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名詞的翻譯是翻譯過程中所要面對的諸多問題之一環。大多數譯者只能向英漢詞典中去求解。不幸的是,國內的英漢詞典在這方面可信度不高,翻譯工作者如果不察,貿然據以參考,往往會鬧出笑話。舉例來說,green bean是「四季豆」,但常誤為「綠豆」(mung bean);linden系「椴樹」,但在臺灣卻給當作「菩提」;oak系「櫟樹」但往往譯成「橡樹」,幾使「櫟樹」真名不彰;olive與「中國橄欖」,date與「棗子」都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卻因誤譯讓人以為是相同的東西。 至于動物方面bald eagle (白頭海雕)頭并不禿,卻給譯成「禿鷹」,killer whale(虎鯨)并不吃人,卻被冠以「殺人鯨」的惡名。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筆者擬以這方面的問題提出探討,并指出如欲由英文通名查證中文通名,可先透過大學詞典找出學名,再由學名與中文名稱的對照表來找中文通名的辦法,以解決這類問題。
關鍵詞:動植物名詞、翻譯過程、英漢詞典、可信度、通名、大學詞典、學名
一、前言
翻譯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極多,動植物名詞的翻譯即是其中一環。大多數譯者都不是動植物專家,碰到問題只能向英漢詞典中去求解。不幸的是,四五十年來國內編纂英漢詞典多由語文學者主持,缺乏其他領域專家參與,也不善利用既有的文獻及工具書來循名核實,因此稍微涉及專業領域的詞匯或新生事物的譯名,就常出現訛誤,即連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也不乏誤譯。這樣陳陳相因、以訛傳訛的結果,對于翻譯、英語教學等方面已造成不少負面影響。譬如:orange一字在英文里通常系指「橙」,然而廿年前大多數英漢詞典、英語教材及譯本里幾乎都把它譯成「橘子」(tangerine或mandarin);同樣orange juice(橙汁),譯成「橘子水」也就見怪不怪了(注1)。雖然經過筆者等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時至今日,仍未能完全得到更正(注2)。可見制造錯誤多么容易,而更正一個錯誤有多艱難。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在翻譯教學上一方面要讓學生有這方面的警覺,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自己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背景知識
在介紹常見動植物名詞之前,筆者先就相關的生物分類名詞稍做簡介。
生物之分類系統,由共相到殊相,通常分為:界(kingdom),門(在動物為phylum, 在植物為division),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種」是分類系統中最基本單位。形態相近,遺傳特征較近的許多種,合稱「屬」,形態相近的屬合稱「科」,以此類推(注3)。
地球上的生物,光是植物大約就有五十五萬種之多,而動物里面,昆蟲已命名的就在一百萬種以上,因此除了我們日常特別熟悉的動植物,可以分辨其種名外,大多數的生物我們大約只能認識到屬或科的程度。譬如,大部份中學以上程度的人對屬于「貓科」(cat family)的虎(tiger)、豹(leopard或panther)(注4)、獅(lion)應該都能區分,區別同樣屬于「犬科」(dog family)的狐(fox)、狼(wolf)、狗(dog)大概也沒問題,而我們平常所說的貓、狗所指涉的大約是「貓屬動物」,「狗屬動物」的泛稱。至于比較確切的種名,中西方人士就因文化社會背景不同而有明顯差異。
三、文化差異造成繁簡有別
歐美人士比較鐘愛寵物,貓狗在他們生活經驗里占比較重要的地位,因此多能說出十幾種乃至數十種不同品種貓狗稱呼。以狗而言,光是獵犬類(hound)至少就有pointer(指示犬),beagle(小獵兔犬),spaniel(西班牙獵犬),terrier(㹴),setter(雪達犬),retriever(尋獵犬)等。其他諸如German shepherd(狼犬),great Dane(大丹犬),sheepdog(牧羊犬),greyhound(靈犬是),mastiff(獒犬),shar-pei(沙皮),bulldog(斗牛犬),boxer(拳師狗),dachshund(臘腸狗),Saint Bernard(圣伯納),以及拜電影101忠狗之賜漸為國人熟悉的Dalmatian(大麥町)等,都是英文中經常出現的。相對而言,這些不同品種的狗,我們說得出種名的恐怕不到一半(注5)。
