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健康佳品
鋪上一層梅、撒下一層糖,再放入一層紫蘇,層層交疊腌漬出酸甜爽口的紫蘇梅,在炎炎夏日,是廣受大眾歡迎的健康佳品。紫蘇是一種可遍植于庭園的香草植物,紫蘇葉與紫蘇子都可入藥,古時被當作中藥,用于治療疾病,時至今日,紫蘇就像九層塔一樣,被廣泛用于日常生活各種食材料當中,可以做成各種調味料、香辛料、餅乾、食品腌漬等用途。
塬產于中國與印度的紫蘇,又稱為水蘇、赤蘇、香蘇、桂荏、白魚蘇,紫蘇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日本、韓國、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均可見其蹤跡,常見的紫蘇大致可分為紫花青葉、白花紅葉、紅色皺葉、綠色皺葉共四種。
藥食同源,調味好幫手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具有獨特香氣的紫蘇,味辛性溫且無毒,具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等作用。由于紫蘇具有發汗力,可用于治療感冒風寒、惡寒、無汗,亦可用于緩解脾胃氣滯、胸悶、嘔噁等癥狀。
在《藥性本草》還提及:「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可見性味辛溫的紫蘇,具有解魚蟹毒的作用,中魚蟹毒后以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可用于食用魚蟹之后引起的吐瀉腹痛。
在營養價值方面,新鮮的紫蘇葉營養成分比蔬菜高,有豐富的鐵質、各種人體成長所需的維生素與多種氨基酸,有機化學物質則包括紫蘇醛、紫蘇醇等成分。此外,紫蘇葉片中的粗蛋白超過22%,粗纖維含量也很豐富。
至于紫蘇種子,也富含亞麻酸等各類油脂,以及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而紫蘇特有的特殊香氣,不但可以做為湯品、醬料、熟食調味的好幫手,亦可達到舒緩神經、消除緊張的作用。
紫蘇也是非常好的天然色素及香料,最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紫蘇梅了。其實紫蘇除了腌梅子外,亦可入菜。生食時可裹米飯沾點醬油吃,或配生魚片、生蘿蔔絲吃。魚湯、排骨湯起鍋前,可摘下3~4片紫蘇葉入湯中,增添美味;滷肉時也搭配幾片紫蘇葉同滷,更能入味;炒菜、煎魚、炒蛤仔、海瓜子等亦可做為香辛料加入(如九層塔用法);還可裹麵煳用來炸出清香爽口的天婦羅。
紫蘇的民間傳說
除了入藥與食用之外,紫蘇也與民間傳說和生活習俗緊密連結,在中國大陸的廣東河源市義合鎮,河源本地人把紫蘇當做香料配菜;在詩人蘇東坡后代群聚、具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蘇家園」中,不但可以在「紫蘇園」找到紫蘇的蹤跡,還隱含特殊意義。
相傳蘇東坡第七代孫蘇天榮,七百多年前從江西途中夜宿義合,當晚夢見五位老人告知,岸上風水好,紫蘇長得茂密高大。他醒來后想起此夢,感覺紫蘇與本姓「蘇」有緣,上岸看見一棵大榕樹,后來升任至四川任官,便叮囑后人定居此處,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赴東莞任官時在此定居,「紫蘇園」便成了蘇家人對先祖懷念的寄託。
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也記載了紫蘇可以用來做為端午節香包的填充物,「紫蘇、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臺灣有些地方習俗,會在端午節製作「咸茶」,先用鹽來腌紫蘇葉和蕃石榴葉,據說可以當藥茶,清除一切毒氣。
紫蘇兼具食療與保健的雙重功效,也引起醫學界的注意。相關研究顯示,紫蘇萃取物具有抑制腫瘤過度增生、抗發炎等特性,但是經過純化之后的紫蘇萃取物仍具有刺激性,接觸后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對紫蘇過敏、孕婦與計劃哺乳者不宜貿然大量食用。
驅蟲好幫手
紫蘇全株植物的高度大約不超過100公分,每年6至8月,會開滿紫羅蘭色和白色的花瓣。紫蘇在開花之前,香氣最濃郁,種在花園裡,可以幫助其他植物驅逐毛毛蟲、跳蚤、蝨子,移植到小盆栽當中,放在辦公室或窗臺邊,也可以作為小巧可愛的觀賞植物。
醒腦美膚浴
紫蘇中特有的天然香氣,具有神經放鬆、提神醒腦、消除疲勞、保養皮膚等效果,疲累的時候,不妨取乾燥的紫蘇葉,把適量的紫蘇包入紗布袋中,先用熱水煮開之后,在加入浴缸中間,將水溫調至身體可接受的熱度(如泡溫泉時的水溫),進行一次舒服的藥草浴,可達到消除疲勞、舒緩身心的作用。
抑菌止血劑
紫蘇的水煎劑,具有解熱、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分泌等效果,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有抑菌作用,外用有相當好的止血效果,用新鮮的紫蘇葉搗泥外擦涂患部,對于疣的抑菌效果良好。
營養地圖
紫蘇醇(perilly alcohol):這是紫蘇的主要成份之一。根據研究,紫蘇醇具有抗腫瘤、抑制乳癌、抑制癌細胞增生等作用。
紫蘇醛(Perillaldehyde):紫蘇的獨特芳香氣味來自于紫蘇醛,此成分可刺激嗅覺神經使胃液分泌、增進食欲,亦可做為天然防腐劑,用來當做醬油、腌漬物等食材的防腐劑,具有預防食物中毒、延長保鮮期等作用。
左旋檸檬烯:有時也稱之為檸檬精油。研究顯示,左旋檸檬烯具有抑制與預防腫瘤作用。
維生素:紫蘇富含維生素A、B、C、B1、B2、E與鈣、 磷、鐵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預防動脈硬化、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
纖維質:可幫助食物消化,并維持消化系統功能正常運作,有幫助于預防并改善便秘,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