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新版在线天堂-桌下含校园污肉高h-坠落女教师-椎名由奈在线播放-六月色婷婷-六月丁香婷婷天天在线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業英語 » 專業知識 » 正文

生物科學類名詞解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26
核心提示:A 1.乙酸營養型(Acetotrophic):能利用、消耗乙酸的營養型。 2.乙酰輔酶A途徑(Acetyl-CoA pathway):一種自養營養型固定CO2的途徑,廣泛存在于專性厭氧的產甲烷細菌、同型乙酸和硫酸鹽還原細菌中。 3.酸性礦排出的水(Acid mine drainage):微生物氧化硫鐵礦產生的

A

1.乙酸營養型(Acetotrophic):能利用、消耗乙酸的營養型。
2.乙酰輔酶A途徑(Acetyl-CoA pathway):一種自養營養型固定CO2的途徑,廣泛存在于專性厭氧的產甲烷細菌、同型乙酸和硫酸鹽還原細菌中。
3.酸性礦排出的水(Acid mine drainage):微生物氧化硫鐵礦產生的含有H2SO4的酸性水。
4.嗜酸菌(Acidophile):生物體能在較低pH下生長得最好。
5.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使底物達到反應狀態所需的能量。
6.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一種調控蛋白,在正調控中,它與DNA上專一位點結合,激活轉錄。
7.急性(Acute):短期感染,通常是以劇烈發作為特征。
8.好氧菌(Aerobe):生物體在呼吸中利用O2,一些生長時需要O2。
9.耐氧厭氧菌(Aerotolerant):不能呼吸氧氣但是有氧氣存在時也不會影響生長的微生物。
10.藻類(Algae):光合營養型真核微生物。
11.嗜堿菌(Alkliphile):能在高pH下生長得最好的生物體。
12.變構酶(Allosteric enzyme):具有兩個結合位點的酶。這兩個位點分別為活性位點(底物結合位點)和變構位點(效應物結合位點)。
13.阿米巴樣運動(Amoeboid movement):生物體以細胞質流動進行移動的一種運動方式。
14.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一組酶,每一種酶能催化一種正確的氨基酸與tRNA連接。
15.氨基糖苷類抗生素(Aminoglcoside):同鏈霉素相同的一類抗生素,含有糖苷鍵連接的氨基糖基團。
16.合成代謝(Anabolism):細胞內所進行的全部生物合成反應。
17.厭氧菌(Anaerobe):生物體在呼吸中不需O2,它們的生長可以被O2抑制。
18.厭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由SO42-或NO3-等物質代替O2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呼吸作用。
19.無氧氨氧化(Anammox):無氧條件下氨的氧化。
20.無氧的(Anoxic):指缺乏氧的環境,通常也是高度還原的環境(低的E0’)。
21.不生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不產生O2的光合作用。
22.天線色素(Antenna):在光復合物中,將能量傳遞至反應中心的捕光色素分子。
23.抗生素(Antibiotic):一種由微生物體產生的化學物質,可以殺死其它微生物或抑制它們的生長。
24.反密碼子(Anticodon):在tRNA分子中的三個堿基序列,它在蛋白質合成中與密碼子堿基配對。
25.抗原性漂變(Antigenic drift):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突變而引起的抗原微小變化。
26.抗原性轉變(Antigenic shift):由于流感病毒基因再分配而引起的抗原較大變化。
27.抗菌劑(Antimicrobial agent):一類能夠殺死或抑制微生物體生長的化合物
28.抗菌藥物抗性(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微生物體獲得的一種能力,能夠在原來敏
感的抗菌藥物存在的情況下生長。
29.反向平行(Antiparallel):在雙鏈DNA中,一條鏈方向由5’→3’,另一條鏈方向由3’→5’。
30.防腐劑(Antiseptic,germicide):能夠殺死或抑制微生物體生長并且對活體組織沒有毒害作用的化學試劑。
31.古細菌(Archaea):一群在系統發育上相關的原核生物,與細菌截然不同。
32.人工染色體(Artificial chromosome):一個克隆載體能夠攜帶非常大的外源DNA片段的插入而存在于細胞內,非常像細胞內染色體。應用最廣的有細               菌人工染色體(BACs)和酵母人工染色體(YACs)。
33.無菌操作技術(Aseptic technique):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使培養基及其他無菌物體保持無菌的方法。
34.天冬苯丙二肽酯(Aspartame):由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組成的一種非營養增甜劑,后者作為甲酯。
35.ABC(ATP-結合盒)轉運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transporter]:由三種蛋白組成的膜轉運系統,其中一種水解ATP運輸特異的營養物進入細胞的蛋白。
36.ATP合成酶(ATP synthase):一種鑲嵌在細胞質膜上的多蛋白酶復合體,能夠將催化ATP的合成與質子動力的消耗偶聯起來。
37.弱化作用(Attenuation):控制基因表達的一種機制。在轉錄起始后,全長mRNA產生前這段時間區域內典型的轉錄被終止。
38.高壓滅菌鍋(Autoclave):利用高溫和高壓蒸汽殺死微生物體的一種滅菌設備。
39.自溶(Autolysis):自發的細胞溶解現象,通常是由例解素的作用引起。
40.自養生物(Autotroph):能夠以CO2作為唯一碳源進行合成自身所需原料的生物。
41.營養缺陷型(Auxotroph):突變后表現出對某一種營養物質需求的微生物個體。 
 