中國人對吃比較看重,因此水產海鮮方面的名稱就比英美明確、豐富。許多魚貝在中文里區分的很清楚,但英文卻往往以一個名字來代表,如鯽魚(crucian carp),鯉魚(common carp),草魚(grass carp),鱔魚(finless eel),河鰻(freshwater eel)在中文里通常分得清清楚楚,英文卻分別只以carp及eel籠統稱之。反倒是「鰻」這個名稱,在中文既可指「河鰻」,亦可指「海鰻」。但英文里海鰻則有牠自己的名稱moray。又如在中文里貝類的「海扇」及「日月蛤」,海鮮食品的「干貝」(dried scallop,曬干了的海扇類的肌柱)或「帶子」(fresh scallop,新鮮的干貝),在英文里平常都以scallop一個字概括(注6)。
再以龜鱉為例:英文里把tortoise, turtle和terrapin這三大類爬蟲動物合稱為龜鱉目動物(chelonians)。tortoise通常指陸棲龜類;turtle則是許多不同科的海龜,如hawksbill turtle(玳瑁),green turtle(綠蠵龜),leatherback turtle(棱龜)等,以及淡水龜,如soft-shelled turtle(鱉)之類與陸龜的籠統稱呼。Terrapin(水龜)一詞臺灣讀者較為陌生,常被訛譯為「鱉」,它包含了好幾個屬,其中diamond terrapin(菱紋背水龜)以美味著名于世。比較麻煩的是tortoise通常用以指陸龜,可是用來做鏡框或裝飾品的玳瑁殼卻偏偏叫tortoiseshell。
像這種中英文不對等,英文一詞可用以指涉多個物種,而中文里要清楚分辨,或者中文一詞可以涵蓋好幾種東西,英文卻必須明白分別的例子其實很多,也是我們最感棘手的。可惜現階段英漢詞典在這些方面仍存在許多缺陷,因此無論譯者、學習者及教學者都應該特別留意這個現象。
四、幾個常見訛譯的辨析及考證方法
此外,因為飲食習慣與物產的差異,許多西方常見的香料、蔬果,在臺灣因為不普及,以往在翻譯成中文時出現了相當多的錯誤或張冠李戴的情況。譬如:olive與「中國橄欖」,date, prune和「棗子」都是完全不同的植物,但在臺灣往往被混為一談。olive可用來榨油,學名Olea europaea,原產于波斯,是木犀科植物(olive family),本來中文叫「齊墩果」,與屬于橄欖科(bursera family)的中國橄欖(Canarium album)在植物分類上不只不同「科」,而且不同「目」,可以說是相去十萬八千里,難怪許多人會好奇的問:我們的中國橄欖可以榨得出「橄欖油」嗎?但是把它誤譯為「橄欖」已有相當久的歷史,要想完全改變也許有困難,筆者建議以后翻譯olive可采「油橄欖」或「洋橄欖」一詞(注7)。這樣也比較容易讓讀者了解olive與olive oil的關系。而中國橄欖譯成英文時最好就直接用學名canarium,若不得已可稱之為Chinese olive。
學名Phoenix dactylifera的date,是棕櫚科植物date palm(海棗樹)的果實,prune則是干燥后的李子(plum),兩者都常被誤譯為「棗子」。棗子(Zizyphus jujuba)正確的英文名稱叫jujube,是屬于鼠李科(buckthorn family)植物(注8)。
green bean是「四季豆」,又稱「敏豆」,但常被望文生義,以為是「綠豆」,其實「綠豆」的英文是mung bean。我們就利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我的考證過程。根據1996年版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green bean的定義是 “the slender immature green pod of the kidney bean, eaten as a vegetable.” 這里的關鍵點在于kidney bean的中文名叫什么?許多英漢詞典把kidney bean誤譯成「蠶豆」,(broad bean才是蠶豆),如果我們相信它,green bean就成了蠶豆的嫩莢了。然而根據同詞典,kidney bean的學名是Phaseolus vulgaris。我們再根據臺灣的蔬菜一書,就可查出Phaseolus vulgaris就是「四季豆」(注9)。
