸癌及乳癌,還可以降低壞的膽固醇LDL,有益心血管
小心反式脂肪
屬于硬式面包的全麥面包,用油比例很少超過20%。軟式甜面包雖然好吃,含糖、油量卻不低,一般包餡面包脂肪均超過總熱量40%左右。
其中酥皮、丹麥類等面包,常使用酥油、白油,以制造香酥口感,這些油類烘焙氫化后易產生反式脂肪,考量健康,最好減少吃的量和次數,偶爾滿足口慾就好。
全麥面包的真面貌
只有成分標示使用全粒小麥面粉的才能稱作全麥面包,小麥面粉則表示有添加精制的強化面粉,不是真正的全麥面包。
而目前烘焙業使用的全麥面粉,大多已先打掉麩皮、胚芽,僅剩胚乳磨成面粉后,再回摻麩皮組合而成,營養素已經少了很多。
打掉胚芽是因為其中的油脂成分容易氧化,導致變質,尤其的天氣濕熱,更提高保存難度。市面上雖有廠商生產全粒小麥磨成的全麥面粉,及有機商店販售的全麥面粉,均屬少量,成本也較高。
而現行食品法規,并未約束全麥面包配方中,全麥面粉與高筋面粉的比例。為了節省成本,有些商家會壓低全麥面粉含量,成為名不副實的全麥面包,外觀上卻不易辨識。有些商家更在制作過程中多加些砂糖,或用焦糖素染色。
【相關閱讀】
全麥比蔬菜和水果 更有助于預防腸癌
如何區別全麥食品和全谷物食品?
全麥食品早餐吃 護心效果最好
全麥面包何時吃 防病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