B

1.細菌(Bacteria):一群在系統發育上相關的原核生物,與古細菌截然不同。
2.類菌體(Bacteroid):指在豆科植物根瘤中形態上畸形的根瘤菌細胞,能夠固氮。
3.細菌視紫紅質(Bacteriorhodopsin):一種含有視黃醛的膜蛋白,由某些極端嗜鹽菌產生,能夠形成由光介導的質子動力。
4.細菌葉綠素(Bacteriochlorophyll):不生氧光養生物的葉綠素色素。
5.殺菌劑(Bacteriocidal agent):一類能殺死細菌的試劑。
6.抑菌劑(Bacteriostatic agent):一類能抑制細菌生長的試劑。
7.嗜壓的(Barophilic):指生物體在壓力大于1atm下也能生長很好。
8.耐壓性(Barotolerant):指生物體在提高壓力下也可以生長,但在大氣壓下生長得最好。
9.分批培養(Batch culture):在一固定體積的封閉系統內培養微生物。
10.二分裂(Binary fission):細胞擴大到最小體積的二倍后進行的細胞分裂。
11.生物催化(Biocatalysis):利用微生物來完成特定的化學合成。
12.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水樣本微生物耗氧特性。
13.生物膜(Biofilm):帶有多孔黏液物質并且附著于一個表面上的微生物細胞菌落。
14.生物地球化學(Biogeochemistry):研究以生物為媒介的化學轉化。
15.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 運用計算機工具去獲得、分析、存儲和訪問DNA和蛋白質序列。
16.生物戰爭(Biological warfare):使用生物試劑使人失去戰斗力或殺死他們。
17.生物整治(Bioremediation):通過微生物清除油、有毒化學物質和其他污染。
18.生物合成青霉素(Biosynthetic penicillin):提供特異側鏈前體物給生物體,來進行青霉素特異形式的生產。
19.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生物體進行特定的化學反應以用于工業生產。
20.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利用微生物完成化學反應,這個化學反應是非常昂貴的或非生物手段不能完成的。
21.β內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一類化學結構中含有β內酰胺雜環的抗生素,青霉素便是其中一種。
22.黑煙囪(Black smoker):指極端熱(250-350℃)的深海溫泉噴發出的熱水和各種礦物質。
23.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因攝取含有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所產毒素的食物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
24.釀造(Brewing): 生產酒精飲料,如將麥芽通過發酵生產啤酒。
25.廣譜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能同時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
 
C

1.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在許多自養生物中存在的固定CO2的生化途徑。
2.罐裝(Canning):在密閉容器中封裝食物并通過加熱殺死存活的微生物的過程。
3.莢膜(Capsule):存在于某些細菌最外層的多糖或蛋白質,通常非常粘滑。
4.羧酶體(Carboxysomes):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晶狀體包涵體。
5.基本溫度(Cardinal temperature):某種有機體生長的最低最高和最適溫度。
6.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s):在光合作用膜中與葉綠素并存的疏水性附屬色素。
7.攜帶者(Carrier):無臨床癥狀,但可傳播疾病的感染個體。
8.分解代謝(Catabolism):細胞內能夠產生能量的(一般是ATP)反應。
9.催化劑(Catalyst):一類能加速化學反應而自身在反應過程中不消耗的物質。
10.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美國公
 共健康服務機構,監測疾病動向,向社會和健康防護專家提供疾病信息,是對疾病預
 防和治療監督的公共機構。
11.細胞(Cell):生命物質的基本單位。
12.化學滲透(Chemiosmosis): 將ATP 合成與質子動力的消耗偶聯起來的過程。
13.化能無機營養生物(Chemolithotroph):能夠通過氧化無機化合物獲得能量的生物體。
14.化能有機營養菌(Chemoorganotroph):能夠通過氧化有機化合物獲得能量的生物體。
15.恒化器(Chemostat):是一種用于進行連續培養微生物裝置。在這種培養情況下生長速度和細胞數目都可以被獨立地控制。
16.趨化性(Chemotaxis):生物體直接朝向或背向化學濃度梯度的運動。
17.化療試劑(Chemotherapeutic agent):一類在體內使用的抗微生物制劑。
18.幾丁質(Chitin):存在于真菌和藻類細胞壁中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多聚物。
19.葉綠體(Chloroplast):光合營養的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細胞器。
20.葉綠素(Chlorophyll):光合生物中啟動光合磷酸化過程的含有鎂的卟啉,對光敏感。
22.綠色體(Chlorosome):雪茄形組織,存在于綠色硫細菌和綠色非硫細菌細胞周圍,含有23,天線色素細菌葉綠素(c,d,或e)。
24.染色體(Chromosome):遺傳物質,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以環形存在,在真核生物中是線形,它攜帶有決定細胞功能的基因。
25.慢性(Chronic):長期感染。
26.纖毛蟲(Ciliate):以許多被稱為纖毛的短的附屬物進行快速運動為特征的原生動物。
27.硬化(Cirrhosis):正常肝臟結構被破壞而造成的纖維化。
28.檸檬酸循環(Citric acid cycle):經過一系列循環反應,最終能使乙酸轉化成兩個CO2分子。
29.克隆載體(Cloning vector):可重組外源DNA并使其得以復制的遺傳單位,通常是一種質粒或一種噬菌體。
30.密碼子(Codon):位于mRNA中的三個堿基序列,編碼一種氨基酸。
31.輔酶(Coenzyme):一類非蛋白成分的小分子,可以作為酶的一部分參與催化反應。
32.共同代謝(Cometabolism):指有一種化合物存在的情況下,還有第二種有機化合物的代謝,它可以作為初級能量來源。
33.日用化學藥品(Commodity chemical): 低價的,主要以批發形式銷售的化學藥品,如酒精。
34.共源流行(Common-source epidemic):單一污染源感染大多數人引起的流行。
35.相溶性溶質(Compatible solute):是積累在細胞質中用于調節水活性的分子,但并不抑制生物化學過程。
36.互補(Complementary):核酸序列之間互相能夠堿基配對。
37.復合培養基(Complex medium):由化學成分不確定的物質如酵母膏和牛肉浸膏所組成的培養基。
38.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嬰兒出生時從母親那里獲得的梅毒。。
39.分生孢子(Conidia):真菌的無性孢子。
40.接合(Conjugation):在原核微生物中,可通過細胞之間的接觸并由質粒介導使一個細胞的基因轉移至另一個細胞。
41.泉古生菌(Crenarchaeota):古生菌的一個門,包括超嗜熱原核生物和寒冷生境中的原核生物。
42.內嵴(Cristae):線粒體(折疊)的內膜(系統)。
43.培養基(Culture medium):能溶于水且適合于微生物生長的許多營養物質。
44.細胞質(Cytoplasm):細胞的液體部分,細胞膜構成了它的邊界,但不包括細胞核(如果核存在)。
45.細胞質膜(Cytoplasmic membrane):細胞具有的滲透性的屏障,可使細胞質與周圍環境分隔開。
46.細胞骨架(Cytoskeleton):真核細胞的主要細胞支架,以排列的微絲維持細胞的形態。
 