像這樣先根據英文普通名稱(common name)在college dictionary上查得學名(scientific name),再由學名去找中文通名的過程,我稱之為「三角還原法」。這樣找出來的中文名稱,通常是比較正式或通用的名稱。當然,不可避免的,許多動植物的中文名稱常常不只一個。其實英文也是一樣,往往一種動植物英文有好幾個通名。幸好每種動植物只有一個拉丁學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學名通常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是「屬名」,第二個是「種加詞」,以上述「四季豆」的學名為例,Phaseolus是「屬名」,vulgaris是描述該品種性狀的「種加詞」(注10)。如果某種動植物尚未有中文名稱,我們也可以參考拉丁學名的意義來創譯一個中文名稱。
只要我們對英文動植物現有的中譯名稱有疑問,就可依據前述的「三角還原法」找出比較可靠的中文名稱。這樣比查英漢詞典,甚至也比光查國人編的專業書籍的英漢索引可靠。因為國內動植物學者對拉丁學名與中文通名的對應關系通常比較不會出錯,但對拉丁學名與英文通名的對應關系就不那么熟悉,而且所列英文通名可能是輾轉抄來的,因此出錯的可能性就會較高。同樣的,英美動植物專家對于英美通名與拉丁學名的關系也會較有把握。所以我們若先在大學詞典中找到學名,再從國內學者所編寫的書中去尋找中文名稱,應是比較可靠的方式。掌握這個方法,即便不是動植物專家,也可以自己解決動植物譯名的問題。推而廣之,更可以厘清目前英漢工具書中對錯夾雜,令人莫衷一是的現象。
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證明linden或lime是「椴樹」,譯成「菩提樹」是錯的。「菩提樹」的英文是pipal或bo tree。所以我們耳熟能詳的奧地利民謠「菩提樹下」應叫「椴樹下」,花茶店賣的「菩提花茶」其實是「椴茶」。
oak則是「櫟樹」(注11),當初被誤譯為「橡」是譯者移「果」接木的結果,因為中文里「橡」就是「櫟實」(注12)。我們的中文詞典里通常只收「橡」、「橡實」,沒收「橡樹」一詞。不過這個誤譯在民初就已出現,也許積重難返,我們在翻譯時只好說明「俗稱橡樹」了。
同樣,我們也可以查出愛爾蘭、韋爾斯民歌中經常出現的cockle一字是指「鳥尾蛤」不是「海扇」(注13)。美國國鳥bald eagle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應是「白頭海雕」,譯成「禿鷹」是沒道理的。因為bald eagle頭部覆蓋白色羽毛,并不禿,誤譯成「禿鷹」是誤會bald的意思。據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bald有“having white on the head”的意思。還有,海豚科的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被訛譯成「殺人鯨」也是望文生義的結果。killer的由來是因為牠會獵食海中其他的鯨豚,但并不會吃人,牠的中文通名是「虎鯨」(注14)。
五、教學應用與資源利用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介紹翻譯信息與工具書的使用時會先出一些動植物名稱的問題讓學生來做練習(圖片1),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里了解有哪些信息與工具可以使用。然后我再根據學生的答案來說明如何辨別信息及坊間工具書的可信度。我也鼓勵學生平常留意有用信息,把有用的相關信息影印、剪貼下來,分門別類建立dossier(相關信息文件),這樣在學習與查考時就能得心應手。
此外,由于網絡的發達,除了傳統的工具書以外,也可以上網去查尋。茲以魚貝類為例,從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網址:www.tfrin.gov.tw中就可以進入十六個與水產有關的網站,其中介紹魚貝類的圖說的網站,就有好幾個,信息極為豐富,對于從事翻譯與教學的人是極為方便的利器。當然這些網站上所提供的英文通名并不是絕對可靠,若有疑問,仍需以前面所提的「三角還原法」來加以驗證。
(蘇正隆 臺灣翻譯學學會執行長)
注釋:
