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吃頓飯竟把自己吃到了醫院里!”北京市民陳先生憤憤不平。8月3日中午,他在一家川菜館吃飯后,食物中毒,被送進醫院,后來得知是扁豆沒炒熟。
“圖的是方便快捷,一家人出去吃,也有氣氛。”陳先生自嘲是食客一族。而相對于夏季餐館熙熙攘攘的顧客,餐飲食品安全并不令人放心。
正午12時是就餐高峰,位于北京朝陽北路上的某家常菜館內人頭攢動。
“今兒天熱,建議您嘗嘗新推出的夏令涼菜系列,清淡爽口。”楊先生剛一落座,服務人員便開始熱情地推薦起來。
“來一份拍黃瓜,一盤蒜泥白肉。”環顧餐館四周,幾乎每桌都點了涼菜。“涼菜看起來不錯,就是不知做的衛不衛生。”楊先生說。
抱著和楊先生相同的疑問,筆者假借催菜,進入菜館廚房,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偌大的廚房沒有專門的涼菜制作間,也沒見到消毒設備,未洗凈的蔬菜隨地堆放,大塊豬肉漂在冷水池里,全不管蚊蠅亂飛。在廚房西北角,一位師傅正忙得不可開交:只見他把一大撮長長的青菜連莖帶葉丟進一個大盆里,在水龍頭下隨便搓了幾下,便撈出放進旁邊一個已看不出顏色的塑料籃內;用濕抹布把剛剛切完生肉的砧板隨便抹兩下,就開始切菜;接著把切好的青菜在沸水中稍微過一下,撈出放在盤中;加點調料,用手擺弄整齊些,一盤涼拌菜就完工了。
據一位餐飲業內人士介紹,制作涼拌菜一般要“五個專”,即專人加工、專室制作、專用工具、專用冷藏、專用消毒設備。但實際上多數餐館為了節約成本,基本都不配備單獨的涼菜制作室,生熟混作司空見慣。
“我們是小菜館,小本經營,如果嚴格按照市衛生局的要求做,哪來那么多錢呢?”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一家小餐館老板訴苦,資金短缺是衛生措施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北京金臺西路旁小區內,一家名為“成都小吃”的餐館,廚房與泔水桶、垃圾堆相鄰,蚊蠅飛舞。“飯菜味道還不錯,但是衛生條件太差了,要不是趕時間,我不會在這里吃飯的。”大學生小李皺著眉頭說。
7、8月份是食物中毒多發季節,由于氣溫高,蒼蠅、蟑螂及病菌繁殖很快,食物容易腐爛變質,特別是一些未經過高溫炒制的涼菜,如不按衛生要求操作,很容易被污染變質,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餐館后廚的監管,公開后廚操作過程,這既是對消費者負責,也便于有關部門監管,還會為餐館招攬新客源,一舉多得。同時,加大違規操作處罰力度,促進餐館加強自律。
北京市朝陽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李洋表示,衛生監督部門不是不管,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朝陽區餐飲單位有1萬家左右,但執法人員只有100多人,這些人同時還負責學校、環境等衛生問題。“衛生監管關鍵要‘軟硬件’結合,一方面抓餐飲衛生設備的完善,另一方面抓食品經營者的自律意識。”李洋說。
李洋透露,下半年飲食衛生監管將從三方面加強:一是重新對餐飲單位量化分級,實行動態管理,獎優罰劣;二是繼續實行衛生監管員制度,加大巡查力度;三是針對食品添加劑、餐具消毒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餐飲安全四警示(鏈接)
夏秋季節,天氣濕熱,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和北京市衛生局聯合發出消費預警,提醒廣大消費者嚴防食物中毒的發生。
一是預防采食野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7至9月,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是野蘑菇生長和采摘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多發季節。公眾如不仔細辨別、鑒定而采食野蘑菇,很容易引發食物中毒。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可導致人體臟器的損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切勿采摘、購買和食用不能辨認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以免誤食中毒。
二是天熱嚴防病從口入。氣溫高、濕度大非常適于各種微生物的繁殖,食物極易腐敗。有些大排檔的經營者為招攬客人,制作了許多品種的熟食、涼菜,但這些食品因加工或貯存不當,極易滋生病菌及病菌毒素。有些大排檔無有效的防塵防蠅設施,蒼蠅叮爬,污染食物,容易引發食物中毒。建議消費者到有餐飲服務許可證及食品衛生條件較好的餐飲單位用餐。盡量少吃涼菜和海鮮產品,腸胃不好的消費者應少喝啤酒等冷飲,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三是嚴防旅游團隊食物中毒。目前旅游團隊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呈上升勢頭。各賓館飯店、食堂及各種形式的“農家樂”,要加強自律,提高餐飲安全意識,切實保護廣大游客的身體健康。
四是嚴防扁豆加工不當引發中毒。近年來集體用餐單位尤其是建筑工地食堂成為食用扁豆中毒的多發地,大批量加工且未充分做熟是根本原因。食堂等集體用餐單位要提高預防扁豆中毒的意識。
(拂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