D

1.凈化(Decontamination):處理某類物體或非生物表面,使其能夠被安全地使用。
2.合成培養基(Defined medium):已知其精確的化學組成成分的培養基。
3.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在厭氧呼吸中NO3-被還原成氣態的氮化合物,主要為N2。
4.消毒劑(Disinfectant):只能用于非生物體的抗微生物制劑。
5.消毒(Disinfection):清除非生物物體或表面的微生物。
6.歧化反應(Disproportionation):一個化合物分裂成兩個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其中一個比原始化合物更容易被氧化,另一個更容易被還原。
7.蒸餾飲料(Distilled beverage):指經蒸餾被濃縮的酒精飲料。
8.分裂體(Divisome):和原核生物細胞分裂相關的一種蛋白復合物。
9.DNA:脫氧核糖核酸,細胞和一些病毒的遺傳物質。
10.DNA指紋分析(DNA fingerprinting):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測定某組織樣品中DNA的來源。
11.DNA回旋酶(DNA gyrase):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種酶,在DNA中引入負超螺旋。
12.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以反向平行的DNA鏈為模板,按照5’→3’方向催化合成新鏈DNA。
13.DNA 疫苗(DNA vaccine):利用病原體的遺傳物質引起免疫應答反應。
域(Domain):生物學分類的最高標準。 
 
E

1.生態(Ecology):在自然環境中,對有機體的研究。
2.生態系統(Ecosystem):指生物體與它們的自然環境形成的群落。
3.電子受體(Electron acceptor):在反應過程中能夠從其他物質得到電子,從而處于還原狀態的物質。
4.電子供體(Electron donor):在反應過程中能夠提供電子給電子受體,從而處于氧化狀態的物質。
5.新發性傳染(Emerging infection):在過去的20年中發病率不斷提高的傳染病或在不久的將來其威脅會上升的傳染病。
6.地方性流行。‥ndemic):一直存在但通常發病率低的疾病。
7.吸能(Endergonic):需要能量。
8.內生孢子(Endospore):由某些革蘭氏陽性細菌產生的一種高度抗熱,厚壁的分化結構。
9.內共生(Endosymbiosis):自由生活的細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轉化為(真核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
10.富集培養(Enrichment culture):采用特殊培養基和培養條件從自然界中分離微生物的一種方法。
11.酶(Enzyme):具有加速化學反應的蛋白催化劑。
12.流行。‥pidemic):限于某個地區,具有高發病率的疾病。
13.流行病學(Epidemiology):研究傳染病的發展、分布和控制。
14.真核(Eukarya):所有的真核生物。
15.真核生物(Eukaryote):具有膜包圍的細胞核,通常還有其它細胞器的細胞。
16.廣古生菌(Euryarchaeota):古生菌的一個門,包括早期的產甲烷細菌、極端嗜鹽菌、熱源體和一些海洋種類。
17.進化(Evolution):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傳上的改變導致了在一個種類中新種或變種的產生。
18.放能(Exergonic):釋放能量。
19.外顯子(Exon):在一個斷裂基因中,具有編碼功能的DNA序列(與內含子比較)。
20.指數生長(Exponential phase):微生物生長,即在一固定的時期內,細胞數目成倍繁殖。
21.表達載體(Expression vector):攜帶必要的調節序列,可使克隆基因轉錄和翻譯的克隆載體。
22.極端嗜鹽菌(Extreme halophile):一種生長依賴于高濃度NaCl(通常大于或等于10%)的細菌
23.極端微生物(Extremophile):在一種或幾種極端的物理或化學條件如高溫、低溫及低PH 值下生長 的最好的微生物。
24.極端酶(Extremozyme):存在一種或多種化學或物理極端情況下仍具有功能的酶,例如,高溫或低pH。
25.胞外酶(Exoenzyme):由微生物產生的并分泌到環境中的酶。 
 
F

1.兼性菌(Facultative):生物體在有氧或無氧存在情況下都能生長。
2.反饋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代謝途徑的最終產物可減弱代謝途徑中第一個酶的活性。
3.發酵(Fermentation):有機物的厭氧分解代謝,在此過程中,該化合物既作為電子供體又作為電子受體,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4.發酵罐(Fermentor): 進行工業發酵的容器。
5.鞭毛蟲(Flagellate):以一根或更多的具有類似鞭打功能的鞭毛進行運動的原生動物。
6.鞭毛(Flagellum):原核生物中一個長而細的細胞附加體,對細胞的旋轉與運動起作用。
7.病媒(Fomite):活病源污染的無生命體,它能將病源轉移到宿主。
8.食物感染(Food infection):由于攝取被病原體污染的食物導致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9.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food intoxication):由于攝取已經含有微生物毒素的食物而引起
    的疾病。
10.食物腐。‵ood spoilage):食品在外觀、氣味及口味上的變化,使之不能被消費者接受。
11.自由能(Free energy(G)):能夠用來做功的能量G0ˊ 是標準狀態下的自由能。
12.FtsZ:一種關鍵的細胞分裂蛋白,能夠沿分裂平面形成環促進細胞的延長。
13.真菌(Fungi):具有堅硬的細胞壁、無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
14.殺真菌劑(Fungicidal agent):一類能夠殺死真菌的試劑。
15.抗真菌劑(Fungistatic agent):一類能夠抑制真菌生長的試劑。
16.融合抑制劑(Fusion inhibitor):一種合成的能夠與病毒糖蛋白結合的多肽,抑制病毒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 
 