注1:橙子與橘子都是蕓香科柑橘屬(citrus)植物,英美人士較常食用橙子,而較少食用橘子,因此他們不一定能分辨橙橘。如果一個英美人士把橘子稱為orange是情有可原的。但國人對橙橘應該能分辨得很清楚。橘子的皮膨松易剝(with a loose skin that is easily removed),橙子的皮則較堅韌(with a tough rind),所以通常要用刀切。
注2:筆者在書評書目83期,(臺北:1980)及英文典型錯誤分析(臺北:書林,1983)中皆曾提出orange誤譯的問題。
注3:參閱李學勇,植物學要義,頁402-403,臺北:正中,1996。
注4:leopard通常指「花豹」,panther通常指「黑豹」,參見The Concise Columbia Encyclopedia,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94。
注5:以上十七種狗名,英美出版收詞五萬以上的口袋型平裝小詞典如: Random House Webster’s Dictionary, 3rd ed. 1998, Merriam Webster’s Dictionary, 1997及Harrap’s Easy English Dictionary, 1993至少都收錄十三、四種左右,而國人編纂的一般中英文詞典收錄以上狗名的可謂少之又少,由此可見一斑。
注6:參閱顧寶和主編,英漢分類百科詞典,頁548,南京:譯林,1992。
注7:丘應模即采用「油橄欖」的譯名,見其臺灣的水果,臺北:渡假,1998一書。另外參閱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臺北:商務,1980-81。及廖日京,臺灣木本植物目錄,臺北:書林,1979。
注8:見丘應模(1998)
注9:吳昭其,臺灣的蔬菜(二),頁120,臺北:渡假,1997。
注10:郭善基、尹祚棟,認識植物拉丁學名,頁8-9,臺北:渡假,1996。
注11:見劉棠瑞、廖日京(1980-81)
注12:見辭海,中冊,頁2432,引廣韻「橡,櫟實。」
注13:貝殼圖鑒,頁218,臺北:貓頭鷹,1996。
注14:周蓮香,臺灣鯨類圖鑒,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1994。及鯨與海豚圖鑒,臺北:貓頭鷹,1997。
附件一:翻譯信息與工具書的使用
A.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英文名稱,最好附上學名:
1.鯧魚 2.旗魚 3.石斑 4.鮪魚 5.鱸魚 6.鱒魚 7.鮭魚 8.魷魚 9.船蛸 10.鯽魚
B.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中文名稱:
1. mackerel 2. cuttlefish 3. snapper 4. cod fish 5. sole 6. cockle 7. spiny lobster 8. mussel 9. sea bream 10. abalone
C. 查出底下谷物、蔬果、樹木的英文名稱:
1.蕎麥 2.綠豆 3.大豆 4.豌豆 5.絲瓜 6.苦瓜 7.柿子 8.柚子 9.山竹 10.棗子 11.四季豆 12.辣椒 13.桑 14.枇杷 15.九層塔 16.芫荽(香菜) 17.榕樹 18.菩提樹 19.油加利(桉) 20.酪梨
附件二:翻譯信息與工具書的使用(附參考答案)
A.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英文名稱,最好附上學名:
1.鯧魚 pomfret 2.旗魚 sailfish 3.石斑 grouper 4.鮪魚 tuna 5.鱸魚 bass 6.鱒魚 trout 7.鮭魚 salmon 8.魷魚 squid 9.船蛸 paper nautilus 10.鯽魚 crucian carp
B.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中文名稱:
1. mackerel 鯖 2. cuttlefish 墨魚 3. snapper 鯛 4. cod fish 鱈魚 5. sole 鰨 (比目魚) 6. cockle 鳥尾蛤 scallop 海扇 7. spiny lobster 龍蝦 8. mussel 貽貝,殼菜蛤 9. sea bream 烏魴,嘉鱲 10. abalone 鮑魚
C. 查出底下谷物、蔬果、樹木的英文名稱:
1.蕎麥 buckwheat 2.綠豆 mung bean 3.大豆 soybean 4.豌豆 garden pea 5.絲瓜 loofah; sponge gourd 6.苦瓜 bitter gourd 7.柿子 persimmon 8.柚子 pomelo; shaddock 9.山竹 mangosteen 10.棗子 jujube 11.四季豆 green bean 12.辣椒 chili 13.桑 mulberry 14.枇杷 loquat 15.九層塔 basil 16.芫荽(香菜) coriander 17.榕樹 ficus 18.菩提樹 pipal 19.油加利(桉) eucalyptus 20.酪梨 avacado
關鍵詞:動植物名詞、翻譯過程、英漢詞典、可信度、通名、大學詞典、學名
一、前言
翻譯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極多,動植物名詞的翻譯即是其中一環。大多數譯者都不是動植物專家,碰到問題只能向英漢詞典中去求解。不幸的是,四五十年來國內編纂英漢詞典多由語文學者主持,缺乏其他領域專家參與,也不善利用既有的文獻及工具書來循名核實,因此稍微涉及專業領域的詞匯或新生事物的譯名,就常出現訛誤,即連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也不乏誤譯。這樣陳陳相因、以訛傳訛的結果,對于翻譯、英語教學等方面已造成不少負面影響。譬如:orange一字在英文里通常系指「橙」,然而廿年前大多數英漢詞典、英語教材及譯本里幾乎都把它譯成「橘子」(tangerine或mandarin);同樣orange juice(橙汁),譯成「橘子水」也就見怪不怪了(注1)。雖然經過筆者等二十多年來的努力,時至今日,仍未能完全得到更正(注2)。可見制造錯誤多么容易,而更正一個錯誤有多艱難。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在翻譯教學上一方面要讓學生有這方面的警覺,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自己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背景知識
在介紹常見動植物名詞之前,筆者先就相關的生物分類名詞稍做簡介。
生物之分類系統,由共相到殊相,通常分為:界(kingdom),門(在動物為phylum, 在植物為division),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種」是分類系統中最基本單位。形態相近,遺傳特征較近的許多種,合稱「屬」,形態相近的屬合稱「科」,以此類推(注3)。
地球上的生物,光是植物大約就有五十五萬種之多,而動物里面,昆蟲已命名的就在一百萬種以上,因此除了我們日常特別熟悉的動植物,可以分辨其種名外,大多數的生物我們大約只能認識到屬或科的程度。譬如,大部份中學以上程度的人對屬于「貓科」(cat family)的虎(tiger)、豹(leopard或panther)(注4)、獅(lion)應該都能區分,區別同樣屬于「犬科」(dog family)的狐(fox)、狼(wolf)、狗(dog)大概也沒問題,而我們平常所說的貓、狗所指涉的大約是「貓屬動物」,「狗屬動物」的泛稱。至于比較確切的種名,中西方人士就因文化社會背景不同而有明顯差異。
三、文化差異造成繁簡有別
歐美人士比較鐘愛寵物,貓狗在他們生活經驗里占比較重要的地位,因此多能說出十幾種乃至數十種不同品種貓狗稱呼。以狗而言,光是獵犬類(hound)至少就有pointer(指示犬),beagle(小獵兔犬),spaniel(西班牙獵犬),terrier(㹴),setter(雪達犬),retriever(尋獵犬)等。其他諸如German shepherd(狼犬),great Dane(大丹犬),sheepdog(牧羊犬),greyhound(靈犬是),mastiff(獒犬),shar-pei(沙皮),bulldog(斗牛犬),boxer(拳師狗),dachshund(臘腸狗),Saint Bernard(圣伯納),以及拜電影101忠狗之賜漸為國人熟悉的Dalmatian(大麥町)等,都是英文中經常出現的。相對而言,這些不同品種的狗,我們說得出種名的恐怕不到一半(注5)。