G

1.氣泡(Gas vesicle):細胞質內充滿氣體的結構,結合有蛋白,可使細胞具有浮力。
2.基因(Gene):一段DNA,它指定一種蛋白質、一個tRNA或一種rRNA。
3.基因家族(Gene family): 生物內,一些基因在序列上與另外一些基因相似。
4.基因破壞(Gene disruption):一種遺傳學技術。通過在某基因中插入帶有選擇標記的DNA片斷使其失活。插入的片段稱為盒,插入的過程則為盒式誘變,也稱為基因敲除。
5.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基因的轉錄和/或翻譯。
6.基因治療(Gene therapy):導入一個正;虻目截惾〈l生功能障礙的基因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7.傳代代時(Generation time):群體微生物細胞增殖一倍所需的時間。
8.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在體外對DNA進行分離,操作,重組及表達的過程,構9.建基因修飾生物。
10.遺傳圖譜(Genetic map):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圖。
11.基因修飾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利用基因工程改進或改變某種生物的基因組。GM的縮寫也用于基因修飾作物(GM crops)和基因修飾食物(GM foods)。
12.基因組(Genome): 細胞或病毒內全部的基因。
13.基因組學(Genomics):包括繪制、測序、分析和比較基因組的學科。
14.基因型(Genotype):微生物明確的遺傳構成;細胞染色體及其所代質粒的全部序列。
15.糖酵解(Glycolysis):將葡萄糖發酵產生ATP和各種發酵產物的過程也叫作Embden-Meymerhof 途徑。
16.革蘭氏陰性細菌(Gram-negative):一種原核細胞。細菌細胞壁含有較少的肽聚糖,且具有細胞外膜。由脂多糖,脂蛋白和其他一些復雜的大分子組成。
17.革蘭氏陽性細菌(Gram-positive):一種原核細胞。細菌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構成,缺少革蘭氏陰性細胞那樣的外膜。
18.基因轉位(Group translocation):一種需能運輸過程。在此過程中,被運輸的物質在運輸過程中被化學修飾。
19.生長(Growth):細胞數目的增加。
20.生長因子類似物(Growth factor analog):一類與生長因子類似、能夠阻止生物體吸收生長因子的化學制劑。
21.共位群(Guild):代謝相關的微生物群體。 
 
H

1.生境(Habitat):微生物群體賴以生活的環境。
2.嗜鹽菌(Halophile):生長需要NaCl的微生物。
3.鹽桿菌視紫紅質(Halorhodopsin):一個光驅動的氯離子泵,可以在細胞質類積聚Cl-。
4.耐鹽菌(Halotolerant):生長不需要NaCl,但是可以在NaCl有時甚至是高濃度的NaCl存在的情況下生長的微生物。
5.熱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被突然升溫或特定的其它極端因素誘導產生的一系列蛋白質,其功能是幫助部分變性的蛋白質重新折疊。
6.高效微?諝膺^濾器(HEPA filter):在實驗室或工業生產中的通氣或排氣設備中,用于除去各種微粒也包括微生物的一種過濾設備。
7.肝炎(Hepatitis):一般由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臟炎癥。
8.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由于群體高比例的免疫,使群體對病源具有抵抗力。
9.乙酸生成作用(Homoacetogenesis/acetogenesis):從H2和CO2或者從有機物生成乙酸的能量代謝。
10.同源基因 (Homologue): 一個基因與另外一個或其它的多個基因擁有共同的進化祖先。
11.水平基因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存在于一種生物內的一個基因來源于另外一種生物,是通過遺傳交換進行的轉移。
12.宿主間的傳染(Host-to-host epidemic):由于人與人間的接觸而傳染,以病例的逐漸增加和減少為特征。
13.雜交(Hybridization):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通過堿基配對互補形成雙鏈核酸分子。
14.氫化酶(Hydrogenase):廣泛分布于厭氧微生物中的一種酶,能夠吸收或釋放H2。
15.氫化酶體(Hydrogenosome):某些厭氧真核微生物的內共生起源的細胞器,能將丙酮酸氧化為乙酸,H2,CO2,同時產生1個ATP分子。
16.熱液噴口(Hydrothermal vent):深海的熱噴泉,噴出溫熱(~20℃)至過熱(>300℃)的水。
17.羥丙酸途徑(Hydroxypropionate pathway):一種自養的途徑,于綠屈撓菌屬和少數古生菌中發現。
18.超嗜熱菌(Hyperthermophile):一種在80℃或更高溫度下生長的原核生物。
名詞解釋
 
I
 
1.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酶固定在固體支持物上,底物通過時轉化為產物。
2.發生率(Incidence):群體中的病例數。
3.誘導(Induction):僅在底物存在時才產生某種酶的過程。
4.工業微生物學(Industrial microbiology):大規模利用微生物生產具有商業價值的產物。
5.侵染線(Infection thread):在根瘤形成過程中,根瘤菌屬細胞通過纖維素管可以達到并侵染根細胞。
6.抑制(Inhibition):由于存活個體的減少或微生物環境的改變而導致的微生物生長的減緩。
7.整合載體(Integrating vector):一種可以整合進宿主染色體的克隆載體。
8.干擾素(Interferon):由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產生的一類細胞因子蛋白,可以通過信號傳導途徑誘導鄰近細胞中抗病毒基因的轉錄及抗病毒蛋白的表達。
9.內含子(Intron):在一個斷裂基因中間插入的非編碼DNA序列(與外顯子比較)。
10.輻照(Irradiation):將食品暴露在電離輻射之下,以達到抑制微生物和有害昆蟲生長或延遲成熟的目的。
 
J
 
1.黃疸(Jaundice):由于肝細胞的破壞,肝臟中產生和釋放過多膽紅素,造成皮膚發黃和眼睛變白。 
 
K
 
1.激酶(Kinase):給某一化合物添加磷酸基團的酶。
2.Koch定理(Koch′s postulates):一套用于證明某種給定的微生物引起給定某種疾病的標準。
3.古生古生菌(Korarchaeota):由超嗜熱古生菌組成的一個門,其分支靠近古生菌進化樹的根部。 
 
L
 
1.延遲期(Lag phase):指數生長期之前的那個時期,細胞正在進行代謝但還沒有進行生長。
2.豆血紅蛋白(Leghemoglobin):根瘤中與氧結合的蛋白。
3.地衣(Lichen):真菌和藻類(或藍細菌)的共生體。
4.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在革蘭氏陰性細菌中,與多糖和蛋白結合的脂質,是共同組成外膜的主要部分。
5.李斯特氏菌。↙isteriosis):由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胃
 腸道食物感染,可能導致菌血癥和腦膜炎。
6.凍干法/冷凍干燥(Lyophilization/freeze-drying):真空抽除冷凍食品中全部水分的過程。
7.溶解(Lysis):細胞喪失完整性并釋放內容物的一種現象。

M

1.磁體(Magnetosome):在磁性細菌細胞質中,由磁性微粒(Fe3O4)組成的無單位膜包圍的結構。
2.減數分裂(Meiosis):在配子形成時細胞核分裂,雙倍體數目的染色體均分成為單倍體數目,分配到配子中的過程。
3.腦膜炎(Meningitis):腦膜(腦組織)炎癥,有時由腦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頭疼、嘔吐、脖頸僵硬,通常數小時內昏迷。
4.腦膜炎球菌血癥(Meningococcemia):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爆發性疾病,表現為敗血癥、血管內凝血和休克。
5.嗜溫微生物(Mesophile):最適生長溫度在20~45℃之間的微生物。
6.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含有編碼特定蛋白質所必須的遺傳信息的RNA分子
7.新陳代謝(Metablism):細胞內所有生物化學反應。
8.產甲烷細菌(Methanogen):一種產甲烷的原核生物,能利用CO2和H2產生CH4或由某些有機物產生CH4。
9.產甲烷作用(Methanogenesis):甲烷(CH4)的生物合成。
10.甲烷營養生物(Methanotroph):能夠氧化甲烷的生物。
11.甲基營養生物(Methylotroph):能夠生長在含有非C-C鍵化合物中的生物。
12.嗜氧菌(Microaerophile):即一個好氧生物體,只有當空氣中氧張力減少時才能生長的生物體。
13.微生物浸礦(Microbial leaching):通過微生物活動去除有價值的金屬,如從硫化礦中去除銅。
14.微環境(Microenvironment):微生物細胞或細胞群周圍的環境。
15.微絲(Microfilaments):肌動蛋白的絲狀多聚體,有助于維持細胞的形態(見細胞骨架)。
16.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種顯微有機體,包括單細胞、細胞群和病毒。
17.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最小抑制濃度-阻止微生物生長所需的某種物質的最低濃度。
18.線粒體(Mitochondrion):真核生物的呼吸器官。
19.有絲分裂(Mitosis):真核細胞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復制后均分到每個子細胞的過程。
20.混合營養(Mixotrophic):一種營養狀態,在此狀態中以無機物作為能源(電子供體),有機物作為碳源。
21.霉菌(Mold):絲狀真菌。
22.分子伴侶(Molecular chaperonp):一類蛋白質,能幫助其他蛋白質折疊或使部分變性的蛋白質再次折疊。
23.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將分離的一段DNA插入到可使之復制的載體上。
24.單加氧酶(Monooxygenase):此酶催化O2的一個原子結合到底物中,而另一個原子被還原成H2O。
25.發病率(Morbidity):群體中發病人數。
26.形態學(Morphology):細胞形態。
27.死亡率(Mortality):群體中死亡人數。
28.誘變劑(Mutagen):能引起突變的物質。
29.突變體(Mutant):基因組帶有突變的個體。
30.突變(Mutation):生物體基因組的堿基序列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31.蕈菌(Mushroom):能產生大的可食用的子實體結構的絲狀真菌。
32.菌根(Mycorrhizae):真菌與植物根之間的一種穩定的共生聯合體。 
 
N

1.納古生菌(Nanoarchaeota):寄生性古生菌組成的,非常小的一個門,其分枝靠近古生菌進化樹的根部。
2.天然青霉素(Natural pencillin):由青霉菌產生的,不添加側鏈前體物的母核青霉素結構。
3.負調控(Negative control):一種基因表達調控機制,阻遏蛋白抑制了基因或基因簇的轉錄。
4.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微生物將NH3轉化成NO3-的過程。
5.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固氮酶催化的將N2還原成NH3的生物學過程。
6.固氮酶(Nitrogenase):在固氮過程中能將N2還原成NH3的酶。
7.不易腐食品(Nonperishable (stable) food):擁有延長的保存時間并能夠抵抗微生物所造成腐 敗的低水活度食品。
8.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
 一種非核苷類化合物,通過與病毒逆轉錄酶催化部位的直接結合抑制其作用。
9.醫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醫院獲得性感染。
10.核酸探計(Nucleic acid probe):一條可標記的核酸鏈,用來與其他核酸混合物中的互補分子進行雜交。
11.擬核(Nucleoid):構成細菌和古細菌染色體的DNA聚集體。
12.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一種與核
 苷類似的化合物,通過與核苷競爭抑制病毒逆轉錄酶的作用。
13.細胞核(Nucleus):含有基因組的細胞器。 
 