中國人對吃比較看重,因此水產海鮮方面的名稱就比英美明確、豐富。許多魚貝在中文里區分的很清楚,但英文卻往往以一個名字來代表,如鯽魚(crucian carp),鯉魚(common carp),草魚(grass carp),鱔魚(finless eel),河鰻(freshwater eel)在中文里通常分得清清楚楚,英文卻分別只以carp及eel籠統稱之。反倒是「鰻」這個名稱,在中文既可指「河鰻」,亦可指「海鰻」。但英文里海鰻則有牠自己的名稱moray。又如在中文里貝類的「海扇」及「日月蛤」,海鮮食品的「干貝」(dried scallop,曬干了的海扇類的肌柱)或「帶子」(fresh scallop,新鮮的干貝),在英文里平常都以scallop一個字概括(注6)。
再以龜鱉為例:英文里把tortoise, turtle和terrapin這三大類爬蟲動物合稱為龜鱉目動物(chelonians)。tortoise通常指陸棲龜類;turtle則是許多不同科的海龜,如hawksbill turtle(玳瑁),green turtle(綠蠵龜),leatherback turtle(棱龜)等,以及淡水龜,如soft-shelled turtle(鱉)之類與陸龜的籠統稱呼。Terrapin(水龜)一詞臺灣讀者較為陌生,常被訛譯為「鱉」,它包含了好幾個屬,其中diamond terrapin(菱紋背水龜)以美味著名于世。比較麻煩的是tortoise通常用以指陸龜,可是用來做鏡框或裝飾品的玳瑁殼卻偏偏叫tortoiseshell。
像這種中英文不對等,英文一詞可用以指涉多個物種,而中文里要清楚分辨,或者中文一詞可以涵蓋好幾種東西,英文卻必須明白分別的例子其實很多,也是我們最感棘手的。可惜現階段英漢詞典在這些方面仍存在許多缺陷,因此無論譯者、學習者及教學者都應該特別留意這個現象。
四、幾個常見訛譯的辨析及考證方法
此外,因為飲食習慣與物產的差異,許多西方常見的香料、蔬果,在臺灣因為不普及,以往在翻譯成中文時出現了相當多的錯誤或張冠李戴的情況。譬如:olive與「中國橄欖」,date, prune和「棗子」都是完全不同的植物,但在臺灣往往被混為一談。olive可用來榨油,學名Olea europaea,原產于波斯,是木犀科植物(olive family),本來中文叫「齊墩果」,與屬于橄欖科(bursera family)的中國橄欖(Canarium album)在植物分類上不只不同「科」,而且不同「目」,可以說是相去十萬八千里,難怪許多人會好奇的問:我們的中國橄欖可以榨得出「橄欖油」嗎?但是把它誤譯為「橄欖」已有相當久的歷史,要想完全改變也許有困難,筆者建議以后翻譯olive可采「油橄欖」或「洋橄欖」一詞(注7)。這樣也比較容易讓讀者了解olive與olive oil的關系。而中國橄欖譯成英文時最好就直接用學名canarium,若不得已可稱之為Chinese olive。
學名Phoenix dactylifera的date,是棕櫚科植物date palm(海棗樹)的果實,prune則是干燥后的李子(plum),兩者都常被誤譯為「棗子」。棗子(Zizyphus jujuba)正確的英文名稱叫jujube,是屬于鼠李科(buckthorn family)植物(注8)。
green bean是「四季豆」,又稱「敏豆」,但常被望文生義,以為是「綠豆」,其實「綠豆」的英文是mung bean。我們就利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我的考證過程。根據1996年版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green bean的定義是 “the slender immature green pod of the kidney bean, eaten as a vegetable.” 這里的關鍵點在于kidney bean的中文名叫什么?許多英漢詞典把kidney bean誤譯成「蠶豆」,(broad bean才是蠶豆),如果我們相信它,green bean就成了蠶豆的嫩莢了。然而根據同詞典,kidney bean的學名是Phaseolus vulgaris。我們再根據臺灣的蔬菜一書,就可查出Phaseolus vulgaris就是「四季豆」(注9)。
像這樣先根據英文普通名稱(common name)在college dictionary上查得學名(scientific name),再由學名去找中文通名的過程,我稱之為「三角還原法」。這樣找出來的中文名稱,通常是比較正式或通用的名稱。當然,不可避免的,許多動植物的中文名稱常常不只一個。其實英文也是一樣,往往一種動植物英文有好幾個通名。幸好每種動植物只有一個拉丁學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學名通常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是「屬名」,第二個是「種加詞」,以上述「四季豆」的學名為例,Phaseolus是「屬名」,vulgaris是描述該品種性狀的「種加詞」(注10)。如果某種動植物尚未有中文名稱,我們也可以參考拉丁學名的意義來創譯一個中文名稱。