O

1.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一段DNA序列,在內部閱讀框內不包含終止密碼子,如果被轉錄,可以被翻譯成一個已知長度和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功能ORF是指在細胞內真正的編碼一個蛋白質的閱讀框。
2.操縱子(Operon):在單一調控位點控制下,一個或多個基因轉錄成一條RNA。
3.機會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通常只在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的個體中才發生的感染。
4.細胞器(Organelle):真核細胞質中的一些膜包被形成的結構單位比如線粒體活著葉綠體。
5.直向同源物(Ortholog):在一種生物內發現一個基因與另外一種生物的相似,但物種不同。(也看paralog)。
6.爆發(Outbreak):在短時間內大量病例產生。
7.外膜(Outer membrane):由磷脂和多糖組成的單位膜,位于革蘭氏陰性細菌肽聚糖層的外面。
8.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通過消耗由電子傳遞所形成的質子動力產生ATP的過 程。
9.有氧的(Oxic):有氧的環境通常具有高電勢(E0)。
10.產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通過藍細菌和綠色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在此過程中釋放O2。 
 
P

1.世界性流行。≒andemic):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疾病。
2.種內同源基因 (Paralog):一種生物內的一個基因與同一個種生物內的另外一個或多個基因相似,是基因復制的結果。
3.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利用加熱熱敏感液體(例如水)的方法殺滅致病菌及致腐菌。
4.病源(Pathogen):致病的微生物。
5.青霉素(Penicillin):一系列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其共同特點是都含有β內酰胺環。
6.肽聚糖(Peptidoglycan):由乙酰葡萄糖胺與乙酰胞壁酸相間重復組成的多糖,層與層之間由乙酰 胞壁酸上的短肽交聯聯結。
7.周質(Periplasm):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質膜的外膜與脂多糖層的內膜之間的膠狀區域。
8.易腐食品(Perishable food):通常是高水活度的新鮮食品,由于易于滋生微生物導致腐敗,保存期很短。
9.周毛的(Peritrichous):鞭毛生長模式,即圍繞細胞表面的許多地方分布有鞭毛。
10.pH: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
1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以部分細胞膜包裹顆粒物并使之進入胞內,所進行的攝食顆粒狀食物的一種機制。
12.表現型(Phenotype):可觀察到的生物特性。
13.趨光性(Phototaxis):生物體的向光運動。
14.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光合作用中產生ATP的過程。
1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通過光驅動的反應合成ATP以及將CO2固定于細胞物質中的一系列反應。
16.光養生物(Phototroph):能利用光作為能源的生物。
17.藻膽蛋白(Phycobiliprotein):藍細菌中的附屬色素復合物,由一分子的藻青素或藻紅素與蛋白質耦合組成。
18.,系統發育(Phylogeny):有機體之間的進化關系。
19.植烷(Phytanyl):一種苯環上帶有20個碳原子烴鏈的化合物,出現在古生菌的類脂中
PI:蛋白酶抑制劑。
20.酸漬(Pickling):酸化食物的過程,以防止微生物生長和腐敗。
21.質粒(Plasmid):一種染色體以外的遺傳因子,無細胞外的形式。
22.點突變(Point mutation):涉及一個堿基對的突變。
23.極生的(Polar):根據鞭毛生長,在細胞的一端或兩端生有鞭毛。
24.聚-β-羥丁酸(PHB)(Poly-β-hydroxybutyrate):原核細胞中一種普遍的貯藏物質,是由β-羥丁酸或其他β-鏈烷酸或混合的β-鏈烷酸組成的多聚體。
25.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利用特異性引物和DNA聚合酶通過重復循環合成DNA,在體外擴增特異DNA序列的一種方法。
26.正調控(Positive control):基因表達調控的一種機制,激活蛋白啟動基因或基因簇轉錄。
流行(Prevalence):群體中患病者的比例或百分數。
27.引物(Primer):一段多聚核苷酸分子,在DNA復制中,DNA聚合酶在其上結合第一個核苷酸。
28.初級代謝物(Primary metabolite): 生長階段分泌的代謝物。
29.初級生產者(Primary producer):利用光將CO2合成新的有機物的生物體。
30.初級轉錄物(Primary transcript):轉錄的直接產物,未經加工的RNA分子。
31.原核生物(Prokaryote):缺少真正細胞核的細胞。
32.啟動子(Promoter):DNA上的一個位置,在此位置上RNA聚合酶結合并開始轉錄。
33.蛋白酶(Protease):通過水解作用可以降解蛋白質的酶。
34.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一種化合物,通過與催化位點直接結合抑制病毒蛋白酶的作用,阻止病毒的蛋白加工。
35.蛋白質組(Proteome):任一時期內存在于細胞、組織和生物內部的所有蛋白。
36.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生物內部,大規;蚧蚪M范圍內的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調控。
37.蛋白質細菌(Proteobacteria):細菌的一大分支包括許多常見的革蘭氏陰性菌比如大腸桿菌。
38.質子動力(Proton movtive force):跨膜時由于電荷和水的成分(H+和OH-)分離而使膜處于能量化的狀態。
39.原生質體(Protoplast):一種去除細胞壁的滲透性保護的細胞。
40.原生動物(Protozoa):無細胞壁,非光合作用的單細胞真核微生物。
41.嗜冷生物(Psychrophile):最適生長溫度為15攝氏度或更低,生長最高溫度低于20攝氏度的生物體。
42.耐冷生物(Psychrotolerant):能夠在低溫下生長的生物體,但它的最適生長溫度高于20攝氏度。
43.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以群體作為整體的健康狀況。
44.純培養(Pure culture):只有一種微生物的培養。
45,.黃鐵礦(Pyrite):普通含鐵的礦,鐵的存在形式為FeS2。
名詞解釋
 
Q

1.隔離(Quarantine):為防止疾病傳播限制特別嚴重的感染患者的行動。
2.喹諾酮(Quinolone):一種合成類抗菌化合物,可以作用DNA回旋酶從而阻止細菌DNA超螺旋結構的形成。
3.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機體中的一種調控系統,只有在同種細胞密度達到一定值時調控事件才能發生。 
 
R

1.反應中心(Reaction center):光合作用復合物,含有葉綠素(或細菌葉綠素)和幾種其它的組成部分,在復合物中發生光合作用電子流最初的電子轉移反應。
2.重組(Recombination):來源于不同細胞的部分或全部DNA分子發生互換,或者組合而成一個DNA分子的過程。
3.還原脫氯作用(Reductive dechlorination):以氯化的有機物作為電子受體的厭氧呼吸作用,通常釋放出Cl-。
4.還原電位(Reduction potential):化合物提供電子的內在傾向能力,EO′是標準狀態下的還原點位。
5.復發性傳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n):認為已經受到控制的傳染病又重新出現。
6.復制(Replication):以DNA為模板進行的DNA合成。
7.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一種調控蛋白,在負調控中,它與DNA上專一位點結合,阻遏轉錄。
8.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一種常被整合入載體的基因,該基因編碼的產物通常較容易被檢測到。
9.抑制(Repression):當某個酶催化反應的反應產物過量時抑制此酶的合成。
10.棲居地(Reservoir):活傳染源生活區,個體可能在此區域被感染。
11.分辨率(Resolution):區分和分離兩種物體的能力。
12.呼吸作用(Respiration):在O2存在的情況下化合物被氧化的過程,O2作為終端電子受體,通常還伴隨著氧化磷酸化產生ATP。
13.應答調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 protein):二組份調控系統中的一個成份,是一種調控蛋白,可以被感受器激酶蛋白(見感受器激酶蛋白)磷酸化。
14.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在DNA分子上能夠識別特定的堿基序列并切開雙鏈DNA的一種酶。
15.反向DNA旋轉酶(Reverse DNA gyrase):在超嗜熱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蛋白質,能向環狀DNA中引入正超螺旋。
16.反向電子運送(Reverse electron transport):電子依靠能量逆熱力學梯度移動,使較弱的電子供體構成強的還原劑。
17.反向翻譯(Reverse translation):通過氨基酸密碼表,由蛋白質氨基酸序列推導可能的mRNA或該基因堿基序列的過程。
18.風濕熱(Rheumatic fever):由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感染,產生的免疫反應,而引起的一種炎癥性自身免疫疾病。
19.核糖體(Ribosome):由rRNA和蛋白組成的細胞質顆粒,是蛋白質合成的加工廠。
20.核糖體RNA(Ribosomal RNA:rRNA):是核糖體的一種類型RNA,參與蛋白質合成過程。
21.核糖體開關(Riboswitch):一種信使RNA,可在其5’端附近結合特異性小分子從而改變其二級結構,使之不能夠被轉錄。
22.核酶(Ribozyme):催化性RNA。
23.根際(Rhizosphere):與植物根鄰近的區域。
24.RNA:核糖核酸,蛋白合成所涉及的為信使RNA,轉移RNA和核糖體RNA。
25.RNA 編輯(RNA editing):除了RNA的剪接,通過對編碼蛋白的基因轉錄本的修飾,獲得所需要的編碼特性。
26.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以反平行DNA鏈為模板,利用堿基配對互補沿5’→3’方向催化RNA合成的一種酶。
27.RNA加工(RNA processing):前體RNA向其成熟形式的轉變。
28.根瘤(Root nodule):生長在植物根部的腫瘤狀突起,含有內共生固氮菌。
29.羧酶體(RubisCO):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的縮寫,卡爾文循環的一個關鍵酶。
30.瘤胃(Rumen):反芻動物多個分隔室的胃的第一個分隔室,在此進行纖維系分解。 
 
S
 
1.沙門氏菌病(Salmonellosis):由超過2000個變種的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p.)中的任一種所引起的小腸結腸炎。
2.消毒劑(Sanitizer):一種降低但并不完全清除微生物數量至安全水平的制劑。
3.規;⊿cale-up): 指從小型實驗室水平逐步過渡到大型工業發酵的工業過程中的轉化。
4.猩紅熱(Scarlet fever):由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特征性紅疹。
5.篩選(Screening):任何通過表型或基因型對微生物進行鑒定的過程,但并不抑制或提高特殊表型或基因型菌株的生長。
6.次生代謝物(Secondary metabolite): 在生長期末期和穩定期內分泌的代謝物。
7.選擇(Selection):將微生物培養在特定條件下,使具有特定基因型的個體能夠生長。
8.半保留復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合成新的雙螺旋結構,其中一條鏈為親本鏈,一條鏈為子代鏈。
9.半易腐食品(Semiperishable food):由于會滋生微生物導致腐敗,只擁有有限的保存時間的中等水活度食品。
10.半合成青霉素(Semisynthetic penicillin):將天然青霉素經過化學修飾后產生的新品種。
11.感受器激酶蛋白(Sensor kinase protein):二組份調控系統中的一個成份,為細胞膜上的整合蛋白,外界信號使其本身磷酸化,然后再將磷酸基團轉給感應調控蛋白(見應答調控蛋白)。
12.性傳播的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通常由于性接觸而傳播的感染。
13.鳥槍法克隆(Shotgun cloning):通過對任意DNA片斷的克隆方法建立基因文庫。
14.鳥槍法測序 (Shotgun sequencing):對基因組隨機小片段克隆的序列測定,通過計算的方法,重建整個基因組序列。
15.穿梭載體(Shuttle vector):可在兩個或多個不同宿主中復制的克隆載體。
16.鐵載體(Siderophore):一種能在很低濃度下與鐵結合的鰲合劑。
17.定點突變(Site-directed mutagenesis):能夠在體外構建帶有特異位點突變基因的技術。
18.S-層(S-layer):存在于某些細菌和古生菌細胞表面的最外層,由蛋白質或糖蛋白組成。
19.黏菌(Slime mold):與原生動物相近似的,非光合作用、無細胞壁、產子實體結構(細胞黏菌)或者為細胞質團(非細胞黏菌)的真核生物。
20.硫磺溫泉(Solfatara):一種熱的、富硫的、一般呈酸性的環境,通常是超嗜熱古生菌的棲息地。
21.剪接體(Splicesome):核糖核蛋白復合物,能催化去掉RNA初始轉錄產物的上內含子。
22.自然發生(Spontaneous generation):活著的生物體可以起源于非生命物質的假說。
23.孢子蟲(Sporoza):不運動、寄生的原生動物。
24.穩定期(Stationary phase):緊接著指數生長期,群體細胞生長速度降為零。
25.殺菌劑(Sterilant,sterilizer,sporicide):能夠毀滅各種形式微生物個體的化學制劑。
26.無菌(Sterile):所有的生命有機體和病毒都不存在。
27.殺菌(Sterilization):將所有活的生物體或病毒從生長培養基上殺死或移除的過程。
28.固醇(Sterol):疏水的雜環分子,可增加真核細胞和少數原核生物細胞質膜的強度。
29.嚴謹應答(Stringent response):氨基酸饑餓時激活的一種全局調控。
30.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直接從磷酸化的有機化合物傳遞一個高能量的磷酸分子給ADP,而產生ATP的過程。
31.監管(Surveillance):當疾病發生時,觀察、確認、報告。
32.互養共棲(Syntrophy):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微生物共同降解一種底物的過程,任何一種微生物均不能單獨降解該底物。 
 