只要我們對英文動植物現有的中譯名稱有疑問,就可依據前述的「三角還原法」找出比較可靠的中文名稱。這樣比查英漢詞典,甚至也比光查國人編的專業書籍的英漢索引可靠。因為國內動植物學者對拉丁學名與中文通名的對應關系通常比較不會出錯,但對拉丁學名與英文通名的對應關系就不那么熟悉,而且所列英文通名可能是輾轉抄來的,因此出錯的可能性就會較高。同樣的,英美動植物專家對于英美通名與拉丁學名的關系也會較有把握。所以我們若先在大學詞典中找到學名,再從國內學者所編寫的書中去尋找中文名稱,應是比較可靠的方式。掌握這個方法,即便不是動植物專家,也可以自己解決動植物譯名的問題。推而廣之,更可以厘清目前英漢工具書中對錯夾雜,令人莫衷一是的現象。
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證明linden或lime是「椴樹」,譯成「菩提樹」是錯的。「菩提樹」的英文是pipal或bo tree。所以我們耳熟能詳的奧地利民謠「菩提樹下」應叫「椴樹下」,花茶店賣的「菩提花茶」其實是「椴茶」。
oak則是「櫟樹」(注11),當初被誤譯為「橡」是譯者移「果」接木的結果,因為中文里「橡」就是「櫟實」(注12)。我們的中文詞典里通常只收「橡」、「橡實」,沒收「橡樹」一詞。不過這個誤譯在民初就已出現,也許積重難返,我們在翻譯時只好說明「俗稱橡樹」了。
同樣,我們也可以查出愛爾蘭、韋爾斯民歌中經常出現的cockle一字是指「鳥尾蛤」不是「海扇」(注13)。美國國鳥bald eagle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應是「白頭海雕」,譯成「禿鷹」是沒道理的。因為bald eagle頭部覆蓋白色羽毛,并不禿,誤譯成「禿鷹」是誤會bald的意思。據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bald有“having white on the head”的意思。還有,海豚科的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被訛譯成「殺人鯨」也是望文生義的結果。killer的由來是因為牠會獵食海中其他的鯨豚,但并不會吃人,牠的中文通名是「虎鯨」(注14)。
五、教學應用與資源利用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介紹翻譯信息與工具書的使用時會先出一些動植物名稱的問題讓學生來做練習(圖片1),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里了解有哪些信息與工具可以使用。然后我再根據學生的答案來說明如何辨別信息及坊間工具書的可信度。我也鼓勵學生平常留意有用信息,把有用的相關信息影印、剪貼下來,分門別類建立dossier(相關信息文件),這樣在學習與查考時就能得心應手。
此外,由于網絡的發達,除了傳統的工具書以外,也可以上網去查尋。茲以魚貝類為例,從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網址:www.tfrin.gov.tw中就可以進入十六個與水產有關的網站,其中介紹魚貝類的圖說的網站,就有好幾個,信息極為豐富,對于從事翻譯與教學的人是極為方便的利器。當然這些網站上所提供的英文通名并不是絕對可靠,若有疑問,仍需以前面所提的「三角還原法」來加以驗證。
(蘇正隆 臺灣翻譯學學會執行長)
注釋:
注1:橙子與橘子都是蕓香科柑橘屬(citrus)植物,英美人士較常食用橙子,而較少食用橘子,因此他們不一定能分辨橙橘。如果一個英美人士把橘子稱為orange是情有可原的。但國人對橙橘應該能分辨得很清楚。橘子的皮膨松易剝(with a loose skin that is easily removed),橙子的皮則較堅韌(with a tough rind),所以通常要用刀切。
注2:筆者在書評書目83期,(臺北:1980)及英文典型錯誤分析(臺北:書林,1983)中皆曾提出orange誤譯的問題。
注3:參閱李學勇,植物學要義,頁402-403,臺北:正中,1996。