T
 
1.T-DNA:土壤農桿菌(Agrobacterium)Ti質粒上轉入植物細胞的DNA片段。
2.端粒酶(Telomerase):在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復制DNA的酶復合物。
3.四環素(Tetracycline):一類結構中含有四個苯環的抗生素。
4.嗜熱微生物(Thermophile):最適生長溫度在45攝氏度和80攝氏度之間的生物體。
5.熱聚體(Thermosome):一種熱休克蛋白(分子伴侶)復合物,能夠重新折疊超嗜熱古生菌中已部分熱變性的蛋白質。
6.類囊體(Thylakoid):葉綠體內含有光合作用色素的片層膜。
7.Ti-質粒(Ti plasmid):是一種土壤農桿菌的質粒,它可攜帶基因由細菌宿主轉入植物宿主。
8.中毒性休克綜合癥(Toxic shock syndrome,TSS):宿主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系統性休克。
9.轉導(Transduction):通過病毒將一個寄主的基因轉給另一個寄主的過程。
10.轉運RNA(Transfer RNA;tRNA):在翻譯過程中作為銜接分子,它既對特定的氨基酸有專一性,又對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密碼子有專一性。
11.轉化(Transformation):特指細菌中游離DNA的轉移過程(見第九章,選擇使用)。
12.翻譯(Translation):以mRNA的遺傳信息為模板合成蛋白質。
13.轉錄(Transcription):以DNA為模板,合成RNA。
14.轉錄組(Transcriptome):在特定的條件下,一種生物所產生的所有的mRNA。
15.轉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攜帶插入的克隆DNA,并可使其穩定遺傳的動物或植物。
16.轉肽作用(Transpeptidation):肽聚糖合成過程中胞壁酸殘基之間形成的肽鍵連接。
17.可轉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能從染色體的一個位點轉移(轉座)到另一個位點的遺傳因子。
18.轉座子(Transposon):轉座因子中的一類,帶有與轉座有關的基因。
19.結核菌素實驗(Tuberculin test):一種皮試,用于檢測以前有無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感染。
20.二組份調控系統(Two-component regulatory):該調控系統是由感受器激酶和應答調節子兩組分構成的(見感受器激酶蛋白和應答調控蛋白)。 
 
U
 
V
 
1.載體(Vector)(作為克隆載體):一種DNA分子,在細胞中復制的同時,可使插入其中的DNA分子也得到復制。
2.媒介物(Vehicle):使很多個體感染的非生命的病源物質,常見的媒介物是食物和水。
3.有活性的(Viable):有能力進行復制。
4,.病毒載量(Viral load):定量評估宿主機體內,通常是血液中的病毒數量。
5.殺病毒劑(Viricidal agent):一類阻止病毒復制和活動的試劑。
6.抑病毒劑(Viristatic agent):一類抑制病毒復制的試劑。
7.揮發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瘤胃發酵時產生的主要脂肪酸(乙酸、丙酸和
丁酸)。
 
W
 
1.水活度(Water activity,aw):水在代謝過程中的可用性。
2.野生型(Wild type):從自然界中分離到的菌株。 
 
X
 
1.異生素(Xenobiotic):一種完全合成的而不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質。
2..嗜干菌(Xerophile):在極干燥的環境中能生存或能很好地生存的生物體。
 
Y
 
1.酵母(Yeast):單細胞真菌。
 
Z
 
1.人畜共患。╖oonosis):首發于動物但又可傳染給人類的疾病。
更多翻譯詳細信息請點擊:http://www.trans1.cn
 
關鍵詞: 生物 科學 名詞 解釋
[ 網刊訂閱 ]  [ 專業英語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分享:

 

 
推薦圖文
推薦專業英語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50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6 M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人成人毛片无遮挡| A级韩国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老头xxx| 影音先锋男人av橹橹色| 果冻传媒 在线播放观看| 无套暴躁白丝秘书|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AV99XX|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韩国| 爽爽窝窝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国产久久热99视频| 伊人久久中文| 男女AA片免费| 不戴套挺进人妻怀孕| 神马伦理2019影院不卡片| 国产精品婷婷五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A片猫咪| 10分钟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华人在线| 欧美6O老妪与小伙交| 抽插妇女疯狂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好男人在线视频| 51国产偷自视频在线视频播放| 女人精69xxxxx|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亚洲另类图片| 国产欧美一本道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蜜桃| 嗯啊哈啊好棒用力插啊| 国产精品高潮AV久久无码| 一区三区三区不卡|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午夜AV无码无片久久96| 2020年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青柠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