注4:leopard通常指「花豹」,panther通常指「黑豹」,參見The Concise Columbia Encyclopedia,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94。
注5:以上十七種狗名,英美出版收詞五萬以上的口袋型平裝小詞典如: Random House Webster’s Dictionary, 3rd ed. 1998, Merriam Webster’s Dictionary, 1997及Harrap’s Easy English Dictionary, 1993至少都收錄十三、四種左右,而國人編纂的一般中英文詞典收錄以上狗名的可謂少之又少,由此可見一斑。
注6:參閱顧寶和主編,英漢分類百科詞典,頁548,南京:譯林,1992。
注7:丘應模即采用「油橄欖」的譯名,見其臺灣的水果,臺北:渡假,1998一書。另外參閱劉棠瑞、廖日京,樹木學,臺北:商務,1980-81。及廖日京,臺灣木本植物目錄,臺北:書林,1979。
注8:見丘應模(1998)
注9:吳昭其,臺灣的蔬菜(二),頁120,臺北:渡假,1997。
注10:郭善基、尹祚棟,認識植物拉丁學名,頁8-9,臺北:渡假,1996。
注11:見劉棠瑞、廖日京(1980-81)
注12:見辭海,中冊,頁2432,引廣韻「橡,櫟實。」
注13:貝殼圖鑒,頁218,臺北:貓頭鷹,1996。
注14:周蓮香,臺灣鯨類圖鑒,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1994。及鯨與海豚圖鑒,臺北:貓頭鷹,1997。
附件一:翻譯信息與工具書的使用
A.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英文名稱,最好附上學名:
1.鯧魚 2.旗魚 3.石斑 4.鮪魚 5.鱸魚 6.鱒魚 7.鮭魚 8.魷魚 9.船蛸 10.鯽魚
B.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中文名稱:
1. mackerel 2. cuttlefish 3. snapper 4. cod fish 5. sole 6. cockle 7. spiny lobster 8. mussel 9. sea bream 10. abalone
C. 查出底下谷物、蔬果、樹木的英文名稱:
1.蕎麥 2.綠豆 3.大豆 4.豌豆 5.絲瓜 6.苦瓜 7.柿子 8.柚子 9.山竹 10.棗子 11.四季豆 12.辣椒 13.桑 14.枇杷 15.九層塔 16.芫荽(香菜) 17.榕樹 18.菩提樹 19.油加利(桉) 20.酪梨
附件二:翻譯信息與工具書的使用(附參考答案)
A.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英文名稱,最好附上學名:
1.鯧魚 pomfret 2.旗魚 sailfish 3.石斑 grouper 4.鮪魚 tuna 5.鱸魚 bass 6.鱒魚 trout 7.鮭魚 salmon 8.魷魚 squid 9.船蛸 paper nautilus 10.鯽魚 crucian carp
B. 查出底下魚貝類的中文名稱:
1. mackerel 鯖 2. cuttlefish 墨魚 3. snapper 鯛 4. cod fish 鱈魚 5. sole 鰨 (比目魚) 6. cockle 鳥尾蛤 scallop 海扇 7. spiny lobster 龍蝦 8. mussel 貽貝,殼菜蛤 9. sea bream 烏魴,嘉鱲 10. abalone 鮑魚
C. 查出底下谷物、蔬果、樹木的英文名稱:
1.蕎麥 buckwheat 2.綠豆 mung bean 3.大豆 soybean 4.豌豆 garden pea 5.絲瓜 loofah; sponge gourd 6.苦瓜 bitter gourd 7.柿子 persimmon 8.柚子 pomelo; shaddock 9.山竹 mangosteen 10.棗子 jujube 11.四季豆 green bean 12.辣椒 chili 13.桑 mulberry 14.枇杷 loquat 15.九層塔 basil 16.芫荽(香菜) coriander 17.榕樹 ficus 18.菩提樹 pipal 19.油加利(桉) eucalyptus 20.酪梨 avac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